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702878 上传时间:2019-10-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方案】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2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后达标检测 人民版(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解析:选A。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诸子百家争鸣,即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

2、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故D项错误。2(2016天津河北区模拟)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D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解析:选D。材料中“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知孔子推行春秋之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礼,巩固统治,而非怀念上古之风,故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为政以德,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故C项错误。3(2016山西晋中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

3、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承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解析:选A。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据材料“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可知孟子主张以父母论君民关系,故A项正确。材料论及君民关系,故B、D两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故C项错误。4(2016陕西宝鸡

4、高三质检)“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材料体现了()A孔子“仁”的主张 B孟子“仁政”思想C墨子“兼爱”思想 D老子“无为”思想解析:选B。材料重点讲了君主要善待老百姓,从而让人民过得更好,国家安定太平,这正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故B项正确;其他思想家主张与材料不符,故A、C、D三项错误。5(2016湖北宜昌模拟)荀子强调“礼学”,认为“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他曾猛烈批评孟子等人的思想,并培养了

5、韩非、李斯等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这说明()A荀子的思想属于法家思想体系B荀子主张尊“礼”贬“仁”C儒家与法家的思想有相近实质D韩非与荀子基本主张一致解析:选C。荀子培养了韩非、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表明儒家与法家的思想实质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C项正确;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荀子贬“仁”,故B项错误;韩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术势集合,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主张礼法并施,二者基本主张不一致,故D项错误。6(2016山东临沂高三模拟)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

6、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解析:选B。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既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7(2016南昌高三调研)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解析:选C。结合战国时期封建经济兴起,诸侯争霸的政治军事形势,

7、可知法家的加强君主权力、变法革新、实现统一等主张更适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是导致官方与民间态度不同的原因,故C项正确。8(2016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解析:选D。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董仲舒把法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不是吸收,故B项错误;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并没有失去先秦的“民本

8、”特色,材料中未体现“民本”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故D项正确。9(2016湖南怀化模拟)法国学者皮埃尔拉斯洛在盐:生命的食粮一书中说到,“盐税相当于王权”。有中国学者说,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盐税相当于王权,而且食盐本身就是王权的体现,王权的象征。食盐真正开始体现王权的时候正是古代中国()A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C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D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解析:选C。为了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实行全国性的食盐专营政策,食盐真正开始体现王权,这一时期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A项

9、与史实不符,排除;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没有实行全国性的食盐专营政策,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食盐专营政策进一步强化,不是最早开始,故D项错误。10(2016河南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解析:选C。根据“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可知将“天”与“人事”结合,认为天能干预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根据“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

10、”可知,这些“灾”和“异”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它们是天对人间的警告,提出这一理论的本意是借助天对人间帝王起限制、威慑与警示的作用,这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故C项正确。11(2016长沙模拟)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减弱C儒学地位的提高 D世家大族的出现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尊崇儒学,特别是元帝以后,经学兴盛,著名的儒者世以传经为业,通过经学入仕,又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故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汉武帝倡导儒学是为了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并没有减弱,故B项错误;

11、世家大族的出现是汉朝选官制度造成的结果,故D项错误。12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材料体现出()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解析:选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体现出西汉确立的“君为臣纲”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诸葛亮勤政廉洁,不能说明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三国时期的

12、监察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对诸葛亮的影响,C项过于夸大化,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2016江苏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材料二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

13、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性情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荀子材料三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人总是要追求其个人私利的。要改变人性,就像要阻挡狂流一样困难。聪明的立法者应该巧妙地通过改变河道而对其加以引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将其导向公共利益方面。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孟子和荀子观点的不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麦迪逊和荀子观点的共同之处。(8分)(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

14、人性的看法及人性在治理国家和规范社会方面的见解。(12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得出人们都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反映了孟子人性善的伦理观,政治上主张仁政;人们生而好利、疾恶、好声色的主张反映了荀子人性恶的伦理观,政治上主张礼法并重。第(2)问,从人性论与政治主张两方面概括即可。第(3)问,依据第(1)(2)问综合回答。答案:(1)不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统治者应该推行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本恶,统治者应该礼法并重。(2)同:都认为人性有追求个人私利的一面;都主张通过法律对人性加以约束、引导。(3)认识: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追求私利(自私)的一面。见解:通过教化弘扬善良、人道,使

15、人向善;通过法制去恶从善,保护公众利益。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董仲舒是汉代的第一大儒,封建社会理论大厦的设计师和建筑师,封建社会初期的有建树的思想家,同时,他还是汉代的第一大教育家。以上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不过,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也包含了神秘主义的、形而上学的东西,特别是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其维护封建专制和压抑人性的方面,始终是消极方面,特别是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便日益走向了阻碍社会前进的反动方面。王永祥董仲舒评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董仲舒的主要思想加以评析。(要求:对董仲舒思想持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结合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24分)解析:本题属于探究性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即可。赞成董仲舒思想从其新儒学体系的积极作用分析作答;反对从其思想的消极方面作答;一分为二的观点则从上述两方面综合分析。答案:观点一:赞成董仲舒思想。史实依据: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春秋大一统”思想可以为实现今天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理论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