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世界观矛盾在_黄英_中的反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8593786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45.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蒲松龄世界观矛盾在_黄英_中的反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蒲松龄世界观矛盾在_黄英_中的反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蒲松龄世界观矛盾在_黄英_中的反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蒲松龄世界观矛盾在_黄英_中的反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蒲松龄世界观矛盾在_黄英_中的反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蒲松龄世界观矛盾在_黄英_中的反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蒲松龄世界观矛盾在 黄英 中的反映 高松年 在聊斋志异的众多篇目中 , 黄 英并不十分受到大家的注目 。 但细读 此 篇 , 却觉得它在思想内容上 , 与本书的大 部分篇章不太一样 , 是颇富于时代气息的 一篇 。 如果说 , 聊斋态异的主题大致 可分为三类 , 即暴露社会黑暗 , 鞭挞封建 统治 ? 抨击八股取士 , 揭发科举弊端和反对 包办婚 姻 , 歌颂真正爱情三个方面的 话 , 那末 , 我以为黄英则是这三个方面之 外 , 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风貌的另 一些侧面的优秀篇章之一 。 蒲松龄 在此 篇中 , 运用借物托情的手法 , 通过巧妙淋 漓貌似荒诞的故事情节 , 生动曲折地反映

2、了 当时社会生活中一般人的爱憎 与希望 , 思想与信仰 。 而且在描写中又不自觉地暴 露了他本人在世界观 上的一些矛盾之处 , 因此 , 分析研究这篇小说对于探索蒲氏的 思 想 , 并进而窥视社会生活对于作家创作 的影响 , 似是不无裨益的 。 明代中叶以后 , 我国封建经济虽然还 占据着支配地位 , 然而 , 已显然不同于以 前任 何时期 ? 它的内部 , 具有初步民主意 识的市民阶层 开始崛起 , 并进而迅速发展 壮大 。 一 向被视为岐途的商业经济 , 此时获 得了巨大发展 , 商人的社会地位 , 随着经 济力量的不断增长 , 也在日益提高 。 在思 想领域里 , 市民阶层对于个性自由的

3、要求 巳开始动手去撕破封建主 义的 虚伪的 面 纱 。 而这种 由于经 济结构的改变 , 而使社 会思想意识产生的新变化 的状 况 , 至清初 则表现得更为明显 。 小说尽管没有注 明年月 , 写的又 貌似 荒诞不经 的怪事 , 但是 , 从它所 描绘的具 体生活内容来看 , 无疑是对当时社会生活 真貌一个曲折反映 。 且看蒲松龄是 怎样写的! 黄英主要写了陶生 、 马 子材 、 黄 英三个人物的思 想与活动其中陶黄都是 菊精化身 , 但 与聊斋志 异的其他篇章 一样 , 作家在此 显 然 也是寓真实生活于 怪 诞 之中 , 借菊以写人 的# 。 这三个人物在 从商与守贫的选择上发生了矛青 ,

4、 在作品 中形成了对立的 两组 。 而在这 种 对立之 中 , 菊商陶生是被当作小说颂扬 的主要人 物而出现的 。 他在本篇是人物描写的一个 “焦点” 。 另二个人物马 子材与黄英 。 则 一反一正 , 是作为陶生形象的对照与补充 而存在的 。 他们在小说中的地位与作用是 突出 “焦点” , 烘托主 题 。 小说赋予陶生的主要性 格 特征 是 捐 介 、 旷达 。 他不求仕进 , 鄙薄功名 , 喜好 飘逸出群 、 不受拘束的放达生活 。 他不以 马子材的封建说教为然 , 他有自己的处世 主张 ?“ 自食其力不为贪 , 贩花为业不为 俗 , 人 固不可苟求富 , 然也不必求穷也 。 ” 这一主张

5、 , 实际上 也正 是 当时市民阶层普 遍的思想意识 的反映 。 小说详尽地描写了 陶生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的经过 , 具体写 出了他从卖菊谋生做小生意开始 , 以后生 意日渐做大 , 至, 困载 数 车而去 , , 到 “都设 肆” , 录 后变 成了两地 行商 的著 名菊商 的过 程 。 也写出了这种 商业经营 的 结 果 , 使 陶家生 活 “由 此 日岌 ” , 迅速 改 变了寄居他舍 , 求诸于 人 的寒愉 处境 , “一年增舍, 二年起厦屋 。 兴作从心 , 更 不谋诸主人 。 渐而旧日花眼 , 尽为廊舍 。 更于墙外买田一区 , 筑墉四周 , 悉种菊 。 至秋 , 载花去 , 喜尽

6、不归 。 ” 往日清贫一 扫而光 , 而且生意也越做越兴隆 。 但陶生 并不是对金钱贪得无厌的 人 , 在 经 商所 得 , 聊可坐享之时 , 他能适可而止 , 以廉 值尽售余货 , “赁舟遂 北 ” , 回归家中 , “ 惟日与马共棋酒 ” , 以过飘 逸放达的生 活为满足 。 从字里行间不 难看得出 , 作者对陶生 式的生活是向往的 , 对陶生是十分 “褒 扬 ” 的 。 而对其对立面人物马子材 , 则明 显的是用了 “贬抑” 的笔调 。 这里 , 之所 以要 “抑”马, 目的显而易见是为了 “扬” 陶 。 马子材在小说中是一个封建守旧观念 的化身 。 他并非面 目十分可僧的乖庆 虚伪 的

7、人物 , 他癖好菊花 , 安于清贫 , 是属于 秉性耿介 , 又近乎僵呆一类人物 。 他倒并 不是故意做出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相 , 只是 长期封建教育 、 社会影响 , 使他对于封建 主 义一些僵死教条不敢有所违背 。 所以 , 当他听到陶生要卖菊谋生时 , 从固有的教 养出发 , 很自然地就想到了 “风流 学士 , 当能安贫 ” , 因而 , 表示 “甚都” 陶生 。 而在现实生活中 , 他这种过 时 的 陈腐观 念 , 显然处处要碰壁 。 因此 , 尽管他也十 分反对妻子黄英和她哥 哥一样走从 商之 道 , 并耻以妻富 ” , 然而 , 当黄芡对他同 样毫不让步 , 对他的封建说教 , 针

8、锋相对 加以反对 , 甚至明确提出 ? “君不愿富 , 妾亦不能贫也 。 无已 , 析君居 ? 清者自 清 , 浊者自浊 , 何害 。 ” 的时候 , 马子材 又只好无可奈何 。 反对 , 人家根本不屑于 听 , 坚持分居 , 自已又受不了 , 最后 , 只 好 “不 得已 , 反就 之 ” , 以屈 从了之 , 听 顺于 他的做了商人 的妻子的安排 。 蒲松龄 在作品中 , 对马子材这个人物固然有不无 为他 申辩之意 , 任从整个描写来看 , 在对 他的嘲讽 和作弄之中 , 是 明显地表露着作 者对他 的批判态度的 。 如果说这种批判态度在陶马关系的描 写上 , 尚不太明 朗 , 那末在马黄

9、家庭冲突 的描绘中 , 就表现得较为显明 。 马 子材续 姿的妻子黄英 , 同时 又是陶 生的 姐 姐 。 他尽管有着与陶生不 同的 独特 个性 , 可是从 思 想特点来看 , 她几乎是陶 生的一个人的二个形 。 陶生离家外出经商 后 , “ 黄英课仆种菊 , 一如陶 。 ” 在陶生 之外更写黄英 , 固然是使情节更为曲折生 动 , 而尤为重要的是 , 黄英的活动 , 使小 说从一开始就提出的两种思想意识的冲突 更为深化了 。 假如说马 陶冲突仅是社会上 思 想意识变化的一 般反映 , 那 么 , 通过马 黄冲突则可说 明 , 这种冲突已深入到当时 社会的 细小的家庭细胞 , 并且反映出了即

10、使在社会最小的家庭细 胞 里 , 封建守旧观 念也已非常不得人心 , 它以失败告终是社 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 因此 , 黄英在家庭生 活中 , 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战胜马子材的 迁腐守旧 , 其实质 , 仍然是马陶冲突的继 续和 必然结果 。 由此分析 , 我以为 , 小说描写陶生和 黄英的从商 , 是一个很 重要 的关键 。 如果 不写陶生 “ 货菊 ” 那么马陶思想冲突不易 引起 , 马黄在家庭生活中的异见更不会发 生 。 一切封建守旧意 识 , 与市民革新 观念 之间的矛昏冲突都不 会明显地 聆露出来 。 而深蕴于 蒲松龄世界观 深处的民主 思 想的 光华也不可能由此而显诸于众了 。 当然

11、 , 探究蒲 氏写此小说的主 旨 , 未 必 有意要 去表现市民意%只崛起这样的主 题 。 细 读小说 , 倒可以看得出 , 蒲松 龄主观卜 是 想表达对于陶 渊明式生活的深切向往的 。 这从小说写陶生姓陶 , 目是菊的化身 , 写 马的爱菊成解 , 写陶马黄对贫富的不 同态 度以及黄英对马子材说的 几段话中 , 均可 以看出端倪 。 从小说最 后一大段细敝淋漓 地描写陶生的豪饮 , 并写他醉而化菊 , 又 大醉而致死中进一步表明 , 蒲松龄十分向 往 的是陶生式学陶潜而得其 “质” 旷 达# , 而否定马 子材式学陶潜而得其 “形” 守贫# 。 但 是因为 蒲松龄在创作 中级 取了当时 正处

12、于急剧 变化之中的现实生活 作为小说的具体描写内容 , 并且基本上是 如实地作了反 映 , 因此 , 使小说从客观 上 已毫不含糊地着上 了彩烂的时代 色彩 。 小 说形象所阐发的意义 , 早 已大大地超越 了 作家按主 观愿望所划定的界线 , 因此 即便 今天的 读者读来 , 也仍然可以透过作品 , 鲜明地看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折光 。 但是 , 这里有一个问题 , 凡熟悉蒲松 龄 廿 思想历史的人都知到 , 在蒲氏本人的思 想上 , 是有很多与小说 中的 马子材颇为相 通的地方 。 例如 , 马子材的主要 思 想特点 一 “ 安贫 ” , 就颇与蒲本人的思想相 似 。 蒋瑞藻小说考证中曾引有

13、三借 庐笔谈一条材料 ?“相 传先生居乡里 , 落杯无偶 , 性尤怪僻 食贫自给 , 不求 于人 。 ” 你看 , 简直 就是马 子材的化身 。 蒲氏在自己的诗词中也常常标榜自己安于 清寒贫苦 。 不仅如此 , 在对待商人的态度 上 , 蒲也很与马相同 , 蒲松龄 的父亲是小 商人 , 但蒲松龄却不屑于从商 , 不甘于 像 他父亲那样 “ 去而贾 ” 见路大荒蒲柳 泉先生年谱# 。 同时 , 蒲松龄对于科 举 也始终存着幻 想 。 虽然一再落第 , 但他五 十多岁 “犹不忘 进取 ” 原配刘孺人行 实# , 七十二岁时 , 一民 孙立德及第 , 他 尚写诗对自己的 屡 试不第 , 表示万 分遗

14、 憾 。 所以 , 我们不妨作 这样的 推 测 ? 在 黄英中马子材对于陶生从 商 的异 议 , 以及 “马 耻以妻富 ” , 以为 “ 徒依裙 姿 而 食 , 真无一毫丈夫气 ” 的感叹 , 其实正是 蒲氏自己脑 中封建观念与科举不仕后的苦 闷与衬 三骚 的曲折 反映 。 假如此论点成立 , 那 么 , 蒲松龄为什 么 又能够在小说中一反本意 , 而采 取嘲马 而颂 陶 的态度呢!而且 , 不仅是在本篇 , 如果翻 开 聊斋志异 , 不难发现在其他 的 很多篇目中 , 其所表露的对于商人的态 度 , 均确乎并不如马子材那样轻 视 与鄙 弃 。 比如 , 对白 秋练中 商人之子 , 后 “学

15、贾 ” 的慕生 , 罗刹海市中 “贾 人子 ” 马骏 , 等等 , 都是被作者作为肯定 的正 面人物来描写的 。 他在一些文章中把 “商” 列于 “ 四名之未” , 对他们也表示 同情 , 甚而向往尽管在蒲氏对商人的某 利向往之中 , 也包含着他 “徒以贫耳” 而 幻想发财的 成份# 。 对于这种十分矛 盾的 现象 , 应如何去解释呢 ! 我想 , 这种矛盾 现象的 出现 , 与蒲 氏所处的特定的时代 , 以及当时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对他所产生 的影响当 是不无关联的 。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 态中说过 ? “统 治阶级的 观念, 不论在 什 么时代 , 都 是统治者 的观念 。 就是说

16、 ? 阶级是 社会物质统治力量 , 同样也是社会 精神统治力量 。 ” 蒲松龄生活 于清初社会 较承平的年代 , 他 的思 想不可能不 受到当 时较为稳固的统治阶级 的思 想的影响 。 因 此 , 当统治者用各种方法来宣 扬封建伦理 道德 , 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 时候 , 以正统形 式出现的封建观念 , 不可能不渗透到这个 从小到大一直受着传统封建教育 , 又不断 接触过一些大地主阶级 , 并和他们有一定 交往 , 写过一些 相互酬答诗词的蒲松龄的 诊 巴想之中 。 这 些是 形成蒲松 龄世界观 的一 个基础方面 。 但与此 同时 , 第一 、 蒲松 龄 所处的时代 , 是一个新 & 频萦交 替 , 各种 思想怠识因京 止 在不断 变革 一 之 , “的时代, 第二 、 蒲松龄的生长之地 , 又正是商业经深的封建意 识的蒲松龄为什么能 够在本 济颇为繁荣的海滨之地 。 社会经济结构的文以至其他的许多诗文中 , 肯定具有先进 变革 , 新旧思想观念的变更 , 在这种地方的币民意识的小商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