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上课用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40495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鹧鸪天上课用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鹧鸪天上课用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鹧鸪天上课用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鹧鸪天上课用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鹧鸪天上课用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鹧鸪天上课用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鹧鸪天上课用讲义(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英雄之词,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襜(chn):战袍。 娖:(chu),戒备的意思, 胡簶l:是装箭的箭筒。簶,原写作“革”旁加“录”字。 金仆姑:箭名,小序交代了什么?如何理解“戏作”?,交代写作背景和意图。,“戏作”,是作者自谦,也是自嘲,实际

2、是极其深沉、悲愤的浩叹,绝非儿戏的笔墨。,写作背景,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其后方比较空虚,北方被占区的人民,乘机进行起义活动。山东济南的农民耿京,领导一支起义军,人数达二十余万,声势浩大。当时年才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归附耿京,为耿京部掌书记。辛弃疾建议起义军和南宋取得联系,以便配合战斗。第二年正月,耿京派他们一行十余人到建康(今江苏南京)谒见宋高宗。高宗得讯,授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承务郎。,辛弃疾等回到海州,听到叛徒张安国杀了耿京,投降金人,义军溃散。他立即在海州组织五十名勇敢义兵,直趋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张安国驻地,要求和张会

3、面,出其不意,把张缚置马上,再向张部宣扬民族大义,带领上万军队,马不停蹄地星夜南奔,渡过淮水才敢休息。到临安把张安国献给南宋朝廷处。宋高宗没有抗金的决心,又畏惧起义军。辛弃疾南归之后,义军被解散,安置在淮南各州县的流民中生活;他本人被任命为江阴佥判,一个地方助理小吏,给他们当头一个严重的打击,使他们深感失望。后来辛弃疾在各地做了二十多年的文武官吏,因进行练兵筹饷的活动,常被弹劾,罢官家居江西的上饶、铅山,也接近二十年。他处处受到投降派的掣肘,报效国家的壮志难酬。这首词是他晚年家居时,碰到客人和他谈起建立功名的事,引起他回想从青年到晚年的经历而作的。,此词上片忆旧,下片感今。上片追摹青年时代一段

4、得意的经历,激昂发越,声情并茂。下片转把如今废置闲居、髀肉复生的情状委曲传出。前后对照,感慨淋漓,而作者关注民族命运,不因衰老之年而有所减损,这种精神也渗透在字里行间。,思路分析:,“壮岁”句说他在耿京幕下任职(他自己开头也组织了一支游击队伍,手下有两千人)。 “锦檐突骑”,也就是锦衣快马,属于侠士的打扮。“渡江初”,指擒了张安国渡江南下。 然后用色彩浓烈的笔墨描写擒拿叛徒的经过: “汉箭朝飞金仆估”,自然是指远途奔袭敌人。大抵在这次奔袭之中,弓箭(“金仆姑”是古代有名的箭,见左传)曾发挥过有力的作用,所以才拿它进行艺术概括。,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胡簶是装箭的箭筒。古代箭筒多用革制

5、,它除了装箭之外,还另有一种用途,夜间可以探测远处的音响。唐人杜佑通典卷一五二守拒法说:“令人枕空胡禄卧,有人马行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见于胡禄中。名曰地听,则先防备。”宋人武经备要前集卷六说法相同:“犹虑探听之不远,故又选耳聪少睡者,令卧地枕空胡鹿必以野猪皮为之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其中。”胡禄、胡鹿、胡,写法不同,音义则一 。,燕 兵 夜 娖 银 胡 簶,“娖”集韵:“谨也”。是小心翼翼的意思。这里作动词用,可以释为戒备着。“燕兵”自然指金兵。燕本是战国七雄之一,据有今河北北部、辽宁西部一带地方。五代时属契丹,北宋时属辽,沦入异族已久。所以决不是指宋兵。由于辛弃疾远道奔袭,擒了

6、叛徒,给金人以重大打击,金兵不得不加强探听,小心戒备。(这两句若释为:“尽管敌人戒备森严,弃疾等仍能突袭成功。”也未尝不可。)“夜娖银胡”便是这个意思。,燕 兵 夜 娖 银 胡 簶,这是一段得意的回忆。作者只用四句话,就把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词的上片作者回忆了青年时候的哪些英雄壮举?,壮岁旌旗拥万夫:年青时参加领导抗金义军; 锦襜突骑渡江初:擒获张安国带义军南下。,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互文(说明日日夜夜的战斗非常激烈频繁),四句写义军军容之盛和南奔时的紧急战斗情况,用“拥”字、“飞”字表动作,从旌旗、军装、兵器上加以烘托,写得如火

7、如荼,有声有色,极为饱满有力富有感染力。,春风吹绿枯草,却不能使白须转黑。欧阳修有【圣天忧】词:“好景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春风不染白髭须,“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在全词中起何作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今昔对照,一“追”一“叹”,包含多少岁月,多少挫折;又灵活地从上片的忆旧引出下片的叙今。第三句申明“叹今吾”的主要内容。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的可惜,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而年岁老大的喟叹。,由于它是紧紧揉和着对民族命运的关怀而写的,因此就与只是个人的叹老嗟卑不同。正如陆游所说的:“报国欲死无战场”,是爱国者共同的悲慨,

8、试说说“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一句包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意境相近,写得很凄凉;联系作者生平的文韬武略、英雄事迹来看,这两句的悲慨程度还更使人扼腕不已。,“骏马宝刀俱一梦,夕阳闲和饭牛歌。” 陆游小园,“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刘克庄满江红,提示:辛弃疾曾经上奏疏论平定金人方略,今存美芹十论、九议等,耿耿忠君报国之心可鉴,然而一切进言都付诸东流,所以这两句大有英雄不得不放弃壮年抱负终老田园的落寞与悲愤,正如余陛云所言“有英雄种菜之感”。,“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你还能举出几例来

9、吗?,提示:“燕兵夜娖银胡录,汉箭朝飞金仆姑”用的是互文,意思是当初率领万众南下渡江之时,部队和金兵朝夕战斗,互相射杀,一路飞箭不停,表现了紧张而又惨烈的战斗情景。所谓“互文”,就是在连贯的话语中,上文省了下文出现的词,下文省了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意思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

10、。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是“无论在朝庭为官,还是不在朝庭做官,都一样忧国忧民。”,从全词来看,鹧鸪天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示:全词主要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上阙追忆少年旧事,豪壮而有英雄气;下阙写老而坐废的现实感慨,渐入沉郁顿挫,有壮士暮年之叹。,以最鲜明、最典形最生动的形象,突出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突出他一生的政治悲剧,把上一句的感慨引向更为深化、极端沉痛的地步。,平戎策,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上万字的平戎策毫无用处,倒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还有一些生产

11、上的实用价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现实?对于作者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感受?不言而喻。,整首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比,追往事,叹今吾(今昔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对比鲜明而强烈,使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使作者的感情抒发得更加深沉感人。,这首词以短短的五十五个字,深刻地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悲壮对照,悲壮结合,真如彭孙遹金粟词话评辛词所说的:“激昂排宕,不可一世”,是作者最出色、最有分量的小令词。,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衷情 陆游,陆游生平简

12、介,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佃之孙。以荫补登仕郎。绍兴中试礼部,以语触秦桧,被黜。绍兴二十八年(1158),始仕福州宁德县主簿,调福州决曹,迁大理司直。孝宗即位,除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以“善词章、谙典故”,赐进士出身。隆兴元年(1163),张浚北伐,陆游为镇江通判。乾道元年(1165)改隆兴府通判。二年免归,卜居镜湖之三山。乾道五年差通判夔州。八年,四川宣抚使王炎辟为傒办公事,改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历蜀州通判,摄知嘉州、荣州事。淳熙二年(1175),四川制置使范成大延置幕僚,宾主唱酬,人争传颂。因人讥其颓放,自号放翁。淳熙五

13、年东归。七年,奉祠归。十三年,起知严州,历除军器少监,迁礼部郎中。光宗即位,兼实录院检讨官,旋即罢归山阴,闲居十馀年。,嘉泰二年,诏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预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寻兼秘书监。次年归。居于山阴。嘉定二年卒,年八十六。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为中兴之冠,人呼为小太白。有剑南诗稿八十七卷、渭南文集五十卷、南唐书十八卷。词二卷,载于渭南文集。淳熙十六年(1189),自编词集成,作长短句序云:“予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此后未尝绝笔。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编云:“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选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

14、。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申。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词作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了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用“当年”二字带出昔日军旅生活的回忆,再现过去奔赴抗金前线的勃勃英姿,觅封侯,是用汉朝班超投笔从戎,立功

15、异域的典故这一典故,用意何在?,“当年”,指乾道八年(1172),在那时陆游来到南郑(今陕西汉中),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在前线,他曾亲自参加过对金兵的遭遇战。“当年”二字说明什么?,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赏析“觅”塑造的词人形象。 词人当年的自许、自负、自信的雄心和坚定执着的追求精神。 体会“万里”与“匹马”的对比效果。 万里”与“匹马”形成空间形象上的强烈对比,匹马征万里,呈现出一派卓荦不凡之气。,慷慨,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体会“梦断”与“暗”中蕴含的词人的情感。 在南郑前线仅半年,陆游就被调离,从此关塞河防,只能时时在梦中达成愿望,而

16、梦醒不知身何处,只有旧时貂裘戎装,而且已是尘封色暗。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悲 凉,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体会“未”“先”“空”蕴含的情感。,这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说尽平生不得志。放眼西北,神州陆沉,残虏未扫;回首人生,流年暗度,两鬓已苍;沉思往事,雄心虽在,壮志难酬。“未”、“先”、“空”三字在承接比照中,流露出沉痛的感情,越转越深。,沉痛,既写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失望 也对“只把杭州做汴州”的政治现实,进行了强烈的控诉和批判,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体会“谁料”二字蕴含的情感。 “谁料”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早岁那知世事艰”,“而今识尽愁滋味”,理想与现实是如此格格不入,无怪乎词人要声声浩叹。“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两句作结,先扬后抑,形成一个大转折,词人犹如一心要搏击长空的苍鹰,却被折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