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426562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讲义(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体系工具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西北区域质量管理部 2013年6月,质量体系工具,1、QC七大手法 2、PDCA循环图,QC七大手法简介,何谓QC七大手法 在QC活动中要“用数据与事实说话”,而在QC活动中经常用统计方法来处理数据,统计方法用于QC活动中,就是我常说的“QC手法”常用的有七种手法,通常称为“品管七大手法”(QC 7 TOOLS),QC七大手法简介,1.查检表(Check List) 2.层别法(Stratification) 3.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4.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5.直方图(Histogram) 6.柏拉图

2、(排列图)(Pareto Diagram) 7.管制图(Control Chart),QC七大手法简介,QC七大手法应用查检表,1.查检表(Check List),也称点检表或查核表,用作记录作业现场或某项活动进行的状况,为统计分析和追溯提供原始数据和第一手资料.,制作要点:,(1)明确制作目的(标题) (2)明确点检项目 (3)明确点检方法、点检对象、点检人员、点检频率 (4)简明扼要的点检方法 (5)简单明了的判断标准 简单概括: 4W1H (What Why Who When How),QC七大手法应用查检表,How(方法),WHAT(对象),WHEN(时间),How(方法),WHO(谁

3、),WHY(目的),WHAT(对象),8,QC七大手法层别法,2.层别法,所谓层别法,就是把收集来的原始数据按照的一定的目的与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方法,分层原则:分层原则是使用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或意见差异)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差别尽可能大,否则都起不到归类汇总的作用。,分层法的应用步骤: 1.收集数据或意见 2.根据目的不同选择分层标志 3.分层 4.按层归类 5.画分层归类图表,9,实例:设备有2个型号,清洗过程中经常发生微生物超标现象,为解决这一质量问题,对该工序进行现场统计。 (1)收集数据: 50,超标19,不合格比例38% (2)分析原因,QC七大手法层

4、别法,通过分析,认为微生物超标有两个原因: 清洗设备工人A、B、C三人的操作方法有差异; 设备分别由甲、乙两厂供给,材料有差异。 因此采用分层法列成表1、表2进行分析。,QC七大手法层别法,由表1和表2,人们似乎以为,提升微生物合格率的办法可采用乙厂提供的设备和工人B的操作方法。但实践结果表明,这样做合格率非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到来43%,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仅单纯地分别考虑操作者和原材料造成不合格的情况,没有进一步考虑不同工人用不同工厂提供的设备也会造成不合格。为此,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综合分析,如表3。,按照工人清洗方法分类,按照设备型号分类分析,表1,表2,QC七大手法层别法,由表3再次

5、提出提升微生物合格率的措施是: 使用甲厂提供的设备,要采用工人B的操作方法。 使用乙厂提供的设备,要采用工人A的操作方法。 实践表明,上述的分层法及采用的措施十分有效,合格率大大提升。,QC七大手法应用散布图,把因果关系所对应的数据点绘制在坐标轴的象限上,来表示两种因素的相关性。,3.散布图,以横轴(X轴)表示原因,纵轴(Y轴)表示结果,步骤如下: (1)收集成对数据(x1,y1),(x2,y2),整理成数据表 (2)找出X,Y的最大最小值 (3)依据X,Y的最大最小值,决定适当的刻度,建立坐标系. (4)依据数据描点,两组数据重复时用“”表示 (5)著名图名,作者,日期,完全正(负)相关,正

6、(负)相关,无相关,曲线相关,散布图的判读,QC七大手法应用散布图,14,QC七大手法应用散布图,正相关,曲线关系,散布图的使用在相关试验中可以分析两个变量的相互关系。对某项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多种,根据散布图来分析不同因素的影响效果,与后面的要因分析结合使用,可以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实例1 :隐性乳房炎与体细胞的相关性分析,实例2 :拉运时间与微生物繁殖的相关性分析,15,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影响时,我们把这些要因进行整理,成为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此图形又称为鱼骨图,列出所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原因,对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找出第二层级的原因,依

7、此可以找到下一层级的原因,直到原因分析完全,并依循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特性要因图常用于两个方面: (1)用于做分析改善 (2)用于制定标准,4.特性要因图,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特性要因图的绘制 (1)确定特性(所调查的内容) (2)绘制骨架 (3)记下各种要因(4M1E) (4)依据大要因分出中要因,小要因 (5)圈出重要原因 (6)注明其他项目(目的,日期,作者,参与人员),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体细胞数高,日期:2013618 作者:张三 小组成员:张三,李四,王二,赵五,孙六,卧床,挤奶操作,前三把奶挤弃,药浴使用,真空压力,橡胶件,实例:,牛体卫生清理,运动场,18,QC

8、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分原因,分原因,分原因,分原因,分原因,分原因,分原因,分原因,分原因,常用模板:,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22,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TEXT,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项目一,项目二,项

9、目三,项目五,项目四,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负责人:*,QC七大手法应用特性要因图,QC七大手法应用直方图,5.直方图,将所收集的测定值,特性值或结果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X轴),并将各区间内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状排列起来的图形。直方图在我们日常数据分析中经常用到,直方图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了解分配状态 (2)计算、研究制程能力 (3)过程分析与控制 (4)判断数据的真伪 (5)计算产品的不合格率 (6)求数据极值、平均值和标准差,用于制定规格界限 (7)调查是否混与不同群体 (8)了解制程设计是否合乎过程控制,QC七大手法应用直

10、方图,直方图中的重要概念,1.次数分配 将许多复杂的数据按其差异的大小分成若干组,在组内数值出现的次数即为分配次数 2.相对次数 在各组出现的次数除以总次数 3.累计次数(f) 自次数分配的测定值较小的一端将其次数累计 4.极差(全距)(R) 全部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5.组距(h) 组距(h)=极差(R)/组数 6.算术平均数(X) 数据的总和/数据总数,7.中位数 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居于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 8.各组中点简化值(u) 9.众数(M) 次数分配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10.组中点 一组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 11.标准差,QC七大手法应用直方图,QC七大手法应用直方图,直

11、方图的绘制:,(1)收集并记录数据:抽样机会均等,随机,n50 (2)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Max)与最小值(Min) (3)求极差(R): R=Max-Min (4)决定组数(k):k=1+3.32logn (5)求组距(h): h=R/k 为便于计算平均值与标准差,组距数经常取2,5,10的倍数 (6)求各组上,下限:第一组下限=最小值- 第一组上限=第一组下限+组距 第二组下限=第一组上限 (7)求组中点= (8)作次数分配表 (9)制作直方图,直方图一般用于大量数据的分析,日常数据分析中可以借鉴直方图的思想,并不要求掌握其所有的计算方法。,QC七大手法应用直方图,范例:小勇跑步所需时间的

12、直方图,QC七大手法应用柏拉图,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建立在巴雷特原理基础上,主要的影响是由少数项目导致的,通过区分最重要的与较次要的项目,可用最少的努力获取最佳的改进效果。,6.柏拉图,确定关键的少数 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巴雷特分析法 多数不合格及其引起的损失是由相对少数的原因引起的。,柏拉图的用途:,32,QC七大手法应用柏拉图,柏拉图的绘制要点:,1)选题,确定调查问题的类型.(如:不合格项目、损失金额、事故等)。 2)确定时间 3)确定那些数据是必要的,数据如何分类。(如按不合格类型、时间、位置等)。 4)确定收集数据

13、的方法,以及什么时候收集,实例:2013年6月份西北区域不合格项目分析:,QC七大手法应用柏拉图,分类别,确定要分析的对象,按照不合格类型进行数据统计,确定出6月份不合格中的“关键的少数”, 本例中,理化、抗生素为关键的指标,可以确定出下一步的重点管控方向。,34,QC七大手法应用控制图,控制图是一种可在现场直接研究质量数据随时间变化的统计规律的动态方法。,7、控制图,PDCA循环,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

14、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PDCA循环,38,PDCA循环,步骤:,步骤一:分析现状,找出题目 步骤二: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 步骤三:要因确认 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 步骤五:执行措施、执行计划 步骤六:检查验证、评估效果 步骤七:标准化,固定成绩 步骤八:处理遗留题目,39,PDCA循环,实例:兰州地区质量改善提案,步骤一 分析现状,找出题目,(1)兰州地区奶源基地管理类型均为牧场,目前各牧

15、场使用兽药参差不齐,除常规类药物外,还存在大量“无抗药品”,同时还存在激素类药品,存在个别无GMP认证药物(多为国药准字号)的使用,兽药风险管控亟待解决。 (2)目前公司配备检测手段尚未能够对所有抗生素类、激素类进行检测,需加强对基地的管控,将风险发生可能性降到最低。,步骤二 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PDCA循环,步骤三 要因确认,(1)兽药室的规范和兽药储存的规范。 (2)兽药种类的识别和兽药使用的规范。 (3)用药记录的建立和挤奶牛病历的跟踪。 (4)休药、隔离的跟踪,增强检验能力,防止生鲜乳抗生素阳性的发生。,关键点 : 兽药室 兽药档案 用药记录 抗生素合格率管控,PDCA循环,步骤四:拟定措施、制定计划,1、建立标签,将兽药室内所有药品分类存放,将挤奶牛、育成牛、犊牛、新产牛等不同牛种用药进行区分存放,对常规药、中成药、特效药等进行分类存放。 2、建立兰州地区牧场兽药识别表,将牧场不同牛种使用兽药进行识别,对兽药成分、药效、休药期、隔离期等进行详细记录,制作成表、成册,下发到地区各个牧场,规范各牧场用药,并可使牧场借鉴学习其他牧场用药经验,推动牧场对各类常见疾病均能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