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课件_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422521 上传时间:2019-10-24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4.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结核课件_4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肺结核课件_4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肺结核课件_4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肺结核课件_4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肺结核课件_4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结核课件_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结核课件_4(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 结 核 (pulmonary tuberculosis),学习内容,概述 流行病学 肺结核的病因、病理 肺结核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国内外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概 述,定 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 杆菌感染引起的慢 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全世界结核病人约2000万,我国Tb病人数居世界第2位 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约200-300万/年 由于AIDS/HIV流行,耐多药Tb菌及患病人数迅速增多。 WHO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 1998年再次提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流行病学,全球疫情

2、: 全球有1/3的人(约20亿)曾受到结核菌感染. 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与经济水平大致相关. 结核病的高流行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低水平相对应. WHO把22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国家 我国就是其中之一.,我国疫情: 根据第4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我国结核病的疫情特点为: 高感染率 高肺TB患病率 高耐药率 高死亡率 递降率低 中青年患病多(15-59岁年龄段涂阳肺结核占全部涂阳患者的61.6%) 地区患病差异大 实施DOTS项目的地区患病率低,流行病学,我国2000年流行病调查资料:,患病率0.367%(367/10万),菌阳患病率0.16%(160/10万),涂阳,死亡(1

3、999年)13万/年,Tb菌耐药率,全国传染源200万,全国活动Tb500万,0.122%(122/10万),全国约有150万,相当于其他传染病 死亡人数总和的2倍,初始耐药18.6% 初始耐多药7.6%,获得性耐药46.5%,获得性耐多药17.1%,结核病的病菌为:结核菌 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特科赫研究发现,为细长、稍弯的杆菌. 长2-7um 宽0.3-0.5um,无荚膜、鞭毛、芽孢. 结核菌特点: 多形性 生长缓慢 抗酸染色阳性 对湿热的敏感性 菌体结构复杂,病因-结核杆菌,病因-结核杆菌,涂片抗酸染色阳性又称抗酸杆菌 一般细菌无抗酸性,因此,抗酸染色氏是鉴别分枝杆菌与其他细菌的方

4、法之一.,Tubercle bacillus,痰涂片抗酸染色(+)菌-约5%为其 他非典型分支杆菌 湖南调查:人型82.3% 牛型13.1% 非典型分支杆菌4.6%,病因-结核杆菌,病因-结核杆菌,抵抗力强:在潮湿处能生存个5月以上,但对热的耐受性很弱,烈日曝晒2 h 70%酒精2 min 紫外线30 min 煮沸5min 512%来苏水24h 痰吐于纸上烧掉是最简便方法,病因-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分型: 人型、牛型、鼠型,结核病的传播,传染源: 排菌病人 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 消化道 其它 易感人群: 影响传播的因素:,咳嗽 含菌微滴核 吐痰 含菌尘土,结核病发生、发展,人感染结核杆菌后是否

5、会发病?,入侵结核菌的数量、毒力 机体免疫力和变态反应高低,结核病发生、发展,1. 原发感染 当人体首次吸入含TB菌的微滴,TB的类脂质等成分,能抵抗溶酶体酶的破坏作用,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外生长繁殖,引起肺组织局部的炎症病变,称原发灶.原发病灶中的TB菌沿着肺内引流的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引起肺门淋巴结的肿大.原发病灶和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称原发综合征或原发性结核.原发病灶继续扩大可直接或经血液播散到邻近组织器官.发生结核病.,结核病发生、发展,当TB首次侵入人体开始繁殖的同时,人体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系统对TB菌产生特异性免疫,使原发病灶、肺门淋巴结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的TB菌停止繁殖.原发灶迅速吸收

6、或留下少量钙化灶.肿大的肺门淋巴结逐渐缩小,纤维化或钙化,播散到全身各器官的TB菌大部分被消灭.这就是原发感染最常见的良性过程.但有少量TB菌没有被消灭,处于休眠期成为潜在病灶,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重新繁殖,发生TB病.,结核病发生、发展,结核病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表现为淋巴细胞致,敏和细胞吞噬作用增强。,2. 结核病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结核病发生、发展,结核病免疫 具体过程(细胞免疫): 入侵的结核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 淋巴细胞,使之致敏致敏的再次遇到结核菌释放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等)使淋巴和单核细胞聚集到结核菌入侵部位逐渐形成结核结节限制结核菌扩散

7、并杀死结核菌. (细胞免疫占优势,结核感染被控制),变态反应,结核菌再次侵入具有变态反应的人可引起: 强烈病灶反应渗出、干酪坏死 全身反应Tb中毒症状 其他表现多发关节炎、皮肤结节红斑、 疱疹角膜炎,机体对结核菌或其代谢产物(结核蛋白)发生型(迟发型)变态反应。,变态反应,Koch现象(机体对结核杆菌再感染和初感 染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Tb菌,1014D,23D,初感染,再感染,局部红肿、溃烂,豚鼠,死亡(初次感染,对Tb菌无免疫力),浅表溃烂愈合(无播散) (具有免疫力),Tb菌,豚鼠,局部红肿、,结核菌大量繁殖,局部淋巴结,淋巴 血液循环,全身播散,结核病发生、发展,3. 继发结核,受

8、过Tb菌感染成年人,病灶反应强烈(干酪、坏死、空洞) Tb菌一般不沿淋巴、血行播散,具有免疫力、变态反应,结核病发生、发展,3. 继发性结核: 有两种观点: 1. 是指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此为内源性复燃学说。据统计约10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在一生的某个时期有可能发生继发性结核病。 2. 另一种观点认为继发性结核病是由于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再感染而发病,称为外源性再感染学说。 继发性结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容易出现空洞和排菌,有传染性需积极治疗。,病理改变,结核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炎性渗出、增生和干酪样坏死. 结核病的基本病程过程特点: 破

9、坏与修复同时进行、渗出、增生干酪样坏死多同时存在,互相转化。 这取决于结核菌感染的量、毒力大小和机体变态反应。,病理改变,1. 渗出 白细胞浸润、 组织充血、水肿,病理改变,2、增生 (发生在菌量较少,人体细胞免疫占优势的情况下 ),epithelioid cells,Langhans giant cells,Lymphocytes,fibroblast cells,病理改变,tubercle,病理改变,3、干酪坏死,Caseation,起病缓慢,(轻者可无症状),临床表现,结核中毒症状,午后低热、乏力、纳差、体重减轻、盗汗、月经不调、闭经,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1/21/3)、胸痛,

10、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炎性病灶毛细血管扩张; 小血管损伤或来自空洞内的血管病破裂; 硬结钙化机械损伤血管; 结核性支气管扩张。 大咯血引起二种严重后果: 失血性休克(短时间失血血容量急剧下降) 窒息(血块阻塞大气道):烦躁、神色紧张、挣扎坐起、胸闷气急紫绀;,咯血原因,1较轻肺内病变st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升高局部可有RBC渗入肺泡腔,并与痰液相混常随咯痰而咯出痰中带血; 2病变进展,肺组织坏死血管壁也同时被侵蚀-而发生肺出血,-病人成口咯血;小量100ml,中量100300ml/日,大量300ml/日 3有的病人在空洞发展过程中空洞壁上的血管形成动脉瘤(Rasmussen氏动脉瘤),病变侵

11、蚀,动脉瘤破裂发生大咯血危及生命 4肺结核并发支气管扩张,也可出现咯血:血易咯出,可反复发作,且咯后肺内多无播散性病变。 5稳定期肺TB ,伴有肺间质组织静脉扩张也可引起咯血;劳累钙化灶脱落咯血,病变范围小、深-无体征 病变范围大,浸润性肺结核或干酪肺炎-实变征 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类似实变征(实变征+胸廓畸形+气管移位) 体征无特异性,多在上肺部(好发:双上肺尖后段、下叶背段),临床表现,体征,(二)体征,早期小病灶,位于肺组织深部,多无异常体征。病变范围较大时患侧肺部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浊音,听诊有时呼吸音减低,或为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继发感染可闻及湿罗音; 因肺结核好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

12、、下叶背段,故锁骨上下、肩胛间区叩诊略浊,咳嗽后闻及湿罗音;当肺部病变发生: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粘连时则患侧胸廓下陷、肋间变窄、气管移位、叩诊音变浊,对侧代偿性肺气肿征,诊断,(一)诊断方法 (二)诊断程序 (三)临床分型及诊断要点 (四)肺结核诊断记录方法,(一)诊断方法,病史和临床表现:结核中毒症状、诊断治疗经过、肺结核接触史 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发现病灶,可了解病变部位、范围、性质、动态发展情况。 痰菌检查: 诊断结核最可靠依据。 也是制定化疗方案和判断疗效最主要的指标 。 阳性可确诊,提示开放性结核,具有传染性。,(一)诊断方法,结核菌素试验:试验人体对结核的型变态反应 其他实验室检查:

13、Blood-Rt、ESR、 Tb-IgG、IgM 纤维支气管镜:主要用于支气管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瘘的诊断。肺活检、刷检、灌洗。 淋巴结活检 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方法- X线特点,病变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和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诊断方法- X线特点,浸润病灶 云雾状、淡薄、边缘模糊阴影,干酪病灶 密度较高、浓密不一,诊断方法- X线特点,空洞 病灶出现透光区,诊断方法- X线特点,纤维钙化、硬结病灶 斑点条索状、结节状、密度高、边缘清楚,诊断方法- X线特点,病变常在上肺部,多种不同性质病变混合存在,时间长。,诊断方法- X线特点,反复多次检查(3次

14、) 涂片抗酸染色: 5000 10000条/ml 集菌:10000条/ml 培养:生长慢,4-6周 药物敏感性测定: PCR-Tb-DNA,诊断方法- -痰菌检查,OT(old tuberculin)结核菌代谢产物粗提取剂,主要含结核蛋白 PPD(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提纯的结核蛋白衍生物 常用浓度:OT 5IU 0.1ml PPD 1:10000 方法:选择左前臂屈侧中上部1/3处皮内注射,诊断方法- 结核菌素试验,判断标准:48-72h看皮肤硬结直径(横径+纵径/2) 5mm() 59mm弱阳性(+) 10-19mm阳性(+) 20+mm或皮肤水泡、 淋巴

15、管炎强阳性(+),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5IU阳性, 成年人表示曾受结核菌感染, 不一定患病,(我国成年人70+%阳性) 3岁儿童, 提示有活动性结核 强阳性(+), 代表有活动结核 5IU(), 一周后重复(增强)试验仍(),可除外结核感染。,结核菌素试验,临床意义: 下列情况可出现结核菌素试验阴性: 受结核菌感染小于四周 重症结核病或严重营养不良 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 免疫缺陷(淋巴瘤、白血病、 HIV、结节病等) 少数老年人 无反应性结核病,诊断方法-实验室检查,血象:一般正常,淋巴分类,型WBC可或 血沉:上升提示活动性,正常者不能排除活动性 结核抗体检测(Tb-Ig

16、G、IgM),诊断,(一)诊断方法 (二)诊断程序 (三)临床分型及诊断要点 (四)肺结核诊断记录方法,(二)诊断程序,(1)可疑症状者筛选:痰菌及x线检查 (2)x线异常阴影:系统检查,确定是 否为肺结核 (3)确定有无活动性结核:x线是否有炎 性成分,有无症状 (4)是否排菌:查痰,诊断,(一)诊断方法 (二)诊断程序 (三)临床分型及诊断要点 (四)肺结核诊断记录方法,2004年新的结核病分类标准: 1:原发型肺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3:继发型肺结核 4:结核性胸膜炎 5:肺外结核 6:菌阴肺结核,(三)临床分型及诊断要点,1.原发型肺结核(Primary tuberculosis),包括原发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