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知识点与延伸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0840446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知识点与延伸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知识点与延伸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知识点与延伸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知识点与延伸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知识点与延伸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知识点与延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思想文化知识点与延伸(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1) 背景/因素/条件 政: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经: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 教:士的活跃、私学,为百家争鸣提供必要文化背景。(2) 概念 诸子百家:社会形成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思想流派。 百家争鸣:各学派相诘难、批驳,又吸收、融合。(3) 代表 道 (老、庄) 儒 (孔、孟、荀) 墨 (墨) 法 (商鞅、韩非子)(4) 影响 中国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基础。二、诸子百家思想(1) 儒 人物时期民本思想主张地位孔子春秋以德治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

2、礼开创儒家学派(有教无类)孟子战国民贵君轻性本善战国后期成为蔚然大宗荀子战国君舟民水,群众力量大,王道性本恶(2) 道春秋:老子 唯心论:万物本原是“道”。 辨证论:万物在运动,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政治:无为而治。 战国:庄子 万物相对。A孔子思想的人文精神“仁”有利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人文精神提供宽松社会环境。“礼”强调社会成员承担责任、履行义务,培养 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解决人间实际问题,以人为本的思想。 “有教无类”保证教育发展,推动社会成员素质提升。(3) 法 主张:依法治国。 影响:符合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趋势。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董仲舒)(1

3、) 背景 汉初“无为而治”的统治思想。 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积极有为思想。 董仲舒改造柔和道、法、阴阳五行,发展新儒学理学。(2) 内容 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提出“三纲五常”。(3) 措施 起用儒生参政。 儒学经典成为教科书。 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4) 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B先秦时期各家思想及其地位影响派别代表人物主张影响儒孔/孟/荀仁/礼/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当时不受重视,后来成为传统社会主流思想法商鞅、韩

4、非子改革变法,中央集权符合统治者富国强兵要求道老、庄无为而治较消极,汉初思想,辩证法墨墨子兼爱、非公、尚贤代表小生产者利益,较进步,受压制。C诸子百家的民本思想(1) 儒 孔子:以德为政,警告君主居安思危。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孟子:性善论为基础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新兴的地主阶级 荀子:性恶论,水舟比拟军民关系,提出节用裕民。同荀子(2) 道 老子:“贵以贱为本”朴素辩证法,从“天人合一”阐述民本思想,“爱民治国”。同孔子。(3) 墨 墨子:民为立国之本、兼爱、先万民之身,后为己身。小生产者( 农民和手工业者 )总:都有进步性,有利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四、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

5、背景 魏晋南北朝:儒面临佛、道的挑战,吸收其精华有了新发展。 隋唐:儒家“三教合归儒”。 唐:奉行三教并行,儒正统地位受挑战。 北宋:儒家融合佛、道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 统治者支持:长期混乱不利大一统,宋统治者倡导尊儒读经。(2) 思想主张宇宙观理论观方法论(北宋) 二程天理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把天理和封建伦理道德直接联系。“格物致知”。(南宋) 朱熹理之源在天理,天理“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道德之善、不是科学之真。(3) 地位影响 地位:程朱理学成为南宋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影响:维护封建专制,但扼杀了人性。传到日、朝、欧

6、,在日和朝形成“朱子学”学派。A宋明理学的现实价值(1) 可取:和协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强调力行(务实)、义利观(完善社义市场经济体系) 。(2) 不可取:尊卑等级、重男轻女、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重礼轻法。2陆王心学宇宙观理论观方法论(南宋) 陆九渊心是万物本原,心就是理人心与伦理道德联系反省内心即获天理(明朝) 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人心与伦理道理联系致良知、知行合一 (良知)王阳明心学 (1) 背景/原因 明中以后,阶级矛盾,社会动荡,封建专制统治陷危机。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陆九渊学说,成为心学集大成者。 (2) 评价:明中以后广泛传播,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但“知行合一”不能

7、科学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五、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1李贽的离经叛道(1) 背景/原因 政: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资义萌芽产生、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发展。 阶:市民工商业队伍壮大。 思:宋明理学日益僵化。(2) 思想 是非标准:反对儒家经典神圣化,是非标准要与时俱进。 反对封建礼教: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的正当私欲。(3) 影响/作用:一定程度反映资义萌芽时期的要求。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影响黄宗羲民主:抨击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法制:“天下之法”取代“一家执法”,限制君权。对以后反封建专制斗争起推动作用。顾炎武学术: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政治:“天下兴亡,匹夫有

8、责”反君主专制,爱国。朴素学风的先河。王夫之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的,事物客观存在。辩证法:物质不断变法,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认识论:主观的认识是客观对象引起的。启示古代人们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对明清儒家思想的评价(1) 明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资义萌芽发展要求。(2)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获生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B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二程理学朱熹理学陆王心学解释天理是万物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之源在天理,人性/天理一致人心是万物本原途径“格物致知”内心反省认识“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等。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

9、序提供理论依据。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新阶段。C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与儒家思想的关系(1) 继承:主张和谐发展,敢于探索,强调力行。(2) 批判 政: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经:手工业和商业,“经世致用”“工商皆本”。 思:批判程朱理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思想体系。(3) 一定意义上反映资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D文化的时代性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时代性:文化的创造是以社会条件为前提的,反映当时社会状况、政治面貌、艺术、科学的发展、 情感道德。所以体现鲜明的时代性。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第十四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0、1智者学派(1) 背景 奴隶制民主政治达顶峰。 人在社会的地位突出,学者关注人和人类社会。(2) 思想主张 强调人的价值,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反迷信,追自由。 社会道德:应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强求一律。(3) 局限: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略共识性,否定法制与道德的约束,为极端个人主义提供方便。2苏格拉底(1) 主张 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 目的:重建道德价值观。 提出“美德即知识”。 提出善事内在灵魂,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美德。(2) 意义 苏格拉底对人性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A孔子、苏格拉底 主张比较(1) 相同

11、生活时代接近。 都是教育家。 都强调道德修养,教化人民,改善内心世界。 都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2) 不同 孔子从郡主统治出发,根本上压制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个性发展,有利民主政治发展。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1) 柏拉图 思想主张:关注焦点人类社会,理想国把人分等,各尽其责。 地位:为理想主义发展奠定基础。(2) 亚里士多德: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自然界中,人最高级。二、文艺复兴(1417C,16C顶峰)、宗教改革(16C)、启蒙运动(18C)1文艺复兴(14C17C,16C顶峰)(1) 背景 经: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资义萌芽。 政:资级要求

12、追求现世享乐。 文:接触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2) 实质:资级思想解放。(3) 核心:人文主义 (以人为中心而非神),要求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4) 成就/经过/代表领域代表人物作品及思想文学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但丁神曲,憎恶教会。 彼特拉克歌集,“人学”代替“神学”,“人文主义之父”。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人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美术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根据感受和对人类世界的观察自由发挥。(5) 影响:16C后,传到欧其他国,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更多关注人和世界。2宗教改革(16C)(1) 背景 文艺复兴使人改革教会愿望强烈。 天主教在精神上统治,经济上掠夺 德意志。 罗马教皇在德出售“赎罪券”。(2) 序幕:1517,马丁路德,“九十五条纲领”。(3) 主张 信仰得救。 基督教徒直接阅读/解释圣经。 简化宗教仪式。 国家权力高于教会。(4) 影响 形成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3启蒙运动(18C)(1) 背景 自然科学进程使教会不攻自破,人们更多自信。 新兴资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2) 过程 17C,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 18C中叶,在法进入高潮。(3) 指导思想:理性主义 否定一切外在求安慰,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