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考试各章重点题目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08396887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校考试各章重点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党校考试各章重点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党校考试各章重点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党校考试各章重点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党校考试各章重点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校考试各章重点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校考试各章重点题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填空题1、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3、1987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二、单项选择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A.南昌起义 B.百色起义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2、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实现共同富裕C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 提

2、高国民素质3、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在( B )举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通过了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A. 广州 B.上海C. 杭州 D.武汉 三、多项选择1、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ABCE)。 A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C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成立了中央军事委员会 E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2、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ABCE )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3、路线; B、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C、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E、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四、简答题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什么?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五、判断题1中国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 正确 )

4、2、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伟大旗帜。(正确)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一、填空题1、党的十七大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单项选择1、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国工人阶级和 D 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 A.农民 B.军人 C.知识分子 D.其他社会阶层2、我们党执政最大的危险是( C ) A. 腐败 B.经济落后 C. 脱离群众 D.科教落后3、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

5、层中的广大人员是属于(D) A.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B.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C.社会主义劳动者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三、多项选择题1、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由(ABCDE)A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B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C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D是人民的选择E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考验中形成的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表明了党的( AD ) A. 阶级性 B. 群众性 C. 民主性 D. 先进性 E. 人民性四、简答题1、在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答:(1)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2)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6、要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3)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 (4)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要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五、判断题1、党员的社会成分,是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错误)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正确)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一、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包括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切领域,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

7、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二、单项选择1、实事求是就是(A)A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 B一切从经验出发C一切从书本出发 D一切从认识出发2、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B)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C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是由(D)A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 B党的思想路线决定的C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的 D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的 三、多项选择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表现在(ABC)A传承性 B科学性C实践性 D实用性E经验性2、党的十七大党章明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ABC ) 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

8、国的运用和发展 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E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四、简答题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

9、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五、判断题1、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正确)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正确)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一、填空题1、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

10、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2、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二、单项选择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C)A共同富裕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 D.实现现代化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 A.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C. 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D.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构成,其中文化建设是(B)A 、 根本 B、灵魂 C 、前提 D、纽

11、带三、多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是:(ABCDE)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B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C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D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E国家消亡。2、党的十七大在党的十六大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ABCDE)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四、简答题1

12、、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党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五、判断题1、经济建设是前提,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经济建设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正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错误)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一、填空题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根本要求。2、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从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3、毛泽东多次提醒全党必须重视作风建设,告诫全党特别是党的高中级干部务必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二、单项选择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 构建社会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