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意识和注意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34411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意识和注意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第四讲意识和注意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四讲意识和注意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四讲意识和注意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四讲意识和注意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意识和注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意识和注意(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意识和注意,第一节 神秘的意识 第二节 睡眠与梦 第三节 催眠 第四节 注意,第一节 神秘的意识,一、意识 意识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难解的谜,它在所有心理反映形式中居于最高层,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1、言语觉知性 2、主观能动性,二、意识状态 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白日做梦状态 睡眠状态,三、意识水平 意识水平是指在某一时刻一个人对自己的活动能够觉知的程度。 潜意识 前意识,第二节睡眠与梦,一、睡眠的功能 个体为什么必须睡眠? 1、睡眠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2、另一种解释就是与生物进化有关的生态学理论 3、睡眠信息处理功能。,二、睡眠的周期,第一

2、阶段睡眠的开始 第二阶段开始正式睡眠 第三阶段沉睡期 第四阶段沉睡期 第五阶段快速眼动睡眠,三、失眠,1、情境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四、梦游与梦话 梦游,是睡眠中自行下床行动,而后再回床继续睡眠的怪异现象。此现象虽称为梦游,但事实上与做梦无关。据脑电图显示,梦游者的脑电波正处在睡眠的阶段3与阶段4,正是沉睡的阶段,而沉睡阶段是不会做梦的。因此,把梦游称为“睡中行走”较为符合事实。 梦话,也称梦呓,是指睡眠中说话的现象。 夜惊,多为儿童,睡眠中突然惊醒,面露痛苦表情 梦魇,出现在黎明前,五、梦 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始自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在以脑电图方法研究睡眠

3、时的偶然发现。 综合多面来的研究发现,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要点: 1、在一个典型的夜眠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 2、每夜都会作4-6个梦,为什么醒来后只能记得极少数的梦呢? 3、关于梦境中的情节,究竟包括些什么呢? 4、做梦有必要么? 5、脑电图的波形还不能完全用来作为是否做梦的指标。,第三节催眠,催眠是一种神秘的意识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奥地利医生麦斯麦尔(Frans Anton Mesmer) 苏格兰医生布瑞德(James Braid),一、催眠诱导 催眠者运用暗示性语言,对受暗示性较高的个体进行诱导,使之进入催眠状态的过程就称

4、为催眠诱导。 在催眠之前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周围的环境。 (2)良好的情绪关系。 但大体上都会遵循以下顺序: (1)暗示被试眼睛疲倦,无法睁开。 (2)暗示被试感官逐渐迟钝,将不会感到刺痛,即在催眠状态下失去痛觉。 (3)暗示被试忘却一切,只记得催眠师所讲的话与要他做的事。 (4)暗示被试体验到幻觉现象,如他的太太突然在面前出现。 (5)暗示被试催眠过后,醒来时,将忘却催眠中的一切经验。 (6)暗示被试醒来做某些活动,如打开窗子。,二、催眠感受性 催眠感受性高的人通常有以下特征: (1)经常做情节生动的白日梦; (2)想象力丰富; (3)容易沉浸于眼前或想象中的场景; (4)依赖性强,经

5、常寻求他人的指点; (5)对催眠的作用深信不疑,古语的“心诚则灵”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有经验分离的经历,即体验过记忆或自我的一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开来。 心理学家已经研究出多种测量工具来测量催眠感受性,其中最著名的是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斯坦福催眠感受性量表,催眠的深度可以分为三级,由浅至深依次为动作支配期、知觉支配期、以及记忆与性格支配期 动作支配期:在这个阶段中,被催眠者身体的肌肉原本由本人控制,逐渐转为接受催眠师的言语控制。 知觉支配期:被催眠者的知觉经验可被暗示控制,而体验到嗅觉、味觉、肤觉、听觉乃至视觉上的幻觉。 记忆与性格支配期:被催眠者的记忆状态会接受催眠师一定程度的控制,

6、而能在暗示下回忆平时不易浮现的儿时的记忆细节。,三、催眠的状态 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与睡眠状态不同。在进入催眠状态后,人的意识活动并未中止,只是变得恍惚不能自主,其心理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1、主动性反应减低。 2、注意层面的狭窄 3、旧记忆的还原 4、感觉扭曲和幻觉 5、暗示性增高 6、角色扮演 7、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8、解除抑制,四、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1) 镇静剂 镇静剂指一些中枢神经抑制剂,主要包括鸦片、海洛因、吗啡之类。它降低了神经系统及行为的活动性,最后导致睡眠 (2) 兴奋剂 兴奋剂指可以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和行为活动性的一类药物,包括咖啡因、尼古丁、可卡

7、因和安非他明等。少量使用兴奋剂可以提神,减轻疲劳,但大量使用则会使人焦躁不安。 (3) 迷幻剂 迷幻剂是指能使人产生幻觉的物质,主要特点是能够使意识尤其是感知觉发生扭曲。最常见的是LSD(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和墨斯卡灵(mescaline)。,第四节 注意,一、注意的概念 1、含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到两个特点。 注意的指向性,显示出人们的认识活动具有选择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 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

8、提高。,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注意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首先具有选择功能 其次注意具有保持功能 最重要的功能是对活动进行调节与监督,2、注意的生理机制 人在注意某些对象时,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就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它是大脑皮层对当前刺激进行分析和综合的核心,这里具有适度的兴奋性,旧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恢复,新的暂时神经联系容易形成和分化,因而能充分揭露出注意对象的意义和作用,对客观事物产生清晰而完善的反映,这就是注意。,3、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的停止 3)呼吸运动的变 4)形神特殊变化,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不等同于意识。 一般说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是一种

9、“下列动作”,而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不同,显示了个体 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9,7,5,3,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三、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1、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产生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第二类是人的主体的状态,第一类是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周围环境的变化引起的。(新异的刺激物,刺激物的强度,

10、刺激物的变化和新异性) 第二类是人的主体的状态 兴趣、人的心境 能够引起人的兴趣的事情需要有下面两个条件。 第一,它们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已经具有的知识有联系,它们的主题不是完全不知道的。 第二,它们必须能够提供某种新知识,就是说,它们必须包括尚未理解的某些内容。,(二)有意注意 1、也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随意注意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活动的目的与任务、对活动的兴趣与认识、个体的知识经验、活动的组织、个体的人格特征及意志品质等。 为了保持有意注意,对任务的理解和要完成任务的愿望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持有意注意,人就必须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活动,使所做的一切服从于

11、当前的任务。,(三)有意后注意 也称随意后注意是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指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特征 (一)注意的广度 1、注意的广度也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1871年耶文斯(W.S.Jevons)的实验表明: (1)在盘上有5个豆粒的时候,开始发生估计上的误差;在不超过8-9个豆粒的时候,估计还比较正确,错误估计次数在50以下;但豆粒数超过8-9个的时候,错误估计次数便占50以上。 (2)豆粒数量越多,估计的偏差范围越大。 (3)豆粒数量较多,出现低估倾向,即倾向于把数量估计得较少。 成人注意的

12、平均广度 黑色圆点 89个; 外文字母 46个; 几何图形 34个; 汉字 34个。,2、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注意范围的大小,随着活动的任务不同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而有所改变。 注意广度的另一种形式是感知在时间上分布的刺激物的广度。注意在时间上的广度也受刺激物的特点和主体状态的影响。,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二)注意的稳定性 1、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和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注意的一种基本规律,也叫做注意的起伏现象。,2、影响注意稳定的因素 在工作中明确规定所要解决的总任

13、务是什么。 应该使所进行的活动多样化。 有计划地组织自己的活动 注意的稳定性常常跟一个人的主体状态有关。,3、注意分散 同注意稳定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是由其它刺激物的干扰或由单调的刺激物引起的。 注意的紧张性是心理活动对某些事物的高度的集中,而同时离开其余的一切事物。 越紧张地加强注意,注意的范围就越小。长时间的、高度紧张的注意会引起疲劳,这时注意便趋向分散,注意的紧张性趋于降低。,(三)注意的分配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做注意的分配。 一位受试者的结果如下: ()单一活动:正确完成加法运算的数目52。 ()复合活动:正确完成加法运算的数目43(

14、相当于单一活动正确完成运算数的83)。 ()单一活动:正确复述故事项目的数目31。 ()复合活动:正确复述故事项目的数目10(相当于单一活动正确复述项目数的32)。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在复合活动中,每种单一活动的效率都降低了。 注意分配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需要以集中的注意去观察它或思考它,成为注意的中心,而其余的动作都已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在进行时毋需紧张注意。,(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引起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质 注意的转移与分

15、配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每一次注意转移的时候,注意的分配也必然发生变化。注意一经转移,原来注意中心的对象便移到注意中心以外,而另外的新对象进入注意中心,整个注意范围的图景便发生变化。因此,每当注意中心的对象转换了以后,必然呈现出新的注意分配的情况。,补充,五、婴幼儿注意的发展与培养 婴幼儿注意的发展 3岁前幼儿的注意 新生儿已有非条件性的定向反射。 第二个月则出现条件性的定向反射,即有明显的注意。 出生半年后,随着手的动作的发展,幼儿注意的客体范围也越来越大,乳儿对周围许多事物都发生注意。但乳儿期的注意都是无意注意。 婴儿期的注意仍然主要是无意注意。其注意的范围有所扩大,周围环境中更多的事物能引

16、起他们的注意。 2、3岁儿童逐渐能够自己叫出物体的名称,并以此组织自己的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仍占优势地位,婴儿注意力培养技巧 注意在互动中加强 如果不存在互动,婴儿的注意力是会很快转移的。他们会寻求一些更特殊的事物。 但是一旦存在着互动,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婴儿的兴趣会倍增,注意力也会持久。 父母的关注 孩子的注意往往来自父母的关注。 尽量不要先于孩子放弃 在婴儿注意力还没有自发转移之前,最好别赶在孩子的前面转移他们的注意,,运用注意的有关知识分析:国际心理学会议上的枪声 在一次国际心理学会议正在举行的时候,突然从外面冲进一个村夫,后面追着一个黑人,手中挥舞着手枪。两人在会场中追逐着,突然“砰”地一声枪响,两人又一起冲出门去。事情发生的时间前后不过二十秒钟。 在与会者的惊慌情绪尚未平息的时候,会议主席却笑嘻嘻地请所有与会者写下他们目击的经过。原来这是一位心理学教授请求做关于“注意”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