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辛亥革命 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课时安排】1课时【知识梳理】一、武昌起义1.背景(1)物质基础:《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廷被迫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2)阶级基础: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3)思想基础:章炳麟、邹容、陈天华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心:上海和日本4)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其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5)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时间、地点:1905年8月,日本东京②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③领导: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④机关刊物:《民报》⑤性质: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6)政治基础:①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达五六千人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7)保路运动:①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②过程:四川组织保路同志军起义,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③结果: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因消息泄露,形势异常严峻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2)都城:南京3)国旗:五色旗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春2)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④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⑤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⑥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⑦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3)意义: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1)执掌清政府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清政府任命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主持军政,企图挽救危局2)玩弄个人权术:袁世凯一面命令北洋军猛攻汉口、汉阳,一面向南京临时政府提出议和。
3)帝国主义支持: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并制造舆论,替袁世凯撑腰4)革命阵营的分化: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5)孙中山的退让: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2.经过(1)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覆灭2)逼迫孙中山辞职: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3)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3.辛亥革命的功绩(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功绩:①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②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推翻了“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重点难点突破】(2008年,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程教授认为,新闻学研究会成立并落户北京大学,与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北大特殊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初期,中国新闻事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加上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对言论出版自由的明令保护,社会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风气和观念流行,社会上形成了办报的高潮,涌现出一批经验丰富的职业报人;同时西方的新闻理论和译著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了专业教育和研究的现实需要。
当时北大为全国最高学府,也是首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新风的近代大学,蔡元培校长的高瞻远瞩和躬身操持为研究会的创建和持续奠定了基础,留美教授徐宝璜和报界巨擘邵飘萍则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为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也为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教育开辟了道路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是怎样“对言论出版自由的明令保护”的?(2)说明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解析: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考虑,回答第(1)(2)问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监督、破坏等方面回答第(3)问的“特点”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公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2)政治体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3)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巩固练习】1.社会变革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在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过程中,中国近代不同的阶级、阶层、政治集团为了摆脱民族危机,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主张向西方学习,先后对中国社会提出一系列改革设想。
19世纪末,下列人物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进行最彻底变革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李大钊 2.N·佩弗在《远东》中说:“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里的“政体仿制品”是指 A.君主立宪政体 B.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君主专制政体 D.社会主义共和政体3.孙中山曾经主张“将总统让袁,假袁之手,推翻满清,早日实现共和……他愿为中国开一新局面,不争政权”下列人物具有的品质与孙中山这一崇高品质相似的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华盛顿 D.俾斯麦 4.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 A.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权力 B.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 C.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 D.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 5.孙中山1916年在浙江海宁参观钱塘江时,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此处的“世界潮流”主要指 A.君主立宪 B.君主专制 C.世界各民族平等 D.民主共和 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 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自由 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三民主义作为比较完善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实质是 A.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8.在清末,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 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应否推行议会制度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制度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荏苒三十年》材料二 图一 图二请回答:(1)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专制政体进行了哪些艰苦的革命斗争?(2)材料二中图一事件发生于何时?该政府是什么性质的政府?(3)材料二中图二文件颁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它有何积极意义?(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第13课参考答案:巩固C.B.C..A.D.C.B.C.9.解析:辛亥革命的最大贡献是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湖北军政府的成立是资产阶级革命所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答案:(1)①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如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②建立了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③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④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⑤建立革命政权—中华民国2)发生于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是资产阶级革命政府3)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洋人的朝廷”,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