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技术主管技师用书人卫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314666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354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射技术主管技师用书人卫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54页
放射技术主管技师用书人卫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54页
放射技术主管技师用书人卫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54页
放射技术主管技师用书人卫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54页
放射技术主管技师用书人卫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放射技术主管技师用书人卫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射技术主管技师用书人卫版(3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放射医学技术”中级基础知识第一章 解 剖 与 生 理 基 础第一节 解 剖 学 基 础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阐明人体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功能意义等。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功能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器官。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构成系统。人体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内分泌、感觉器和神经等系统。各系统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彼此联系,相互协调,互相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解剖学的标准姿势:身体直

2、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人体切面术语:通过人体可以作互相垂直的三种类型的切面,这些切面对某些结构的描述亦有其一定的重要意义。1矢状面 是从前后方向沿人体的长轴将人体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若将人体沿正中线切为左右完全对称的两半,该切面则称为正中矢状面。2横切面 是与人体或器官的长轴垂直的切面。该切面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此切面与地平面平行,故又称水平面。3冠状面 是从左、右方向上将人体切为前、后两部分的切面。一、细胞细胞是一切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发育分化等生命现象的基本单位。(一)人体细胞的形态人体最基本的细胞形态极其多样,有球形

3、、梭形、扁平状、立方形、纺锤形、圆柱形、杆状、多角形、星形等等。人体多数细胞直径在1517m,大的细胞(如卵细胞)约200m,神经细胞(星状)约100m,小的细胞(如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约5m。(二)细胞的内部结构细胞内部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1细胞膜 指细胞外表面的膜,即质膜。细胞除在外表面有一层膜外,细胞内也有丰富的膜结构,它和质膜的结构基本相同。细胞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交换、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等基本功能。2细胞核 细胞核内集中了全套遗传信息,通过可调节的基因来表达。信息流由核内传向细胞质,指挥和控制整个细胞的生理活动。3细胞质 又称胞浆。它由基质、细胞器和包含物三部分组成。(三)细

4、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细胞的增殖方式,并以此繁衍后代。细胞分裂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成熟分裂。细胞有丝分裂是最普通的分裂方式。二、组织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群体结构,是构成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组织分成四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统称为基本组织。(一)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极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细胞有明显的极性,有丰富的神经末梢但无血管和淋巴管。上皮组织主要分为被覆上皮和腺上皮,具有保护、分泌、吸收和排泄等功能。被覆上皮覆盖于身体表面和衬贴在有腔器官的腔面,分为下列类型:1单层扁平上皮 分布于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

5、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2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于肾小管、胆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3单层柱状上皮 分布于胃、肠等消化道粘膜以及子宫和输卵管等处。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分布于气管、支气管等呼吸道粘膜。纤毛能定向摆动,杯状细胞能分泌粘液,可以粘附尘粒,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5复层扁平上皮 分布于皮肤的表皮、口腔、食管、阴道等处粘膜。复层扁平上皮具有耐摩擦、抗磨损、保护、修复的功能。6变移上皮 又称移行上皮,分布于肾盂、输尿管、膀胱等泌尿道粘膜。(二)结缔组织结缔组织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具有连接、支持、营养、运输、保护等多种功能。1固有结缔组织 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以下几种:(1

6、)疏松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特点是纤维排列稀疏,在体内分布广泛,支持和连接着各种组织或器官,也构成某些器官(腺体、肝、肺等)的间质。所以,疏松结缔组织有连接、支持、传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以及防御等功能。(2)致密结缔组织:它的主要特征是纤维丰富致密,以胶原纤维为主体(如肌腱、韧带、真皮及一些器官的被膜),只有极少数是以弹性纤维为主体(如椎弓间黄韧带)。(3)网状组织:是造血器官和淋巴器官的基本组织成分。它主要由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4)脂肪组织:是一种以脂肪细胞为其主要成分的结缔组织。它的主要作用是为机体的活动贮存和提供能量。正常男性脂肪含量占体重的10%20%;女

7、性占15%25%。2软骨组织 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构成。软骨组织及其周围的软骨膜构成软骨。胚胎早期,软骨是外耳、呼吸道、躯干和四肢的主要支架成分。成年后躯干和四肢仅存在关节软骨、关节盘、椎间盘和肋软骨。根据基质中所含纤维成分不同,软骨可分透明软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1)透明软骨:基质中含有交织排列的胶原原纤维,分布于喉、气管、支气管和肋软骨等处。(2)弹性软骨:基质中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分布于耳廓与会厌等处。(3)纤维软骨:含有大量胶原纤维,分布于耻骨联合及椎间盘等处。3骨组织 是人体最坚硬的一种结缔组织,由骨细胞和钙化的细胞间质构成。骨由骨组织和骨膜构成,骨内有骨髓腔。体内90%的钙盐存在

8、于骨组织中。钙化的细胞间质,又称骨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构成,有机物为胶原纤维,无机物为骨盐。骨胶原纤维被粘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形成薄板状的骨板。骨分骨密质和骨松质。以长骨为例,其骨松质位于骨的两端的骨骺中,由大量针状、片状的骨小梁构成,呈疏松海棉状,空隙内含有红骨髓、神经和血管。骨小梁由不规则的骨板构成。骨密质位于骨干,由规则排列的骨板构成。骨板排列有四种方式:内环骨板、外环骨板、哈弗系统、间骨板。4血液 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浆相当于细胞间质。血细胞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三)肌组织肌组织主要由具有收缩功能的肌细胞构成,肌细胞又称肌纤维,分为以下三类:1骨骼肌

9、大多是通过肌腱附着在骨骼上。属随意肌,有横纹。2心肌 主要存在于心脏,少量心肌细胞存在于大血管根部,属不随意肌,有横纹。3平滑肌 存在于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及血管的管壁。此外,皮肤的竖毛肌、眼的瞳孔括约肌及腱状肌等也是平滑肌,它是梭形无横纹的细胞,属不随意肌。(四)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能感受刺激,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胶质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绝缘的作用。神经元的形态多种多样,大小不一,但基本形态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胞体是神经元功能活动的中心,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胞体的细胞质称为核周质,内含有尼氏体、神经原纤维和参

10、与传递信息的物质。电镜下,尼氏体由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突起自胞体伸出,其终末分布于外围器官,组成神经末梢,感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或支配效应器(肌纤维、腺细胞等)的活动。神经元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机体复杂的神经网络,实现神经系统的各种功能,包括高级神经活动。根据突起数目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多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根据神经元的功能不同可将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散在神经元之间,其种类很多,形态功能各不相同。分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两类。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是一类有突起的细胞,可分为四种:星形胶质细

11、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主要有施万细胞,它形成周围神经纤维的髓鞘和神经膜。三、器官人体的诸多器官按其功能的差异可分为器官功能系统和运动系统,其中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四个系统统称内脏。内脏器官的形态不尽相同,按其构造可分为中空性器官和实质性器官。(一)中空性器官中空性器官呈管状或囊状,内部均有空腔,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生殖道等,其管壁通常分为34层。以消化道为例,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二)实质性器官实质性器官多属腺体,表面包以结缔组织的被膜,如肝、胰、肾及生殖腺等。结缔组织被膜伸入器官实质内,将器官的实质分隔成若干小单位,称

12、小叶。每个器官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导管出入之处经常为一凹陷,称为门(如肺门、肝门等)。第二节 运 动 系 统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60%。成年人有206块骨,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全身各骨借关节相连形成骨骼,构成人体的基本形态,骨骼支持体重、保护内脏。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支配下,收缩时以关节为支点,牵引骨改变位置,产生运动。运动中,骨起着杠杆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则是动力器官,为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骨与关节是被动部分。一、骨(一)骨的分类1长骨 呈长管状(如股骨),其两端为骺,体为骨干,内有骨髓腔。骨干与骺相邻部分称干骺端。2短骨 呈立方状(如腕骨),与

13、长骨的骨骺有相同的结构,多成群分布于连接牢固,且稍灵活的部位。3扁骨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盆腔的壁。由坚硬的内板、外板及板障构成。4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二)骨的构造1骨质 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耐性强,质地致密,分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骨纹理)排列而成。2骨膜 骨膜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对骨的营养、再生和感觉有重要作用。3骨髓 充填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胎儿和新生儿的骨髓内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呈红色,故称红骨髓。5岁之后,长骨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

14、组织代替,呈黄色,称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二、关节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称为关节或骨连结。连结方式分为以下三种:1纤维连结 又分为韧带连结(如椎骨棘突之间的棘间韧带、胫腓骨间韧带等)和缝(如颅骨间的矢状缝、人字缝等)。2软骨和骨性连结 有三种形式,透明软骨结合(如幼儿的蝶骨和枕骨间的蝶枕结合)、纤维软骨结合(如相邻椎骨间的椎间盘及耻骨联合等)及骨性结合(如骶椎之间的骨性结合)。3滑膜关节 常简称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以相对骨面间有滑液腔隙,充以滑液,有较大活动性为其特点。骨面间互相分离,仅借其周围的结缔组织连接,滑膜关节的基本构造为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辅助构造有韧带、关

15、节盘和关节唇。滑膜关节的运动分为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三、骨骼肌骨骼肌在人体的分布极为广泛,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都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且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受神经的支配。所以,每块肌可以看成是一个器官。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当骨骼肌收缩时,骨的位置将因此改变,从而引起机体的运动。骨骼肌包括躯干肌、头颈肌、四肢肌。(一)头肌分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在颅顶有枕额肌,面部有眼轮匝肌和口轮匝肌,位面颊深层的有颊肌。咀嚼肌主要有咬肌和颞肌。咬肌位于下颌支的外面,颞肌位于颞窝内,二肌收缩都可上提下颌骨。(二)颈肌主要有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和舌骨下肌群。胸锁乳突肌位颈部的外侧,起自胸骨柄和锁骨的内侧端,止于乳突。此肌一侧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颜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舌骨上肌群位于下颌骨和舌骨之间,参与口腔底的构成。收缩时可上提舌骨,若舌骨固定,则可下降下颌骨。 舌骨下肌群位于舌骨和胸骨之间,收缩时下降舌骨,并使喉上、下活动。(三)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腹肌和会阴肌。背肌有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斜方肌位项部和背部,为三角形的扁肌。上部肌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