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第1章-绪论.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08299578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7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造-第1章-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建筑构造-第1章-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建筑构造-第1章-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建筑构造-第1章-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建筑构造-第1章-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构造-第1章-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第1章-绪论.ppt(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建 筑 构 造 电 子 课 件 上 册,制作:建筑技术教研室 孙凤明,2,第一章 绪论,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讲述房屋是由哪些基本构件所组成和各构 件在房屋中所起的作用,并着重介绍影响建筑构造的主要因素及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本章重点 1 名词:建筑构造 2 建筑物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作用 3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3,建筑构造: 是研究建筑物从构造方案、构配件组 成到节点细部构造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任务: 根据建筑的功能、材料性能、受力情况、施工工艺和建筑艺术等要求,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设计实用、坚固、经济、美观的构配件,并将它们结合成建筑整体。,0 概述,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及地位: 关系:

2、 建筑初步设计是指建筑的空间设计,而建筑构造设计则是在初步设计基础上进行施工图设计,可以说构造设计是初步设计的继续和深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巩固和训练同学们绘制建筑工程图的技能。 在讲述建筑构造处理时,结合介绍常用的结构方案和布置、有关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施工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也涉及到建筑物理有关部分的一般知识,和需要结合建筑设备考虑的一些问题。,5,地位: 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后,还需在建筑设计实践中进一步培养运用的能力。 在建筑类高等院校中,无论是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方面的专业,还是建筑结构和施工及管理方面的专业,建筑构造都是必修的专业课。,6,1 建筑物的构造组成,7,建筑物的构

3、造组成 有六大部分: 1 基础、 2 墙(或柱) 3 楼板和地面层 4 楼梯、 5 屋顶、 6 门窗,8,1.基础: 是房屋底部与地基(土壤) 接触的承重结构。 是受力和传力构件。 要求:坚固、耐久、稳定。,9,10,2墙(或柱): 墙承重房屋 墙: 承重结构(承受屋顶、楼板 和梁等传递的荷载) 非承重构件(承自重 、隔墙) 围护构件 分隔空间,11,框架承重的房屋 柱:承重结构 墙:填充墙(不承重,围护 或分隔空间),12,墙及柱,13,要求: 坚固: 强度(砖、砂浆、混凝土的标号) 稳定性(墙的高度、长度、厚度, 柱的断面尺寸和计算高度) 保温隔热 隔声,14,3楼板和地面层: 楼板: 承

4、重结构(承受水平荷载和垂直荷载 并将荷载传给墙或柱) 分隔楼层空间 墙体的水平支撑(减少水平荷载对 墙面产生的挠曲, 增强 房屋的刚度和整体性。) 地面:房屋底层地坪均匀传力、防潮,15,要求: (1)坚固 : 强度(能承受使用荷载) 刚度(不超过规定的变形挠度、无明显振动)起稳定作用 (2)隔声: 隔绝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 (隔声量要求在4050分贝) (3)经济:(楼板层占建筑总造价的2030) 选材选择:就地取材、轻质高强、 结构选型:经济合理、结合施工 构造设计:考虑施工方法(现浇、预制构件) (4)热工和防火:保温隔热、防火防腐,16,4楼梯:垂直交通工具 要求:坚固耐久 不漏水 保温

5、隔热 5屋顶:既是围护构件,又是承重构件 要求:坚固耐久 不漏水 保温隔热,17,6门窗: 采光通风 通行 位于外墙时是围护构件应 考虑防水和热工。,18,除上述六部分以外,还有一些附属部分,如阳台、雨篷、台阶、烟囱等。组成房屋的各部分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大类,即承重结构和围护构件。 墙、柱、基础、楼板、屋顶等属于承重结构。 围护构件是指房屋的外壳部分,如墙、屋顶、门窗等,它们的任务是抵抗自然界的风、雨、雪、太阳辐射热和各种噪声的干扰,所以围护构件应具有防风雨、保暖隔热、隔绝噪声的功能。 有些部分既是承重结构也是围护结构,如墙和屋顶。,19,在设计工作中还把建筑的各组成部分

6、划分为建筑构件和建筑配件。 建筑构件主要指墙、柱、梁、楼板、屋架等承重结构; 而建筑配件则是指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部装修等。建筑构造设计主要侧重于建筑配件的设计。,20,一按建筑使用功能分类: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工业建筑 农业建筑 二按建筑规模大小分类: 大量性建筑:量大面广 大型性建筑:规模巨大,耗资大, 修建量有限, 对城市的面貌影响较大。,第二节 建筑的类型,21,三按建筑层数分类:,(一)住宅: 1. 低层: 13层 2. 多层: 46层 3. 中高层:79层 4. 高层 : 10层以上 (二) 公共建筑层数分类: 1. 以24米为界分:多层和高层 (不含单层建筑高

7、度24米) 2. 超高层:建筑高度100米,22,四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分类:,木结构建筑 砖石结构建筑 结构钢筋混凝土 钢结构建筑 混合结构建筑,23,五按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1. 构件的耐火极限: 按建筑构件的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以小时计。 具体判定条件:失去支持能力 完整性被破坏 隔火作用丧失,24,25,2. 燃烧性能: 不燃烧体 燃烧体 难燃烧体: 例 沥青混凝土构件、 木板条抹灰的构件,26,六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以主体结构确定) 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00年,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

8、建筑:耐久年限为50100年,适用于一 般性建筑。 三级建筑:耐久年限为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建筑:耐久年限为15年,适用于临时性建筑。,27,第三节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一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一)外界环境的影响 1外界作用力的影响:主要指荷载的影响 (涉及结构选型、构造方案和细部构造设计) 2气候条件的影响:防水防潮、防寒隔热、 防温度变形。 3人为因素的影响:防火、防振和隔声 (火灾、机械振动、噪声),28,29,(二)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是指 建筑材料技术 结构技术 施工技术 建筑构造不能脱离一定的技术条件而存在。,30,(三)建筑标准的影响 建筑的造

9、价标准 建筑的装修标准 建筑的设备标准,31,二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坚固实用 技术先进 经济合理(就地取材;节约钢材、水泥、木材三大建材;在保证质量 的前提下降低造价。) 美观大方,32,第四节 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 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使不同材料、不同形状和不同制造 方法的建筑构配件具有一定的通用 性和互换性,在建筑业中必须共同 遵守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33,一建筑模数 模数:是选定的尺寸单位,作为尺寸协 调的增值单位。 尺寸协调:房屋构配件在尺度协调中的 规则,供建筑设计、建筑施 工、建筑材料与制品、建筑 设备等采用。 目的:使构配件安装吻合、具有互换性。,34,1基本模数

10、: 100mm 1M=100mm 2导出模数 : 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共6个) 3M=300mm 6M=600mm 12M=1200mm 15M=1500mm 30M=3000mm 60M=6000mm 分模数:(基本模数的分数,共3个) 1/10M 1/5M 1/2M 模数系列 :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35,3.模数系列 : 以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 成的一系列尺寸。 基本模数: 主要用于建筑的层高、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截面。 扩大模数:主要用于建筑的开间、进深(或柱 距、跨度)层高、门窗洞口和构配 件截面尺寸。 分模数:主要用于建筑的缝隙

11、、构造节点和构 配件截面等处。,36,二砖混结构模数协调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条件下,通过模数协调: 尽量减少预制构配件的类型、使其达到 标准化、 系列化、 商品化, 砖混结构建筑,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住宅建筑 必须进行模数协调。,37,(一)定位轴线 定位轴线:指确定主要结构位置的线 (开间、进深,柱距、跨度,)。 1. 承重内墙定位: 顶层墙身中线应与平面定位轴线相重合 a. 底层定位轴线中分墙身 (用于一般房间) b. 底层定位轴线偏分墙身 (用于走道、楼梯间等处)。,38,39,2. 承重外墙定位: 承重外墙的顶层墙身内缘与平面定位轴线的距离应为120mm。 a. 底层与顶层墙厚相同 b. 底

12、层与顶层墙厚不相同,40,41,(二)标志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关系,1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系列的规定)标注建筑物的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及有关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42,43,2. 构造尺寸 是 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 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 a. 构造尺寸标志尺寸缝隙尺寸 b. 构造尺寸标志尺寸搭接长度 3. 实际尺寸 指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 建筑 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44,45,46,(三)砖混结构建筑常用参数 以住宅为例 开间 2100 、 2400、 2700、 3000、 3300 、 3600、 3900、 4200 (3400、 2600) 进深 3000、 3600、 4500、 4800、 5100、 5400、 5700、 6000 层高 2600、 2700、 2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