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概论复习题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282622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概论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遥感概论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遥感概论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遥感概论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遥感概论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概论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概论复习题(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GIS专业专用复习参考资料遥感概论复习纲要第1章 遥感概述一、本章知识点1、遥感概念 2、遥感技术系统 3、遥感探测的特点4、遥感的分类 5、遥感的应用领域 6、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7、 RS、GIS、GPS的结合二、思考题 1、名词解释 (1)遥感:是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是不与目标对象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某种平台上装载的传感器获取其特征信息,然后对所获取信息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及解译应用的综合性技术。 (2)光谱特性: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吸收电磁波,而且不同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吸收的特性不同。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做光谱特

2、性。 (3)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其判读分析和应用的全过程。 (4)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从地面到空中直至空间;从信息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到分析判读、应用的完整技术系统。是一个多维、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2、 与传统对地观测手段比较,遥感有什么特点? (1)空间特性:宏观观测,大范围获取数据(范围广) (2)时相特性:动态监测,更新快(动态性) (3)光谱特性:技术手段多样,信息量大(信息量大) (4)应用特性:应用领域广,经济效益高(领域多)3、 简述遥感卫星地面站,其生产运行系统的构成及各自的主要任务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一个复杂的高技术系统,它的任务是接收、处理、

3、存档和分发各类遥感数据,并进行卫星接收方式、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技术的研究。 (1)接收站:主要负责完成捕获跟踪卫星、传送接收卫星数据的任务。 (2)数据处理中心:将原始遥感数据做一系列复杂的辐射校正及几何校正处理,消除畸变,恢复图像,提供给用户使用。 (3)光学处理中心:可以生产应用于不同用途的各种比例尺的图像产品。4、 遥感有哪几种分类?分类依据是什么? (1)按遥感平台分类:近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 (2) 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类:紫外0.05-0.38;可见光0.38-0.76;红外0.76-1000微米;微波1mm-1m;多波段遥感。 (3)按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

4、遥感。 (4)按遥感资料获取方式: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获得信号是曲线、数据。 (5)按波段宽度及波谱的连续性:高光谱遥感;常规遥感。 (6) 按应用领域分类:陆地遥感、海洋遥感;农业遥感;城市遥感5、 试述当前遥感发展的现状及趋势(一)发展趋势 (1)多分辨率多遥感平台并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及光谱分辨率普遍提高。 (2)新型传感器不断涌现,微波遥感、高光谱遥感迅速发展。 (3)遥感的综合应用不断深化 (4)商业遥感时代的到来 (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定量遥感的精度问题 (2)遥感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的技术问题 (3)遥感数据的融合压缩与自动识别技术 (4)定量遥感、新型技术处理

5、技术与生产应用的差距 (5)高分辨率带来的负面影响6、 说明“3S”集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作用 (1)RS作为一种获取和更新空间数据库的强有力手段,为GIS提供及时、客观、准确的大范围的可用于动态监测的各种资源环境数据。(2)GIS能接收大量的不同来源的空间数据,并能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 (3)GPS接收机根据影像上预先确定的位置,可获得精确的位置坐标,并自动提供几何校正时所需的成像信息。 第2章 遥感电磁辐射基础1、 本章知识点1、电磁波谱与黑体辐射 2、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3 、地球大气及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4、地面物体反射光谱2、 思考题1、 名词解

6、释 (1)电磁波: 电磁震动的传播就是电磁波,亦称电磁辐射。 (2)电磁波散射:辐射传播中,若遇到小粒子,会向四面八 方去,电磁波强度和方向发生各种变化,即散射。强度随波长 改变。 (3)偏振现象:通常电场强度在各方向是相等的,若其总是固定在某个方向振动,则称电磁波在该方向被偏振(极化)。 (4)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量,单位瓦特。 (5)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6)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频率),依次排列形成一个连续的带谱。依次为:射线X射线紫外线 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7)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

7、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是绝对黑体。 (8)地物光谱发射率:(也称比辐射率)地物发射某一波长的辐射出射度(辐射通量密度)与同温下黑体在同一波长上的辐射出射度之比。 (9)大气窗口:一般将大气的衰减作用相对较轻、透射率较高、 能量较易通过的电磁波段定义为大气窗口。 (10)反射率:地物表面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之比值。 (11)反射波谱特性曲线:以波长为横坐标,反射率为纵坐标所得的曲线即称为该物体的反射波谱特性曲线。2、 判断 (1)电磁波是一种横波,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 ) (2)电磁波反射、吸收和透射的能量和等于入射的总能量。( ) (3)一般可见近红外波段称偏振,微波波段称极化。( )

8、(4)辐射通量是波长的函数,总辐射通量应该是各谱段辐射通量之和或其积分值。( ) (5)辐照度与辐射出射度都是描述辐射通量的密度。( ) (6)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加1倍时,其总辐射出射度将增加为原来的16倍。( ) (7)高温物体发射较短的电磁波,低温物体发射较长的电磁波。 (8)好的吸收体也是好的发射体。( ) (9)微波波段发生的散射是属于瑞利反射。( ) (10)只有位于大气窗口的波段才能被用于生成遥感图像。( ) (11)方向反射,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结合。( )3、 选择(1) 波长短、频率高,具很大能量,很高的穿透能力,且来自 放射性矿物的可被低空遥感所探测,有遥感前景的电磁波段(

9、 )。 A、射线 B、X射线 C、微波 D、无线电波 (2)电磁波谱中不能被用于遥感两个波段是( ) A、射线 、X射线 B、微波、无线电波 C、红外线、紫外线 D、无线电波、x射线 (3)红外装置测试温度的理论根据( ) A、斯忒藩一玻尔兹曼定律 B、维恩位移定律 C、基尔霍夫辐射定律 D、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4)人看到的云和雾是白色的,是( )散射的结果。 A、瑞利散射 B、米氏散射 C、无选择性散射 D、非条件散射 3、 简答 (1)简述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 太阳辐射近似6000K的黑体辐射,能量集中在0.32.5um波 段之间(可见光和近红外)。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max日0.4

10、7 m。 地球自身热辐射近似300K的黑体辐射,能量集中在6.0um以 的波段(热红外)。最大辐射的对应波长max地9.66m。 (2)微波为什么具有极强的穿透云层的作用? 对于微波而言,粒子的直径比微波波长小很多,则属于瑞利散 射的类型,散射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越长,散射强度 越小。在一定条件下,微波探测便可以发挥优越性,将最小的散 射,最大的透射,而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3)简述大气窗口的光谱段及其主要用途 0.31.3 m,即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这一波段是 摄影成像的最佳波段,也是许多卫星传感器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如Landsat卫星的TM14波段SPOT卫星的HRV

11、波段。 1.5l.8m和2.03.5m,即近、中红外波段;是白天日照条件好时扫描成像的常用波段,如TM的5,7波段等,用以探测植物含水量以及、云、雪,或用于地质制图等。 3.55.5m,即中红外波段。该波段除通透反射光外,也通透地面物体自身发射的热辐射能量。如NOAA卫星的AVHRR传感器用3.553.93mm探测海温度,获得昼夜云图。 814m,即远红外波段。主要通透来自地物热辐射的能量, 仅适于夜间成像。 0.82.5cm,即微波波段。由于微波穿透云雾能力强,这一区间可以全天候观测,而且是主动遥感方式,如侧视雷达。Radarsat的卫星雷达影像也在这一区间,常用的波段为0.8cm、3cm、

12、5cm、10cm,甚至可将该窗口扩展至0.05300cm。 (4)简述几种主要地物的光谱特点 植物:其反射波普主要可以分为三段。由于叶绿素的影响,对绿光和红光的吸收作用强,对绿光的反射作用强。(表现为:可见光波段范围,位置大约为绿光0.55um,有一个小峰。);因为物叶子除了吸收和透射的部分,叶内细胞壁和胞间层的多层反射形成高反射率。(表现为:在近红外波段0.7um处反射率显著增大,至1.1um有一个显著的高峰。)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大增加,反射率大大下降,形成几个低估。但是由于不在大气窗口内部,因此不是遥感关注的区间(表现为:在中红外波段1.3-2.5um)。 岩石:没有明显的

13、规律性,受到形态、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有关系。 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 红区。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4、 论述 (1)晴朗的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朝霞和夕阳为什么都偏橘色? 晴朗的天空,可见光中的蓝光受散射影响最大,所以天空呈蓝 色。在过长的传播过程中,蓝光波长最短,几乎被散射殆尽,波长次短的绿光散射强度也居其次,大部分被散射掉了,只剩下波长最长的红 光,散射最弱,因此透过大气最多加上剩下的极少量绿光,最后合成呈现橘红色,所以朝霞和夕阳都偏橘红色。5、 计算 (1)已知由太阳常数推算出太阳表面的总辐射出射度 M=6.284*107W/m2,求太阳的有效温度和太阳光谱中辐射最强的 波长。 (2)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就是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这种物体叫做灰体。一般金属材料都可以近似看成灰体,已知氧化铜表面的温度为1000K,比辐射率为0.7,求这时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M。6、 读图 (1)从太阳光谱曲线图你可以看出哪些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