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245311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1强化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强化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案导学,布置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学案上的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动画、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图形的分析、描述能力。2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序”和“改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这节课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调序”和“改进”。首先笔者将

2、三种基因工程工具的呈现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基因载体”和“DNA连接酶”的顺序进行了调换,这样更符合逻辑关系,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另外笔者将重组DNA模拟制作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将红绿两色的硬纸板更换为红白两色的纸条,并将白色纸条两端用固体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纸环。如此改进有以下优点:质粒是最常用的基因载体,用纸环来代表质粒,既简单形象又紧贴教材;绿、白两色纸张比纸板容易得到,而且更易用剪刀剪裁。3直观教学手段、模型构建,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本节课中,笔者将限制酶切割DNA、DNA连接酶将基因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等抽象的、微观的过程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现出来,减轻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阻力,激发

3、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重难点;通过重组DNA的模拟制作,巩固了本节课中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的功能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交流合作意识。4以问诱思,任务驱动。在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笔者都通过学案设置了问题串,使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些问题的设置也能使得教学过程衔接和过渡顺畅自然,问题设置依据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问题设置难度呈阶梯型特点,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真正“面对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另外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

4、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最终提高生物科学素养。5强化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及时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该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开展探究活动,建构知识,并能将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必修中学习过的很多知识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如DNA的结构、酶的专一性、基因操作的三种工具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异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概念,从而使新旧知识融合为知识的体系。6反思不足,及时改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5、之处。例如,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学生自学、讨论不很充分;课前预习完成不好,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重组DNA的模拟制作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活动效果也比较好,但是笔者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还显得不够深入。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今后要着重思考的问题。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1强化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强化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案导学,布置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学案上的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交流合作

6、能力;通过动画、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图形的分析、描述能力。2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序”和“改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这节课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调序”和“改进”。首先笔者将三种基因工程工具的呈现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基因载体”和“DNA连接酶”的顺序进行了调换,这样更符合逻辑关系,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另外笔者将重组DNA模拟制作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将红绿两色的硬纸板更换为红白两色的纸条,并将白色纸条两端用固体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纸环。如此改进有以下优点:质粒是最常用的基因载体,用纸环来代表质粒,既简单形象又紧

7、贴教材;绿、白两色纸张比纸板容易得到,而且更易用剪刀剪裁。3直观教学手段、模型构建,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本节课中,笔者将限制酶切割DNA、DNA连接酶将基因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等抽象的、微观的过程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现出来,减轻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阻力,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重难点;通过重组DNA的模拟制作,巩固了本节课中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的功能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交流合作意识。4以问诱思,任务驱动。在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笔者都通过学案设置了问题串,使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些问题的设置也能使得教

8、学过程衔接和过渡顺畅自然,问题设置依据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问题设置难度呈阶梯型特点,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真正“面对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另外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最终提高生物科学素养。5强化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及时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该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开展探究活动,建构知识,并能将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必修中学习过的很多知识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如DNA的结构、酶

9、的专一性、基因操作的三种工具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异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概念,从而使新旧知识融合为知识的体系。6反思不足,及时改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学生自学、讨论不很充分;课前预习完成不好,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重组DNA的模拟制作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活动效果也比较好,但是笔者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还显得不够深入。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今后要着重思考的问题。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反思1强化了知识传授的同时,

10、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强化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案导学,布置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学案上的材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模型构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交流合作能力;通过动画、图片等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图形的分析、描述能力。2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序”和“改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这节课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部分内容进行了“调序”和“改进”。首先笔者将三种基因工程工具的呈现先后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基因载体”和“DNA连接酶”的顺序进行了调

11、换,这样更符合逻辑关系,也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另外笔者将重组DNA模拟制作的材料进行了改进,将红绿两色的硬纸板更换为红白两色的纸条,并将白色纸条两端用固体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纸环。如此改进有以下优点:质粒是最常用的基因载体,用纸环来代表质粒,既简单形象又紧贴教材;绿、白两色纸张比纸板容易得到,而且更易用剪刀剪裁。3直观教学手段、模型构建,有效的突破了重难点。本节课中,笔者将限制酶切割DNA、DNA连接酶将基因载体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等抽象的、微观的过程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现出来,减轻了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阻力,激发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了重难点;通过重组DNA的模拟制作,巩固了本节

12、课中所学的内容,使学生对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的功能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了交流合作意识。4以问诱思,任务驱动。在本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中,笔者都通过学案设置了问题串,使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些问题的设置也能使得教学过程衔接和过渡顺畅自然,问题设置依据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并且问题设置难度呈阶梯型特点,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真正“面对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愉悦;另外通过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尝试解决,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过程,最终提高生物科学素养。5强化了新旧知识的融合,及时更新了学生的知识结

13、构。构建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将书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应该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开展探究活动,建构知识,并能将知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融合,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必修中学习过的很多知识与本节内容有密切关系,如DNA的结构、酶的专一性、基因操作的三种工具的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异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抽象和概括以形成新概念,从而使新旧知识融合为知识的体系。6反思不足,及时改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在某些问题上,学生自学、讨论不很充分;课前预习完成不好,部分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重组DNA的模拟制作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活动效果也比较好,但是笔者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还显得不够深入。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是今后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