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泌尿系统疾病讲述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822823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07 大小:18.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泌尿系统疾病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07页
2014年泌尿系统疾病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07页
2014年泌尿系统疾病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07页
2014年泌尿系统疾病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07页
2014年泌尿系统疾病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泌尿系统疾病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泌尿系统疾病讲述(3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泌尿系统疾病,一 解剖、生理概要,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泌尿系统组成,解剖:泌尿系统,组成: 肾、输尿管 膀胱、尿道 功能: 排泄代谢废物 及多余的水分, 维持机体内环 境稳定。还有 内分泌的功能。,肾的位置,位于腹后壁上部,腰椎两旁,腹膜外位。 右肾:上端为第12胸椎 上缘,下端为第3腰椎上缘。 左肾:上端为11胸椎下 缘,下端为第2腰椎下缘。 两肾肾门与第一腰椎平齐 肾门的体表投影: 在躯干背面,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夹角处,称肾区。某些肾疾病时该处有叩击痛。,1.被膜,2.皮 质,3.肾锥体,4. 肾 柱,5.肾小盏,6.肾大盏,7.肾 盂,8.输尿管,肾的正常结构,肾单位,集合

2、小管,血管球:有孔型毛细血管,肾球囊:足细胞、囊腔、壁 层细胞,肾小球,肾小管,系膜: 系膜细胞、系膜基质,肾单位,肾小球微解剖,肾脏 微结构,泌尿生理: 尿生成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和分泌,肾小球滤过功能,含氮废物如尿素、肌酐等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马尿酸、苯甲酸、各类胺类及尿酸也有部分经滤过排出,肾小球滤过示意图,排泄功能,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滤过膜,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水和小分子物质经滤过膜 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内层: 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 中间层: 非细胞性基膜 外层: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滤过膜结构,肾小球滤过膜,肾小球滤过膜有两个屏障: 孔径屏障 肾

3、小球滤过膜仅允许特定大小的蛋白质通过; 电荷屏障 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含涎蛋白,基底膜富有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故滤过膜带负电荷,能阻止含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 上述任一屏障的损伤均可引起蛋白尿。,衡量肾小球滤过作用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 : 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的量。约125ml/min。,滤过分数(FF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FF )=GFR/肾血浆流量= 125/660*100%=19%,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二)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滤过平衡位置后移 具有滤过作用血管段长度延长 GFR。,(一)肾小球EFP: 大出血 循环血量 交感神

4、经兴奋,肾小球Cap-Bp 肾小球 EFP GFR,剧烈运动,ivgtt大量生理盐水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小球EFP GFR,肾小管、尿路堵塞 肾小囊内压肾小球EFP GFR,(三)滤过膜面积、通透性: 滤过膜面积GFR 少尿、无尿 滤过膜通透性蛋白尿、血尿,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近端小管 重吸收 髓袢 维持髓质高张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远端小管 AVP(血管加压素)作用下,尿素再循环,马尿酸、苯甲酸、各类胺类及尿酸主要由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重吸收:指物质从肾小管转运至血液。,分泌:指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物质转运 至肾小管腔内。,内分泌功能,肾是重要的内分泌器

5、官,所分泌的激素包括血管活性激素和非血管活性激素,血管活性激素主要为调节肾脏血液动力学与水盐代谢,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族、激肽系统等。非血管活性激素主要作用于全身新陈代谢,包括1一羟化酶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内分泌功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肾素使血管紧张素原转换成血管紧张素I,能在肺、肾转换酶作用下生成血管紧张素,并可进一步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I,血管紧张素II有收缩血管作用,另外,血管紧张素II和III又可刺激醛固酮分泌增加,水钠排出减少,升高BP。,正常肾小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内分泌功能,前列腺素族 肾皮质和髓质能合成多种前列腺素,主要为PGE2、PGA2,及少

6、许PGF2。PGE2、PGA2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和水钠排泄,降低血压,PGF2则有缩血管作用。,内分泌功能,激肽类系统 肾皮质所含缓激肽释放酶促使激肽原生成激肽在肾内主要为缓激肽,后者扩张小动脉,并刺激前列腺素分泌。 以上三组激素共同调节肾血循环和肾小球滤过率,并与其他激素共同维持血压和水盐代谢平衡。,内分泌功能,肾间质产生1-羟化酶,使25-羟维生素D3转化为活性的1,25-双羟VitD3 调节Ca、P代谢。 肾能生成促红素,刺激骨髓红系增殖、分化、促进血红蛋白合成。 肾是肾外分泌的激素如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降钙素等作用的靶器官,以及降解某些肾外激素的主要场所,如胃泌素、胰岛素、胰

7、高血糖素等。,二 辅助检查,(一)尿液检查,尿 量,正常尿量:1.02.0L/d ,平均1.5L/d。 多尿:2.5L/d。 少尿:0.10.4L/d。 无尿:0.1L/d。,血 尿,新鲜尿离心,尿沉渣每高倍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或1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10万或12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50万个,即可诊断为镜下血尿。1000ml尿液中混入1ml血液时,尿色外观呈洗肉水样或有血凝块时称为肉眼血尿。,鉴别真性血尿和假性血尿,假性血尿含血红蛋白尿 方法很简单: 只需反复行尿沉渣显徽镜检查有无红细胞即可,肾小球源性和非肾小球源性,全程、无痛、畸形(变形、多形)红细胞(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红细胞容积分布曲线)

8、为肾小球源性 均一形态正常红细胞为非肾小球源性。,部位鉴别 尿三杯试验: 初始-前尿道 终末-膀胱三角区、后尿道等 全程-上尿路或膀胱 蚯蚓状-上尿路,块状-膀胱,血 尿,原因鉴别: 无痛性血尿:泌尿系肿瘤 伴尿痛:结石 伴尿频尿急尿痛、浑浊:尿路感染 终末血尿伴尿频 :泌尿系结核,1.对鉴别是否肾小球源性血尿最有意义的是: A.全程血尿 B合并尿道刺激症 C尿潜血阳性 D肉眼血尿 E变形红细胞血尿.,复 习 题,2.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 尿胆原试验 C 做尿沉渣试验 D 做尿潜血试验 E 做尿三杯试验,复 习 题,A 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B 终末血尿伴膀胱刺激征

9、 C 初始血尿 D 疼痛伴血尿 E 血红蛋白尿 3.泌尿系结核血尿特点是 4.泌尿系肿瘤血尿特点是 5.泌尿系结石血尿特点是.,复 习 题,气 味 新鲜尿氨味慢性膀胱炎、尿潴留 蒜臭味有机磷 烂苹果味糖尿病酮症 鼠臭味苯丙酮尿,酸碱反应 pH 6.5左右 pH低:见于酸中毒、高热、痛风等 pH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膀胱炎等,尿液比重 SG 1.015-1.025,比重增高:急性肾炎、高热、脱水、休克及糖尿病。 比重降低:急性肾衰多尿期、慢性肾衰、急性肾小管坏死等。尿崩症呈严重的低比重尿(SG1.003),蛋白尿,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150mg临床上定性为阴性,当每日尿蛋白定量超过15

10、0mg,尿蛋白定性为阳性,尿蛋白/肌酐比率(PCR)200mg/g称为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的定义是,24小时尿白蛋白30-300m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mg/min;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5g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尿蛋白 蛋白尿 150mg/d 或 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 微量白蛋白尿:24h排泄 30300mg,+ 0.21.0g/24h + 12g/24h + 3g/24h,蛋白尿,肾小球性: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 选择性(中小)-电荷屏障受损,小分子白蛋白 微小病变型肾病和早期糖尿病肾病 非选择性(大中小)-分子屏障受损,免疫球蛋白,见于各种肾小球病变。,分子屏障

11、:肾小球滤过屏障,电荷屏障:1上皮细胞 2基底膜 3内皮细胞 4被滤过物质,蛋白尿种类,1.生理性蛋白尿 功能性蛋白尿:为轻度、暂时性蛋白尿,常伴发热、运动或充血性心衰; 体位性蛋白尿常见于青少年,于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卧位时尿蛋白消失,一般小于1g/d。 2.肾小球性蛋白尿:病理情况下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肾小球受损,也就是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或通透性增高所致,特点:24小时尿蛋白定量2g。 3.肾小管性蛋白尿:系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所致,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1-1.5g,不超过2g。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间质性肾炎 4.溢出性蛋白尿:指肾小球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无受损而血浆

12、中存在某种小分子蛋白异常增多,导致蛋白滤过量增多,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如各种血管内出血(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多发性骨髓瘤(本周蛋白)。,5.分泌性:IgA 6.组织性:肾组织破坏后,胞质中各种酶和蛋白质释放所致,多为小分子量蛋白质,T-H 蛋白,蛋白尿鉴别程序,临床上遇到蛋白尿的患者应该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仔细鉴别 首先:生理性还是病理性蛋白尿。 其次:定位分析,是肾小球性蛋白尿或是肾小管性蛋白尿。 最后:确定病因,重点是蛋白尿分子量的分析及临床的综合表现。,定性分析,生理性蛋白尿:一般无实质性肾脏病变,500mg/d,通常有诱发诱因,去除诱发原因后蛋白尿可自行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一般为持

13、续存在,通常是由于肾脏病变所导致。,病理性蛋白尿的定位分析,低分子量蛋白尿: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溢出性蛋白尿。一为肾小管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当尿中小分子、中分子及高分子量蛋白质均增多时称为。这种情况提示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损害,肾脏病变的范围较为广泛。,注意问题,1.蛋白尿是肾脏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但蛋白尿的多少与肾脏病变程度的轻重没有确切的对应关系。即蛋白尿少,肾脏病变不一定轻,蛋白尿多,肾脏病变不一定严重。 2.长期、大量蛋白尿的排泄可以损害肾小管的上皮细胞,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空泡样变性,最终可以导致严重的肾小管间质病变,因此,对大量蛋白尿的治疗应该重视。,注意问题,3.临床上当

14、蛋白尿由少变多时,通常表示肾脏病变加重,当治疗后尿蛋白由多变少,要注意鉴别以下两种可能:一、治疗有效,肾脏病变好转,蛋白尿减少,二、肾脏病变恶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尿蛋白的滤过随之下降。此时,通过肌酐清除率的测定可以进行鉴别。 4.多数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预后良好,应注意部分患者可在若干年后转变为病理性蛋白尿,因此临床上应对直立性蛋白尿的患者长期随访。,6.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尿是 A肾小球性 B肾小管性 C溢出性 D分泌性 E组织性,复 习 题,复 习 题,9.根据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尿蛋白可分为五类,下列哪类是错误的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溢出性蛋白尿 D分泌性蛋白尿 E假性

15、蛋白尿,7.关于蛋白尿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A多发性骨髓瘤所致的蛋白尿为溢出性 B狼疮性肾炎所致的蛋白尿为混合性 C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主要为小球性 D间质性肾炎的蛋白尿以小管性为主 E高蛋白饮食后出现的蛋白尿为生理性,复 习 题,管型尿 1个/HP 5000个/12h,蜡样管型,细颗粒管型,粗颗粒管型,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尿,管型:主要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与尿蛋白的性质和浓度、尿液酸碱度及尿量有密切关系,宜采集清晨尿标本。 管型尿:指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超过5000个。分为透明管型;上皮管型;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脂肪管型;蜡样管型;肾衰管型。,管型是由蛋白质在肾

16、小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体,般只有在尿中出现蛋白的情况下产生。正常情况下,由于尿中含有极微量白蛋白,所以偶见透明管型,且数量较少。白细胞管型:管型内白细胞或脓球呈滚筒状排列,提示有急、慢性肾孟肾炎存在,急性肾盂肾炎常同时伴细菌管型。红细胞管型:指管型内含有多个红细胞。当红细胞裂解成红棕色颗粒后,则称为血液管型。红细胞管型与血液管型均提示肾内出血,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梗塞、肾移植排异反应等。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管型内肾小管上皮细胞规则排列者,提示来自肾小管同一部位,而呈不规则排列者提示来自肾小管不同部位,这些都表示肾小管受损。,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内含有颗粒,其量在管型的1/3以上者称为颗粒管型,般分为粗、细颗粒管型。细颗粒管型含有较多细小的稀疏颗粒,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