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写法的鉴赏和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96466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写法的鉴赏和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写法的鉴赏和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写法的鉴赏和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写法的鉴赏和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写法的鉴赏和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写法的鉴赏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写法的鉴赏和(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七,-写法的鉴赏和分析,写作手法 的鉴赏与分析,写作手法范围广,包括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等。 1、表现手法:象征、烘托、对比、讽刺、渲染、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侧面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2、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全文大范围使用拟人手法、夸张手法、比喻手法 4、结构上的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5、人称的变化 插叙,表现手法,什么表现手法+怎样写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

2、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5)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 白杨礼赞白杨树象征北方坚强的抗日军民。爱莲说莲花象征君子。,(6)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答题模式:本文巧用对比,把和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

3、到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例:范进中举 十四 ,(7)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的衬托的,使作者对自己的表现对象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例,安塞腰鼓,以声衬静的手法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早有 运用,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 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 面美。结尾“以声写静” 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8) 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

4、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而先,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使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例, 九天玄女,(9)借景抒情,以写景文章为主,作者在文中所描绘的景物特点突出,且通过联想、想像给予景物以生命或象征意义,表达某种爱憎感情。如:春作者生动描绘五幅春景图,把春天比喻娃娃、小姑娘、青年,突出春天的美丽和活力,表达人们向往喜爱赞美之情。,(10)托物言志,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例,爱莲说,(11)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入题,抓住的

5、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或从平常小事中体现出了崇高的思想境界;或从平常小事中表现出美好的精神品质。) 例:,(12)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例, 故乡 我的叔叔于勒中的环境描写,(1)设悬念: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自己主题的目的。 注意:中间打省略号的地方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添加。,()渲染:在高潮或主体出现前,对环境、场面、时间、人物等作浓墨重彩的描写。 主要作用:营造气氛,设置铺垫,奠

6、定感情基调,预示情节结局,增强合理性、连贯性,增强表现力感染力。赏析方法;该书渲染内容,指出渲染目的,分析渲染的作用好处。,表达方式 灵活运用,本考点主要考查在阅读中识别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能在阅读中恰当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能在阅读中分析体味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 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 1、能判断识别相关语句属何种表达方式; 2、能根据语境要求和表达方式要求,补写出恰当内容; 3、会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解答表达方式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弄清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运用效果是关键。只有抓住了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才能顺利地辨别出相关语言所用的表达方式。至于不同表达方

7、式在文中的作用,要根据其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去分析。,什么表达方式+写出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感情,记叙文中的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记叙文中的抒情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各种描写塑造人物性格,呈现具体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描写的种类及作用?,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八一生的戒指,中考题:本

8、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句子附后)中任选一句作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 选( ),赏析: 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 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 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

9、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怎样写:运用侧面描写的方式 (表达方式描写的分类角度) 写得怎样:烘托或突出了 写出了什么: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 给读者的感受或表达的效果:极具感染力 以侧面描写的手法,烘托(或突出)了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极具感染力。,阅读下边语段,然后答题。 一进入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燎起几个水泡。 这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 选自2002年江苏省南京市语文中考题 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分析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

10、。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环境描写主要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参考答案:突出天气酷热,衬托小夏、 小秋盼信的急切心情。,阅读下边语段,然后答题。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这一段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选自2001年江西省语文中考题 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辨析表达方式。解答这类题型应该弄清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记叙文中的议论是由文章中某件事去发表议论,作出评价,其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所写事物意义。从句子来看“那些礼

11、物”“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是评价“礼物”;“他们微笑的脸上”“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是赞美学生的“爱心”。所以说本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参考答案:议论,人称变化:,第一人称或是主人公,或是陪衬、线索人物,用第一人称写,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看法,让读者有真实感和亲切感。但所写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第二人称让读者有亲切感,阅读时文章用第二人称时要注意作者在同读者讲话还是同作品中的人或物讲话。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多方面讲述。阅读文章时要留意人称转换的效果。 P138 二6,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1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补充交代 的来历(背景、遭遇、境况等),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为下文写( )作铺垫。 十一 ,靠窗的位置 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急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我们已经许多年没见面了,因此心情都颇为激动。 那天,我见到了他,他显得有些疲惫,显然是没有倒过时差来。但是他的兴致却很高,嚷嚷着要好好逛逛。于是,我们一群人就开始在城里东游西走。累了的时候,我们就会挑个休息

13、的地方坐着喝点儿东西,然后,再继续逛。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迫不急待地感受着这座无比熟悉的城市的景致。朋友似乎显得更为急切,即便每次停下脚步坐下来休息的时候,只要有临窗的餐桌,他都忍不住抢先坐在靠窗的位置,不停地打量着外面的风景。www 恰巧那天,小侄子和我一同去逛。每次他也抢着要靠窗坐着。但朋友总不让他靠近窗户,俨然是个贪婪的大孩子。 下午,我们找了一家饭馆吃饭。这一次,朋友还是抢先坐在了靠窗的位置。可是我的小侄子忍不住了,闹腾着也要坐在靠窗的位置。 于是我就对朋友说:“你让他坐窗边吧。” 朋友眼中闪光一丝忧虑,说:“坐窗边多危险啊!” “没关系,这窗户这么厚,而且都是固定好的,怎么

14、也不会掉下去的”,“可是”朋友还要说话,他的妻子忽然笑了起来,指着他的脑门说:“笨蛋!这里是中国啊!你真是又犯糊涂了。” “哦哦”朋友也大笑起来,忍不住直拍自己的脑袋,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看着他们这样,我反而糊涂了。我忍不住问他们:“你们笑什么啊?我怎么没听懂啊?” “他时差倒过来了,脑子又犯糊涂了。”他的妻子一脸爱怜地看着他,笑着解释说:“你要知道,耶路撒冷经常有恐怖袭击,我们每天都诚惶诚恐地活着,就连每次吃饭都不愿意挑靠窗的餐桌,如果不得不坐在靠窗的餐桌时,他总是很大男人地坐在靠窗的位置,这样的话,遇到恐怖袭击,可以把我挡住”听到这里,我心里顿时涌起一股巨大的感动。原来朋友每次抢着坐靠窗

15、的位置,其实只是下意识地将安全留给我们,把危险留给自己。 此刻,朋友早把靠窗的位置让给小侄子了。但他看上去还是有些不习惯,依旧不停地打量着小孩儿,眼中满是怜惜与疼爱。显然,那个硝烟弥漫的异国早已经把朋友的心打磨得战战兢兢,而我却分明看见,在他这颗战战兢兢的心里,却装满着对亲人、对朋友勇敢而博大的爱意。 (摘自世界军事报),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朋友从动荡不安的耶路撒冷回来后,就迫不及待地带着他的妻子约见我。朋友的“迫不及待”,暗示了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使用? 3.我们看上去像一群贪婪的观光客。“贪婪”一词是否存在感情色彩的不当?为什么?,靠窗的位置。,内容:暗示了我们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结构:在行文上,它为后文中朋友舍己为人 的行动作铺垫。,不存在;它恰当地表现了朋友离开耶路撒冷, 回到祖国后百看不厌的喜悦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