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度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9592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广州南沙开发区国土资源和规划局2018年2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土地整治背景与形势2第一节 区域概况2第二节 “十二五”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3第三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4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7第一节 土地利用特点及其问题7第二节 土地整治潜力8第三章 土地整治战略与目标10第一节 土地整治规划原则10第二节 土地整治战略11第三节 土地整治目标12第四章 土地整治任务安排14第一节 积极开展农用地整理14第二节 稳妥推进建设用地整理15第三节 加大土地复垦力度18第四节 适度开展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19第五章 项目安排20第六

2、章 土地整治资金与效益评价22第一节 资金需求22第二节 资金筹措22第三节 预期效益23第七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5第一节 组织保障25第二节 政策保障26第三节 技术保障28附表29附表1 南沙区土地利用现状表(2015年)29附表2 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表30附表3 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31附表4 南沙区土地整治潜力汇总表32附表5 南沙区土地整治项目表33附图341、南沙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15年);2、南沙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分布图;3、南沙区垦造水田潜力分布图;4、南沙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5、南沙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潜力分布图;6、南沙区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3、;7、南沙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图;8、南沙区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图。前 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结合南沙区实际情况,以“广州副中心”为目标,在广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和广州市南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指导下,结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编制广州市南沙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明全区土地整治战略,确定近五年土地整治的目标与任务,明确土地整治布

4、局和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是落实广州市土地整治规划和指导全区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统筹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的重要依据。规划基期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至2020年,目标年为2020年。规划范围为南沙区行政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697平方公里。包括南沙街道、龙穴街道、珠江街道、万顷沙镇、黄阁镇、横沥镇、榄核镇、大岗镇、东涌镇等九个镇街。第一章 土地整治背景与形势第一节 区域概况一、地理位置南沙区位于珠江出海口西侧,是珠江三角洲的地理几何中心,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北接番禺区,西部、西南部与佛山市、中山市为邻,南部通向珠

5、江出海口,东与东莞市、深圳市隔海相望。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南沙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下游水网地带,河道纵横密集。通航河道(通航等级在100吨级以上)多达10条,内河涌有120条,总长度约66公里。南沙区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本地水资源较少,过境水资源丰富。本地径流量为5亿立方米,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1377亿立方米,其中虎门水道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603亿立方米,蕉门水道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565亿立方米,洪奇沥水道年平均过境径流量为209亿立方米。南沙区地处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东南部,境内大部分属于平原地貌,地面高程在2米以下,其间分布有少量低矮山丘,主要有黄山鲁、大山乸、大虎山、小虎山、乌洲山、水牛

6、头、大角山等,其中海拔最高为黄山鲁,达294米。(二)气候条件南沙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等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为22,年平均降水量约1700毫米。三、经济社会条件按照广州市“南拓”的发展战略,依托南沙区的发展条件,充分考虑南沙区面临的发展机遇,随着南沙区创业创新环境的日益完善,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未来南沙区的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十二五”时期,是南沙发展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南沙紧紧围绕南沙新区、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心任务,积极进取,大胆创新,攻坚克难,较好地承担起国家改革开放先行先试、探索经验的光荣使命,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

7、目标任务。五年来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2年和2014年,南沙先后获批国家战略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形成“双区”叠加蓬勃发展新格局。201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3.0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20.55亿元。“十二五”期间,上述指标年均增速分别为18.3%、23%、38.4%,增速均位列全市首位。第二节 “十二五”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一、严格落实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015年,耕地面积为18936公顷(纯耕地15289公顷,可调整地类3647公顷),比广州市南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规划期末耕地保护量16686公顷多2250

8、公顷;基本农田实际保护面积14334公顷,比广州市南沙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13550公顷多784公顷。二、“三旧”改造增强了区域和城乡统筹,优化了用地空间通过全面实施“三旧”改造项目,有效盘活了现有建设用地,提升了土地开发强度和利用程度,促进了区域、城乡、产业用地结构优化,促使工业生产空间和城市生活空间进一步优化配置。经济增长呈现出良好势头,城镇与乡村居民点体系逐步完善。在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生态安全保障得到合理保护,区内的农业生产空间得到有效保障,城乡统筹总体状况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集约节约用地、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9、。三、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效益良好通过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调整用地结构,农村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务农收入。城乡之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加快了全区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同时,有效增加林地、草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通过采矿用地、灾毁土地复垦,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四、探索积累了部分有益经验现行规划期间全区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土、农业和财政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

10、已基本形成,项目立项、规划、设计、实施、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工作指引逐步明确,为“十三五”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第三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一、高标准农田建设难度加大“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更严峻的形势,较为集中连片、质量较高的基本农田大部分已在“十二五”期间安排建设,剩余基本农田分布较为分散,增加了选址难度,待建的高标准农田基础差、质量低,对投入要求更高。因此,需要全面研究南沙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结合“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借鉴国内、省内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经验和模式,探索创新适合南沙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综合成效。二

11、、耕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实施困难“十三五”期间,南沙区城市化、工业化仍处于快速发展,建设占用水田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南沙区的现实情况为:以往购买的耕地指标基本上都是旱地且利用等别不高,无法满足“十三五”期间南沙区对耕地占用需求。由于全区旱地面积仅为62公顷,且可进行提质改造的旱地较少,因此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将是南沙区本轮土地整治规划面临的难题。三、城乡统筹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的土地整治已经由单一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向“田、水、路、林、村、镇(城)”综合整治转变,要求土地整治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通过土地整治,一方面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从而

12、有力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形成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进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四、生态文明建设对土地生态保护要求进一步加强“十三五”期间仍然是南沙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迅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但同时也加重了生态环境所承受的压力。为了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南沙区亟需在加强生态网络建设基础上,通过推进土地整治优化城乡用地格局、复垦自然灾害和生产建设损毁土地、维护水系的自然形态、修复受损生态环境,以及加强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二章 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第一节 土地利用特点及其问

13、题一、土地利用结构根据南沙区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土地总面积为69696公顷,土地利用现状各地类构成如下:耕地152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94%;园地55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0%;林地面积为16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9%;草地28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41%;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6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59%;交通运输用地47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829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59%;其他土地16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3%,详见附表1。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农用地及水域比例高,生态环境容量大20

14、15年南沙区农用地面积为36737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2.73%,河流水面面积为9638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3.83%,两者面积之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6.56%。由于农用地、河流水面等具有较强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全区生态承载力相对较大,具备为城市发展增加建设用地提供生态保障的能力和条件。(二)土地利用外向型特征明显广州实施“南拓”发展战略,使南沙区承接更多的国家、省、市重点项目,服务范围日益扩大。(三)农用地利用方式向都市型转变南沙区农业结构日趋多元化,农业产业化和基地化日益凸显,已逐步形成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订单农业和观光旅游农业等都市型生产模式。其中经营较为成熟的有万顷沙镇的

15、百万葵园、珠江街的华侨农场、横沥镇的庙贝农场等。南沙区土地开发利用符合经济与自然条件,北部靠近广州市区承接中心城区经济辐射且地形为台地适宜建设,南部平原水田地区适宜农业生产。三、土地利用主要问题1、城市扩展挤占耕地资源,工业发展造成土壤污染,耕地保护压力大。2、工业用地扩张快,布局分散,集约利用水平仍有待提高。应优化工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3、城市扩展速度较快形成较多的城中村,产业升级迅速导致大量旧厂房、旧村庄的闲置、荒废。可通过“三旧”改造释放和盘活存量土地,缓解用地紧张问题,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城市活力。4、工业及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土地生态重构和整治的压力大,应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采取措施做到防止污染。第二节 土地整治潜力一、农用地整理潜力(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潜力规模6879公顷,主要分布在万顷沙镇、珠江街道、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二)垦造水田潜力全区垦造水田潜力规模54公顷,主要分布在大岗镇、榄核镇、和东涌镇。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全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规模为1749公顷,主要分布在东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