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9493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和青岛地区重点乡镇非管网民用天然气项目发展计划青岛汇森能源设备有限公司20071218一、青岛市小城镇建设青岛市农村包括城阳区和胶州、胶南、即墨、平度、莱西市六区市,面积10000平方公里,人口544万。现设115个建制镇,其中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的示范镇7个,建设部确定的示范镇2个,省级中心镇13个,市级重点镇16个。近年来,青岛市积极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突出县级市城区和重点镇建设,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城镇功能日益完善、集聚能力逐步增强。目前,全市城市化率达到58.6%,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5.8%,分别比2001年增长6.6和10个百分点,均居全国领先水平。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入新世纪以

2、来,青岛市小城镇规划统筹考虑自然条件、历史沿革、人口规模、经济基础发展前景和农民群众的意愿,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衔接,既因镇制宜、突出特色,又体现时代性和超前性,把经济产业特征、区位交通条件、自然景观优势以及名人典故、神话传说等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既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又积极追逐现代文明、个性鲜明突出的小城镇规划。胶州市李哥庄镇、平度市南村镇等小城镇总体规划均获得山东省2005年度优秀规划一等奖,并已申请国家级优秀规划设计方案。平度市同和镇规划将建成区的面积由8.8平方公里扩展到12平方公里,划分了生活区、商务区、生态观光区和电子产业区、汽车配件产业区、化工产业区等八

3、大功能区。聘请专家审查了工业区20多家企业的厂区规划,把建筑密度、容积率、厂区绿化率以及投资强度等指标作为衡量企业质量的重要指标,合理提升企业落户门槛,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成为平度市形象、质量、效益最好的工业园区。2、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小城镇的支撑力为了进一步加快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来,青岛市将重点镇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地方留成部分、耕地占用税的80%,以及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和水土流失防止费的全部等,由青岛市和各区市两级财政切块专项用于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凡是区市驻地可以收取用于城市建设管理的费用,可以扩大到重点镇。2000年以来,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

4、元资金,用于补助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补助资金管理规定,补助资金按照青岛市、各区市和重点镇1:1:2进行配套,有力地推动了小城镇建设。胶南市隐珠镇2005年共投入资金2.9亿元,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投入3173万元,较上年增长23%。全市共开通硬化道路3.47万平方米,铺设人行道板1.45万平方米,敷设各类供排水管道1.13万米、供暖管道3600米、生产用气管道4810米,燃气管道6150米。同时,把植树造林作为绿色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狠抓林带建设和荒山绿化,2005年新造林7075亩。目前,该镇城区林木覆盖率达39%,高于全市6个百分点。3、加大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

5、,强化小城镇承载力和吸纳力青岛市在推进小城镇发展过程中,通过多种模式实现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1)新区建设带动模式。胶南市主动承接港口辐射,瞄准大炼油、造船、汽车、集装箱等重大项目,培育配套产业链。以“东接、北扩、南展”为发展思路,通过疏港连接线进行产业对接,通过海上旅游线,实现灵山岛、琅琊台和薛家岛旅游对接;北部规划了临港经济区,承接港口辐射,为青岛西海岸临港经济发展搭建平台;南部则规划发展高教科研区和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构建了东有港口带动,北有产业支撑,南有智力支持,西有旅游度假的现代化城市。(2)工业园区建设带动模式。园区经济促进了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和合理配置,为城市化提供了产业支

6、持,扩张了城镇规模。胶州市根据各工业园区的发展基础和产业特色,打破地域界限,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对原有园区实行区域整合、基础整合、功能整合和产业整合,形成了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工业区大框架,并与老市区、新城区合成三星拱月之势,迸发出强大的发展活力。莱西市整合烟青一级公路两侧的工业园,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配套、统一建设,形成了新的经济隆起带。各重点镇以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为切入点,把工业园区发展纳入城镇规划体系,增强了产业集聚力。(3)市场建设带动模式。大市场、大流通、大发展,不仅是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各区市充分发挥青岛海港、空港优势,加快仓

7、储、运输、装配、包装、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建设。黄岛、胶南加快了海港物流业的发展。城阳区重点加快了航空物流、航空培训、航空维修为重点的空港物流业。胶州市抓住青岛产业重点西移的有利时机,积极吸纳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快了北部工业园区产业升级的进程。产业集聚必然带动市场链的加速完善,进而扩张小城镇规模,强化城镇功能。各市区在加速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超前规划、建设了相关的专业市场,搭建起大发展、大流通的市场群。如即墨市建设了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小商品市场等。平度市建设了大型农机市场、建材市场等。平度市南村镇始终坚持统一规划、扩大规模、体现特色、提高档次的原则,加快推进小城镇市场建设。200

8、5年投资1000多万元扩建蔬菜批发市场。在改善市场硬环境的同时,还建立了市场信息采集发布中心,不断加强信息管理。2005年南村蔬菜批发市场交易额达到5亿元,被评为农业部“全国重点市场”。(4)房地产开发带动模式。房地产业不仅扩张了小城镇规模,同时带动了建筑建材业、装潢业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小城镇在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的同时,加大示范居住小区建设步伐。示范小区融合农村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方文化特色,以建设生态型、低密度、田园式住宅小区为目标。在建筑形式上,以多层为主,低、中、高相结合,方圆格式相映衬,色调合理搭配,构造了环境优美、生态突出、风格独具、空间形态丰富的城市

9、形象。南村镇根据小城镇总体规划的要求,2005年投资2000多万元开发了鑫福嘉园住宅小区,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该小区在建设上坚持以人为本,布局合理,建筑设计独具特色,楼层设计为3米,非常适合城镇居民居住,竣工前已预定出85%。同和小城镇房地产开发努力建设住宅、商务、文化等精品工程,为集聚人口、凝聚人气提供了良好载体。2005年同和镇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秀水河商务中心、同和休闲广场和文化中心等精品工程。休闲广场的东侧建设了4500多平方米的会议中心,可满足各种会议、展览需要。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已承接了10多场大型会议,各级领导都给予了较高评价。精湛的设计和高档的配置使该中心已成为同和对外交流的

10、一张经典名片。4、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巩固和提高小城镇的发展质量(1)在基础教育方面,各市区政府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健全初中阶段教育,建立高中阶段的教育基地。(2)在文化方面,各市区合理规划建设小城镇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设施,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生活、强化小城镇的文化中心功能。李哥庄镇以镇文化广场、文化中心和村文化大院为依托,开展了“广场文化周”、“沽河艺术节”及“欢歌六一”、“喜庆十一”等系列化的大型文化活动。(3)在劳动就业方面,各区市已初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体系,打破城乡分割,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统筹城乡就业。政府在制定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优惠政策的同

11、时,加强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动员社会机构或企业参与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工作,帮助其提高就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同和镇将农村青年逐一登记纳入劳动力储备库,统一组织实施免费技能培训。参加培训的农民90%以上都能得到妥善安排,确保了小城镇农民“失地不失业”。(4)在社会保障方面,选择了基础好、有条件的胶州市李哥庄镇、胶南市王台镇进行了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小城镇驻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全面推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李哥庄镇从2006年1月开始,镇驻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增加到每人每月220元,资金来源为胶州市财政拨款50%,镇财政拨款50%。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各小城镇还建立

12、了保险基金和个人帐户,按比例及时足额缴纳。隐珠镇建立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深受群众欢迎,对户均土地不足0.3亩(含0.3亩)、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补助80元,使全镇农民老有所养。5、继承人文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彰显小城镇特色小城镇最大的特色和魅力就是拥有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各区市在充分考虑小城镇地理区位、历史文脉、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因素的基础上,继承已有的人文环境,进一步突出生态环境建设。16个重点镇以建设成为现代化小城镇为目标,树立生态意识和精品意识,注重城镇生态环境规划,抓好造林绿化工作,积极建设以绿化为主导的生态环境体系,突出加强城镇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

13、理设施建设,推广沼气、秸秆气化等新型农村能源新技术,治理环境污染,逐步把小城镇建设成环境优美的生态型小城市。胶州市铺集镇以建设生态城镇为目标,编制了城镇生态发展规划,目前已建成面积2千多亩的澄月湖公园和占地2万多亩的生态林。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群众自己动手拆除了全镇效益最好的一家化工厂。平度市同和街道办事处建设了1000亩生态林,为小城镇提供了生态“绿肺”。6、加大改革力度和政策支持,推动小城镇良性发展(1)改革小城镇投融资体制。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各区市加强了对城镇资产经营工作的领导,不断创新土地管理运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土地储备制度和土地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了土地招标、拍卖制度,最大限度地

14、实现了国有土地资产价值最大化。同时,积极改革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建设,逐步建立了“政府打基础、社会做文章、全民来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为排除人口集聚障碍,各区市实施了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严格执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规定,对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均可根据农村居民的意愿办理城镇户口;县级区市城区和小城镇驻地的农村人口可不受无地农转非条件的限制,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居民户口,逐步解决“城中村”问题;积极鼓励偏远村庄向小城镇整体搬迁。李哥庄镇陈家埠子村实行整村搬迁至镇驻地,全村一千多人全部成为城

15、镇居民。二、青岛市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启示1、搞好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坚持规划先行理念,从小城镇数量的空间布局、小城镇规模的把握到小城镇功能的定位,都需要事先作好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规划应实现以下转变:(1)以资本和生产集中为基础的“点”积聚模式向全要素联动发展为基础的“群”集聚模式转变;(2)由传统的、分散式发展向现代的、组团式发展转变;(3)由注重经济发展向注重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转变。2、突出主导产业:增强发展后劲小城镇建设,应突出发展主导产业:(1)在农业区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2)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战略重组和改革,大力发展为大工业配套的零部件产业;(3)创造良

16、好环境,吸引技术、人才和相关产业向小城镇转移;(4)在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小城镇强化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形成一个一个的专业镇和特色镇;(5)加快工业园区的整合、鼓励村办企业向园区集中。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平台,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分散式向集中式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6)在重点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各类综合性和专业性商品批发市场,加快金融、保险、信息等新型第三产业的发展。3、创新投入机制:确保建设资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用市场经济方式来经营城镇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投资体制,是弥补小城镇财力不足的必然选择。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金和国外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形式,投资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