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件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9535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151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2019届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2019届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2019届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2019届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中考物理 第三章 物态变化课件(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物态变化,一、温度及其测量 1.温度: (1)定义:表示物体的_。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_ _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摄 氏度。,冷热程度,冰水混,合物,100,(3)常见温度估测: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人体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为1825;洗澡时的水温在4050;北方夏天的气温一般是30左右;北方冬天的气温一般是-20-10。,2.温度计: (1)原理: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的规律制 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五步曲”。,液体热胀冷缩,分度值,浸入,稳定,相平,单位,(3)体温计。 量程:_,分度值:_。 使用:使用前要甩一甩,且_(选填“可

2、以” 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3542,0.1,可以,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概念:固态 液态。,熔化,放热,(2)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有,没有,不变,下降,熔点,凝固点,(3)应用。 利用熔化_可降低周围的温度。 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结冰时 _,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吸热,放热,2.汽化和液化: (1)概念:液态 气态。,放热,汽化,(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内部、表面,液体表面,一定,任何,表面积,温度,空气流速,不变,汽化,吸热,(3)液化。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_;在一定的温度下, _。 应用:气体液化,使其体积变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3、。 例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降低温度,压缩体积,3.升华和凝华: (1)概念:固态 气态。 (2)应用。 升华:利用干冰升华时_降温,可进行人工降雨、 冷藏食品等。 凝华:冬天的_等,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凝华形成的固体冰晶。,放热,吸热,霜、雪、雾凇,升华,【教材图解诊断自测】 1.清晨,看到路边的昆虫或植物上结有露珠,这是空 气中的_遇冷_形成的小水珠。,水蒸气,液化,2.如图,用纸锅烧水,水沸腾后,而锅不会烧坏,主要 原因是水的沸点_纸的着火点,这时再用猛火继续 加热,水的温度_。,低于,保持不变,3.人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 上的水_造成的;如果有风吹来,感觉更冷,

4、 这是因为液体表面的_,蒸发越快,人蜷 缩着,这是通过减小_来减慢蒸发。,蒸发吸热,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表面积,4.如图所示,将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搅 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 可以得到混合物的温度_0,这时观察罐的下部和 底部,会发现白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罐 体_形成的。,低于,凝华,考点1 物态变化及吸、放热的判断 1.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规律:,六种物态变化,每两种是互逆的过程。,2.物态变化判断“三步曲”:,【规避失分点】 水蒸气白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看不到的气体,平常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由于温度降低而液化形成的液态的小水珠。,【知识拓展

5、】物态变化常见情况分析,【典例1】(2017临沂中考)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 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 是 ( ),【精讲精析】选A。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关键点1:明确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变为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吸热(A选项)。 关键点2:明确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属于液化,放热(B选项)。,关键点3:明确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低于0时凝华放热形成的(C选项)。 关键点4:明确雪是由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D选项)。,【典例2】 (2017武汉中考)今年举行的 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 内外选手参赛,如图所示。赛前 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

6、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成小水滴或_成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022,【精讲精析】解答本题应掌握以下关键: 关键点1: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关键点2:水蒸气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放热现象。 关键点3: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放热现象。 答案:升华 液化 凝华,【备选例题】 1.(2016无锡中考)关于自然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冰融化凝固(放热) B.雾生成液化(放热) C.露产生汽化(吸热) D.霜形成升华(放热),【

7、精讲精析】选B。本题考查物态变化及其吸放热情况。冰融化是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露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液化放热;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急剧下降时,由气态直接凝华成固态形成的,要放热。故选B。,2.(2016六盘水中考)填写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秋冬的浓雾_。 (2)灯泡中的钨丝变细_。 (3)冰雪化成水_。,【精讲精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钨丝变细是由于钨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冰雪化成水是熔化过程。 答案:(1)液化 (2)升华 (3)熔化,【知识拓展】物质的其他状态 自然界中的

8、各种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当大量微观粒子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相互聚集为一种稳定的状态时,就叫作“物质的一种状态”,简称为物态。在19世纪,人们还只能根据物质的宏观特征来区分物质的状态,那时只知道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初中讲物态变化,就是讲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间的变化问题。,气体物质处于高温条件下,原子、分子激烈碰撞被电 离,或者气体物质被射线照射以后,原子被电离,整个 气体含有足够数量的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而且一般 情况下,正负电荷量几乎处处相等,这种聚集态叫等离 子态。如果物质处于极高的压力作用下,如压强超过 大气压的140万倍,组成物质的所有原子的电子壳层,都会被“挤破”

9、,电子都变成“公有”的,原子失去了 它原来的化学特性。“赤裸”的原子核在高压作用下 会紧密地堆积起来(当然,再紧密也会有电子存在和活 动的空隙),成为密度非常大(大约是水的密度的3万倍 至6.5万倍)的状态,称为超固态。有些书籍把等离子 态称为物质的第四态,把超固态称为物质的第五态。,另外,还有结晶态、玻璃态、液晶态、超导态、超流态、金属氢态、中子态、超子态等。,考点2 物态变化的应用 1.吸、放热特点的应用: (1)吸热降温:蒸发吸热降温、熔化吸热降温(如用冰块退烧等)、升华吸热降温(如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升华来吸热降温)。,(2)放热升温:北方的冬天在地窖里储存菜时,地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

10、凝固放热使地窖内温度不会太低。,2.利用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性质获得稳定的温度环境:如木工师傅用“水浴法”熬熔黏胶等。 3.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应用: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升高而增大,进行“升温加热”,如高压锅;利用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减小,进行“低温提纯”,如去除混合液中的水分。,4.熔点和沸点的应用:根据熔点和沸点选择不同的液体温度计。例如,测量我国北方冬季气温(-39以下)不能用水银温度计,可选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不能用酒精温度计,可选用煤油温度计。,【规避失分点】 (1)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形成晶体时,不断放热,温度不变。 (2)水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11、,【典例3】(2017河南中考)下列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其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59944023( ) A.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较冷,是由于水蒸发时吸热 B.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凝华,C.夏天,常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D.冬天,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固放热,【精讲精析】选C。解答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点: 关键点1:明确水蒸发时要吸热,故A是正确的。 关键点2:明确冰花是由于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是正确的。,关键点3:明确干冰在吸热时升华,给食品降温,而不是熔化,故C是错误的。 关键点4:明确水遇冷凝固放热,可以

12、提高菜窖的温度,故D是正确的。,【典例4】(2016枣庄中考)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_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_(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只有当_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精讲精析】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关键点: (1)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2)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 (3)

13、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 答案:60 不会 60 醋全部汽化,【备选例题】 1.(2016内江中考)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 ( )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手和热馒头分开 B.利用凉水温度低,能快速降低蒸笼内水蒸气的温度,C利用凉水蒸发要吸热,能降低水的温度 D.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避免手被烫伤,【精讲精析】选D。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凉水,利用凉水先对手进行冷却,同时又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升温较慢,避免手被烫伤,故D正确。故选D。,2.(20

14、16三明中考)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 青蒿素成为首位获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青 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为了从溶液中提取青蒿素,她创 造性地选用乙醚代替水或酒精,这是利用乙醚具有 ( ) A.较小的密度 B.较小的比热容 C.较低的熔点 D.较低的沸点,【精讲精析】选D。本题考查液体的沸点。青蒿素受热易失去活性,用乙醚代替水和酒精,是因为乙醚具有较低的沸点。,3.(2016常州中考)住在热 带贫困地区的居民,由于没有 电,夏天无法用电冰箱保鲜食 物。英国学生发明了无电“冰 箱”。它的内桶用金属制成,外桶用木头、塑料等常 见材料制成,两层之间的空隙可以填充沙子。外桶上,有数个圆孔

15、。用水浸湿沙子后,把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沙子潮湿,这样能使金属桶内部空间温度维持在6左右,从而使食物保鲜。根据上文,请回答:,(1)该无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是_。 (2)内桶用金属材料而不用塑料制作的原因是_ _。 (3)把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沙子潮湿的目 的是_ _。,【精讲精析】本题考查蒸发的特点和应用。(1)该无电“冰箱”的原理是:蒸发吸热,有制冷作用。(2)内桶用金属材料而不用塑料制作,原因是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可以更快地将热量传递给沙子。,(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把桶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保持沙子潮湿,都是为了加快沙子内水分的蒸发,以从内桶中吸收更多的热量。,答案:(1)蒸发吸热 (2)金属材料的导热性能比塑料好 (3)加快沙子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