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上装)汇总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8959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122 大小:18.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服装结构设计(上装)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服装结构设计(上装)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服装结构设计(上装)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服装结构设计(上装)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服装结构设计(上装)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服装结构设计(上装)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结构设计(上装)汇总(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袖子的结构设计 第一节 袖窿及袖子的结构设计,一 袖子的分类 袖子可分成两大类: 无袖: 有袖:短袖 中袖、中长袖 长袖:宽松袖、合体袖、连身袖,二 袖窿的设计原理,袖窿的形状设计来源于人体腋窝的截面形状。腋窝呈蛋形。要把人体腋窝的立体形状转化为平面袖窿,一种方法是确定前胸宽和后背宽,文化式原型的前胸宽计算公式为B/87.4cm,后背宽为B/8+6.2cm,窿门宽为B/4-7.6cm;另一种方法是确定前后冲肩量。,1 袖窿门宽度的设计:合体型服装袖窿宽,宽松型服装袖窿窄。 袖窿深的设计:袖窿深的设计,要依据服装款式品种及风格而确定。原型的袖窿深为B/l2+13.7cm ,为合体型服装的

2、袖窿深,紧身服装的袖窿深可在此基础上抬高01cm,较宽松服装可加深13cm,宽松服装可加深3cm以上。 袖窿造型线的设计:,为合体的袖窿和袖子 、为较为宽松的袖窿和袖子 、为宽松的 袖窿和袖子,三 袖山高与袖肥的关系: 在AH不变的前提下,袖山越高,袖肥越小,袖子越合体;袖山越低,袖肥越大,袖子越宽松。 袖山高范围: 宽松的袖山高在9cm以下; 比较宽松的袖山高1012cm; 比较合体的袖山高在1215cm; 合体袖的袖山高在15cm以上。 四 袖山高与袖窿深、贴体度的关系: 低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开得深度大,宽度小,呈窄长形,袖子和衣身较为宽松; 高袖山的袖子结构,对应的袖窿应深度浅

3、,宽度大,形状接近原型袖窿。袖子和衣身较为贴体。,第二节 无袖,一 正常肩点附近:用于日常服装中,腋下点上抬cm 左右,使服装不暴露。,二 小于肩点: 常用于礼服中,裸露较多。袖窿设计自由。,三 大于肩点:腋下点一般要下降,下降的程度视款式的合体情况决定。,第三节 短袖,一般短袖的长度在原型袖片上取袖肥线下58cm。,1 普通短袖,2 变化短袖,3 泡泡袖:根据效果图的泡泡袖风格,为整个袖山膨松的形状。对袖山进行剪切,拉开所需要的袖山抽褶量,抽褶量大小根据款式确定,画顺袖山弧线并放出膨松所需要的耸起量。,4 喇叭袖:特征为袖口有均匀的波浪。根据喇叭袖所需波浪量在袖子上添加纵向辅助线,将袖子进行

4、剪切展开,最后将袖口弧线修顺。,5 灯笼袖:特征为袖山袖口都有褶,形似灯笼。根据灯笼袖造型在袖子上添加纵向辅助线,剪切后,平行拉开,画顺袖山弧线和袖口弧。,6 半袖:袖长为8cm,先作出较为贴体的袖山,不用作出袖身。然后根据效果图确定袖长作横向分割线,修顺袖口线。因半袖衣身袖窿下半部分为没有装袖子的无袖形式,所以衣身袖窿深线不宜开得太低,一般在腋下点上抬1cm。,第四节 宽松袖(中、长袖),女式衬衫袖的袖山较为合体, 袖山高可取1214cm, 袖中线为直线,袖山弧线 的吃势控制在1.5cm左右。 袖长56,袖口24,第五节 合体袖,一 一片合体袖 (袖口尺寸25cm) 袖中线向前移cm; 前袖

5、口袖口/; 后袖口袖口/; 画出肘省,省量是前后 袖弧线差量。,转省,二 两片合体袖 在从平面到立体的 造型原理上,断缝比收 省更能达到理想造型效 果。因此,通过肘省转 移而得到的两片袖结构 比一片袖造型更加丰满 美观。,两片合体袖: 前AH22, 后AH23 袖长56, 袖口24 前借量:3, 后借量:1.5。,两片袖结构设计时注意以下细节:,1、袖山为较贴体风格,袖山高尺寸在1519cm, 袖身为弯身型,即袖身往前偏。先设计好成型袖,再设计前后袖缝借量。由于袖缝露在外面不美观,最好能把它藏在腋下,所以小袖借量给大袖,这就是大小袖的互补。一般偏量5,常用前袖缝偏量在2.53.3cm之间,根据

6、面料风格及熨烫性能而异,归拔性能好的面料,偏量可大些,反之则小些。 2、后袖缝偏量一般从上面1.5cm左右逐渐过渡到袖叉处消失。由于前后袖缝偏量都不大,反射前后大小袖片上的前后袖缝长度差异也不大,制作袖子时稍作拉伸或归拢处理即可。 3、以中等厚度面料为例,袖山吃势控制在23.5cm。,大小袖互补的方法:先在原型纸样上找出两条公共线,即设计成型袖。然后以公共线为界,大袖片增加的部分在对应的小袖片上去掉,从而产生大小袖片。偏量的大小对袖子的造型、加工有影响。 前借量大,后借量小,这是因为袖子的前部尽可能使结构线隐蔽,以取得前片较为完整的效果。,两片合体袖: 前AH23, 后AH24, 袖长57,

7、袖口25 前借量:2.5, 后借量:1.5。,第六节 连身袖,连身袖是指衣身的某些部分和袖子连成一个整体的袖子。在连身袖中,首先袖山高仍是连身袖结构的制约因素,这一点和以前讲的袖山高制约袖型的原理是吻合的。其次,袖中线与肩点的角度影响着袖与衣身的贴体程度,同时它和袖山高互为制约,对连身袖的宽松与贴身度的选择起指导性的作用。 连身袖结构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一是袖山高,二是袖中线和肩点水平线的角度。,连身袖,一 中性连身袖,中性连身袖的画法: (袖长55,袖口26,袖山高12 ) 1 在后片的肩点引出水平线和垂直线构成90度夹角,作角平分线,长度为实际的袖长,此线为袖中线。 2 袖中线上取袖山高为

8、12,并从袖山高的落山点作袖中线的垂线为袖肥线。 3 按照连身袖的款式要求,画出连身袖后片的公共边线切于后腋点(G点附近),从后腋点至袖肥线上画弧,弧长与后片公共边线以外的袖窿剩余部分相同,弧度相同,方向相反,由此确定前袖肥。 4 后袖口为1/2袖口。 5 前连身袖的纸样处理与后片相同。,二 宽松型连身袖,宽松型连身袖的结构特点: 袖山高小于2;袖口加大; 角度减小,袖中线向上抬高; 袖窿开深,袖山降低的部分可作为袖窿开深量。 前后袖山高一定要相同,但袖中线的角度前后可有差异。 例:袖长55,袖口28,三 合体型连身袖,合体型连身袖的结构特点: 袖山高1415;袖口稍小; 角度增加,袖中线向下

9、降低; 后袖缝可作肘省。 前后袖山高一定要相同,但袖中线的角度前后可有差异。,作业: 1、克夫短袖 2、女衬衫泡泡袖,3、两片合体袖: (前AH23,后AH24.5 ,袖山高16,袖长58,袖口25,前借量:2,后借量:1 ),第五章 领子的结构变化,领子的造型一般可分成以下几类: 无领:只有领圈没有领身 有领: (1)立领:只有领底没有领面; (2) 翻领:领面领底连在一片上,如女衬衫领; (3)企领(男衬衫领):领面领底是分开的; (4)平领(坦领):只有领面没有领底,如铜盆领; (5) 翻驳领:由驳头和领子(折领)组合在一起,如西装领。,衣领的构成要素,第一节 无领,无领指只有领窝而无领

10、身,用领窝线的造型表示领型的衣领结构。 原型纸样是领口的最小尺寸,因此亦称标准领口。所有领型都要在前颈点,后颈点以外。 无领的变化: 1、横开领加宽:领窝线的变化前后配合,总是在肩斜线上。 2、直开领加深:直开领是在前中线的上下移动,领窝线可以画成直的,也可以画成微带弧度的,后直开领深度一般在22.5cm。,3、横开领、直开领同时加宽加深:领窝线的设计可以不受限制,前后领线配合以美观为主。一字领的直开领可以高于标准领口线,但必须适当扩展领口宽度。,a.U形领,b.船形领(一字领),c.方领口,第二节 立领,1.立领的结构设计 立领是指从领口线起始,沿着脖颈立起来,只有领座,没有领面。立领造型简

11、洁,非常实用,是我国传统服装旗袍的专用领型,故立领在国外就被称为中式领。,(1)立领的立体造型原理 做一个直线式立领实验。先修正衣片的后领圈弧线,即抬高后颈点0.3cm。裁剪一块长方形的面料,长度等于前后衣片领圈的弧线长度之和,宽度是一设计值,一般6cm。长方形的领子与衣身缝合在一起,其着装效果就如图(c)所示。领的上口远离脖子,与脖子之间存在许多空隙,,直立领,如果将脖子与领子之间的多余空隙以省道的方式掐起来,就成为与颈部形态特征相吻合了。注意观察领子领片的上下端由于叠合都由原来的直线转化为弧线,领子的上端线变成凹弧,长度比原先有所减短;领子的下端线由直线变为凸弧,长度不发生变化。如果将领上

12、口的空隙量叠合得再多一些,上口更加贴紧脖子,,(3)立领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1)普通立领 结构制图步骤如下: 画两条垂直相交的直线,在竖直线上直接取立领的领宽,这里为4cm。 在水平线上从左到右以前后领圈线长度之和取点,此点即是前中心点,竖直向上取起翘量1.5一2cm。,将水平的直线分成三等分,连接靠前中心的等分点与起翘点,然后过起翘点作连接线的垂线,在垂线上取3.5cm,常见的前领中心宽度小于后领中心0.5cm。 以微凸的弧线画顺领底口线,用与领底口线相类似的弧线画顺领上口线。 为使立领成型后,领前中心能竖直,即与前门中心呈平行,将领前中心线撇进约0.3cm。,2)旗袍领(见图) 旗袍领是我

13、国传统女装旗袍的特用领型,也常见运用在其他的中式服装上。,3)翘度较大的立领 这款立领是比较趴向脖子的,也就是领子的倾斜程度较大。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选择大一些的起翘尺寸,同时注意要相应地挖大衣身的领圈,否则可能会出现太抱紧脖子的弊病。,大翘度立领,大(大起翘立领),大翘度立领,第三节 翻领,翻领是由一片领组成的翻领、底领两部分。翻领是指后面有领座,而前面沿着翻折线自然消失的关门领。翻领根据衣片领圈开口的大小、领座的高低、领宽的大小、领尖的形状以及所使用材料的不同有很多种变化,使用范围非常广泛。,(1)翻领的立体造型原理 以翻领的领座高和领面宽之和为宽、前后衣片的领圈弧线长之和为长作一长方形的

14、样板,再以此样板裁剪长方形的面料缝合到衣身上。,着装效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见,装领线外露明显,下翻困难。如果在长方形领的外领口剪切以加长领外口线的长度(见(a),经过剪切,领面就完全可以盖住领座。图(b)是经立体剪切后的领子的平面展开图,由图可以看出,领子的样板已经由原先的长方形转变为现在的带有弧度的形状了。领子底口线的长度没有改变,但形状已由原来的直线变化为一条凹弧线,领外口线由原来的直线变为凸弧线,且长度变长。由此得知,领底口线弧度的凹度大小是制约翻领成型后立体造型的关键。,(2)翻领的平面结构设计原理,在翻领的平面制图中,习惯以直上尺寸来量化翻领领底口线的凹度,如图选取了A,B,C三个样

15、板,直上尺寸分别为1.5cm,4.5cm,7.5cm,各自以三种不同的线型表示。各个样板的成型效果图也由图给出,仔细观察可知直上尺寸越小,领底口线的弧度越小,领外口弧线越短,成型后领子的领座越高,如图(a)的效果;反之,直上尺寸越大,领底口线的弧度越大,另外口弧线的长度越长,成型后领子的领座越低,越趋向于平领造型,如图(c)的着装效果。,(3)翻领的平面结构设计方法:,根据款式的领子特征修正衣片的领圈线,前后侧颈点都挖大0.5cm,前颈点下降2cm。 画垂直相交的两条直线,在竖直线上取直上尺寸,即领座高、领面宽,直上尺寸的选择通常凭经验确定,2一4cm是常用的数值,一般都能形成外观优美的领型。

16、,过直上尺寸点作竖直线的垂线,在此垂线上取后领圈弧线长度,再过此末端点以前领圈弧线长度向水平线截取一点,此点即为领子的前中心点。为了翻领的领底口弧线在前中心部分与衣片的领圈线比较接近,取三等分点下凸0.3cm取弧线。 在竖直线上取领座高3cm和后领面宽4.5cm,最后依据领尖的大小和角度设计出理想的领外口线。领外口线是一条设计线,取决于领子的形状。,第四节 男式衬衫领,男式衬衫领是男式衬衫的经典领型,它由领座和领面拼接而成。这个领型如今也广泛地应用在女衬衫中。 该领子的领座是立领结构,遵从立领的造型原理,即立领的起翘尺寸越大,领座就越倾向脖颈,有抱紧颈部的趋势;反之,立领的起翘尺寸越小,领台就有越远离脖子的趋势。男式衬衫领的领台起翘量常用1.52cm。领面遵从翻领的造型原理,即翻领的直上尺寸越小,领面就越贴紧领台;反之,领面与领台之间的空隙就越大。,如图立领的高度取3cm,领面取4.5cm,这是一个常用的男式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