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8835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目 录一、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回顾- 1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形势- 8 -(一)转型发展与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8 -(二)国家行动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 9 -(三)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基础与需求- 9 -三、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1 -四、重点任务- 12 -(一)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与公益性项目率先突破发展 - 12 -(二)加快创建绿色建筑示范园区- 13 -(三)积极推进郊区新城建设发展绿色建筑- 1

2、3 -(四)加强引导市场自愿实施绿色建筑建设- 13 -(五)积极探索既有建筑绿色改造- 14 -(六)建立绿色建筑监管机制- 15 -(七)强化开展绿色施工- 15 -(八)全力发展绿色建筑四新产品- 16 -五、保障措施- 17 -(一)完善管理体制- 17 -(二)强化激励政策- 18 -(三)健全标准体系- 19 -(四)加强科技研发- 20 -(五)培育市场发展- 21 -(六)加强宣传推广- 21 -前 言为贯彻落实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实施国家与地方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要求,加快推进本市绿色建筑有序发展,促进建筑产业能级提升,推动本市城市建设领域转型发展,为此编制上

3、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本规划在衔接国家与地方节能减排与建筑节能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情况,分析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形势,提出了本市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本规划初稿编制完成后经过多轮专家研讨与评议,并向各区县相关管理部门征求意见,最终经过绿色建筑领域权威专家评审完成规划报批稿。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加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绿色低碳城市,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此,特制订本专项规划,以指导本市绿色建筑有序、全面、健康发展。本规划所称的绿色建筑是指达到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标准的建筑。一、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工作

4、回顾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起步阶段,完成了从理念兴起到工程实践、标准实施完善、专业组织机构创建等工作。上海是国内较早开始绿色建筑研究、评价、示范和推广应用的城市,2008年全国首个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诞生于上海。上海在“十一五”期间通过政策、标准、科研、示范工程等一系列工作,有效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引领全国绿色建筑推进。截止2011年底,本市共有43个项目获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约占全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数比例13%,位列全国第二。在过去几年中,本市积极开展法规政策建设,管理体系构建,科研创新,标准体系完善、示范工程实践等方面工作,基本构建了本市绿色建筑专项工作体系,有效推动本市绿色建

5、筑发展。2011年度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16个项目,其中上海项目占8个,创新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同时本市绿色建筑呈现以高星级绿色建筑为主,类型以公共建筑为多数,地方评审项目逐渐成主力等特点。(一)主要工作与成效1、政策法规与管理体制建设在积极贯彻国家绿色建筑法规政策的基础上,本市注重地方政策法规建设。根据地方发展需求,2008年起先后颁布了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办法(试行)、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试行)、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专家组管理准则(试行)等制度,实施开展一二星级绿色建筑地方评价工作。同时,还颁布了一批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制度,包括太阳能光电光热建筑应用、绿色施工等系列政策制

6、度,初步形成了本地适宜的政策体系,有效指导本市绿色建筑发展。本市构建了地方组织体系,积极开展管理体制建设,落实国家绿色建筑地方化发展政策。本市2009年启动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成为全国首批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复开展地方评价标识工作的省市之一。经过系列组建工作,形成了以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为行政主管部门,承担制度建设、行业管理等职责;以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为日常管理机构,承担项目评价标识管理与评审专家库管理等职责;以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为日常工作机构,承担实施受理项目申报标识评审工作等职责;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为技术支撑单位,承担提供专项技术服务等

7、职责。同时本市还进一步完善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申报流程、标识评审管理等制度,进而构建了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协作有序的管理体制,为本市地方绿色建筑评审工作提供了管理保障。2、科学技术创新发展早在“十五”期间,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主体的产学研联合机构,承担了系列以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为主题的国家与市级科技攻关重要课题任务,开创了绿色建筑领域研究先河。“十一五”期间,本市继续加强深化领域科技研究,牵头实施了国家科技支撑重大攻关项目城镇人居环境改善与保障关键技术研究,有力推动了城镇人居环境和绿色建筑建设行业的科技进步。结合世博建设,市科委设立世博科技专项,开展了包括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生

8、态建筑集成应用,能源区域管理,园区低碳绿色规划等多专业领域科技研发工作,多项课题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关键技术的突破成果和应用层面的集成创新,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绿色低碳典范集成示范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也大步提升了本市绿色建筑科技水平。同时,本市还加强了科研组织机构建设工作,完善科研服务平台保障作用。 2005年以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为依托单位组建了“建设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科研与工程应用,为工程实践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2010年成立了上海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负责承担上海地区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咨询等工作。专业研究机构与专业委员

9、会的成立为本市绿色建筑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与条件。3、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依据因地制宜原则,本市开展地方标准体系建设工作。2010年本市全面启动地方工程建设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经过一年多的研讨、编制、修改、论证等工作,已于2012年3月颁布实施。该标准结合国家标准实践经验、保障性住房建设特点,围绕本市城市建设特征与地域资源特点,对标准内容进行了调整优化,对评价方法进一步给予量化,对设计和运营不同阶段的评价进行了明确划分,实现“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该地方标准的颁布实施为进一步推进地方评审工作提供了适宜标准体系。此外,本市还积极参与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市相关机构积极参编民用建

10、筑绿色设计规范,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超高层技术评价细则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以上工作也为进一步健全本市地方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4、示范工程实践推广自2004年本市率先创建全国首个绿色建筑开始,本市积极开展各领域和各类型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实践,创建了一批影响力大的示范工程,形成良好的实践经验与工程建设示范成果,有效引领行业发展。在建筑类型方面,从“莘庄综合楼”、“卢湾滨江CBD绿地集团总部大楼”等公共建筑覆盖至居住建筑类型,如“绿地逸湾苑”、“瑞虹新城”等;在既有建筑改造领域,创建了“张江集电港总部办公中心改造装修项目”;在超高层建筑方面,本市在建的第一高楼“上海中心

11、”项目明确进行了绿色建筑三星级定位,探索绿色建筑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实践;在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中,永久建筑中也广泛开展了绿色低碳建设实践,如沪上生态家、南市电厂(城市未来馆)、世博中心等多个项目在被动式建筑设计、既有建筑生态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实施创新性实践,借助世博平台发挥了行业引领辐射作用:在保障性住房领域,本市也积极实施了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大型居住社区江桥基地(绿地新江桥城)”为全国第一个绿色建筑保障性住房,为在该领域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奠定了实践基础。同时,本市还积极探索在低碳实践区、郊区新城领域板块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群实践工作。另外,本市以“节约型工地”创建活动为抓手,积极推

12、进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创建活动。近年来本市创建了一批绿色施工项目,创建了多项样板观摩工程,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确保本市的绿色施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作出了贡献。5、宣传推广工作在行业交流方面,本市组织了系列绿色建筑主题的论坛与展会,促进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本市每年8月份举办的“中国(上海)国际建筑节能及新型建材展览会”、9月份举办的“上海绿色建筑与节能国际大会”等常规化的论坛展览为绿色建筑提供了专业交流平台,促进了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专项技术与产品设备的市场推广。此外,本市还开展以可持续性建筑、绿色建筑为主题的形式多样、规模不等的各类专题讲座、国际论坛等。通过开展以上国内外技术交流,推动绿色建筑理

13、念传播与实践推广。在国内外合作方面,本市积极参与多种合作,并创建合作平台。本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多个国际机构组织合作开展绿色建筑专题工作。本市还创办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创新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产学研与市场接轨,推进合作。在专业培训方面,本市开展多类型、多对象、各类规模的培训活动。针对绿色建筑各环节从业人员组织开展了系列专业培训,培训对象包括投资者、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师、有关专业工程师、学生以及物业管理专职岗位负责人等专业人员,以此提升行业专业水平。在宣传教育方面,本市着力宣传绿色建筑理念,提升社会公众对绿色建筑认知度,引导绿色消费。本市建立了以上海市生态示范楼与沪上生态家为中心的

14、绿色建筑培训教育基地,分别接待观众5万人次与112万人次,有效普及了绿色建筑知识。本市还制作了多部以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为主题的宣传视频资料,全面介绍本市绿色建筑发展情况,有助于成果宣传。(二)存在的主要问题1、激励保障政策缺失别接待了业水准。本市在建中术研究”本市绿色建筑发展虽起步早、起点高,但在目前全国绿色建筑快速发展的形势中,本市绿色建筑发展速度逐渐呈现出相对落后的态势,这与本市缺乏直接有力的激励政策有关。绿色建筑的高性能要求,以及全过程控制实施均需要系列增量成本,且其效益具有一定社会性与外部性。缺乏有效的激励引导政策,难以驱动投资建设单位实施绿色开发,使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市场驱动力。城市

15、建设管理体制缺失绿色建筑衔接环节,缺乏完整的监管规范制度。在目前本市的城市建设管理体系中,对于绿色建筑的实施尚未形成规划时指导、立项时明确定位、实施时贯彻监管的全过程衔接体系,容易使绿色建筑发展停留于后端评价。2、地方评审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面对区域规模化绿色建筑评审工作需求,地方评审制度创新需求日益紧迫。本市目前地方评审工作以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为日常管理机构,上海市绿色建筑促进会为标识认证受理机构,负责组织开展评审。随着规模化推进绿色建筑的发展,面对呈倍数增长的区域性绿色建筑评审工作,以及高星级绿色建筑国家评审申报项目实施地方备案等工作,现行的评审制度难以确保工作效率。3、科技支撑体系有待完善随着绿色建筑的深入推广,建筑类型的多样化导致绿色节能技术市场需求差异性逐渐显现,项目资源条件与环境的差异性对技术标准地方适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建成项目绿色建筑效益论证加快了对各种技术效果测评的需求。以及因为缺乏有效成熟的技术支撑与指导,使绿色建筑发展中的重设计轻运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