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规划》word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8795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产业规划》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林业产业规划》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林业产业规划》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林业产业规划》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林业产业规划》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林业产业规划》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产业规划》word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盐津县2011年度农业产业化项目核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盐津县财政局盐津县林业局二0一一年十二月盐津县2011年度农业产业化项目核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制组组 长:李 红(局长)副组长:陈义宽(副局长) 解文权(副局长) 李代文(副局长)成 员:胡孝根 孙富强 朱世铭 邓声友 刘正唤 钟云华普洱镇:熊 平 豆沙镇:陈海伦 落雁乡:葛真东盐井镇:王义忠组 稿:胡孝根 邓声友制 图:陈家彭审 稿:陈义宽审 定:李 红前 言省第九次党代会对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更加关注,涉及的内容多、份量重。“六条新路”,其中之一就是更加突出生态文明,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三大强省”目标, 其中之一就是建

2、设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六个方面”举措,其中之一就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秦光荣书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对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通过建设特色原料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努力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倍增。根据云南省财政厅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下达2011年农业产业化资金和计划的通知(云财农2011337号)。昭通市财政局 昭通市农业局关于下达2011年农业产业化资金和计划的通知(昭财农2011211号),下达盐津县核桃产业发展资金100万元。盐津县林业局接受任务后,成立了实施方案编制组,进行了外业调研,经过认真细致的外业调查、

3、核对、结合有关资料的收集分析,将计划落实到了4个乡镇。现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在实施方案的编制中,得到了盐津县财政局、盐津农业局和各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目 录1、项目提要11.1规模及布局11.2投资及构成12项目区基本情况12.1 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12.2 社会经济情况32.3 生态环境建设现状43农户参与情况64、核桃产业规划编制依据741建设任务依据74.2文本设计依据743规范性引用文件743建设布局85、核桃产业造林技术方案85.1造林地块选择及小班区划85.2核桃生物学特性85.3核桃产业造林设计方案95.4造林预整地设计工作95.5造林时间安排及造林技术9

4、5.6苗木管理及保护105.7 幼树的抚育措施105.8整形修剪116、种苗组织供应方案设计117组织施工方式及进度安排127.1 施工组织管理形式127.2 时间进度安排:138投资概算及投资构成139效益分析13(1)、生态效益13(2)、社会效益14(3)、经济效益141、项目提要项目名称:盐津县2011年度农业产业化项目核桃基地建设主管单位:昭通市农业局实施单位:盐津县林业局项目负责人:李 红 局长1.1规模及布局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 盐津县项目核桃基地建设总规模2500亩。造林年度:2012年春季。各乡镇规模及布局见下表:盐津县2011年度核桃基地规划布局表 单位:亩乡 镇合 计

5、落雁乡盐井镇普洱镇豆沙镇合 计2500400100100010001.2投资及构成总投资205万元,其中农业产业化资金100万元,其余部份投资由林农投工投劳折资。2项目区基本情况2.1 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盐津县地处东经1035918至1042750,北纬274911至282438之间。地处滇东北云川交界处,居昭通、宜宾两市中部。东与四川筠连县接壤,南靠彝良小草坝,西交大关木杆,北连绥江板栗。全县总面积2001.71平方千米。整个项目区处于乌蒙山脉尾端的斜坡地带。因受关河、白水江的剧烈切割,地表起伏较大,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坡陡流急、层峦叠嶂是整过项目区的地貌特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渐次向

6、四川盆地倾斜过渡。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相对高差1933米。盐津县属中亚热带与温带共存的季风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偏暖,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干雨季分明(干季为11月至次年4月,雨季为5至于10月),无霜期长、云雾多、日照少。县城极端最高气温41.8,最低气温-2.5;多年平均气温17.7(最高17.9,最低16.3),年降雨量1284.6毫米,无霜期32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743.9小时,空气相对湿度81%。盐津县境内有河流、溪沟5063条,其中常年不断流的78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26条,大于20平方千米的19条,大于30平方千米17条。关河、白水江、兴隆河为干流。

7、大小沟溪交错,呈南向北三大叶脉状水系。盐津县森林土壤多属三迭系砂页岩,志留系砂岩、砂页岩,侏罗系泥质石灰岩发育而成,少数为峨眉玄武岩发育而成,森林土壤主要以黄壤、黄棕壤、紫色土为主(低海拔局部有红壤分布)。黄壤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500(1800)米之间,其母岩复杂多样。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其肥力好,表土层有机质含量高而下层少。一般质地粘重,多为沙壤土、壤土。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上,主要发育于砂岩、页岩及零星的石灰岩风化母质上,其肥力优于黄壤。紫色土为非地带性土壤,与其它土壤交错分布,母岩有砂岩、泥岩、页岩。其肥力低于黄壤。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120956.7公顷,其中:有

8、林地89924.1公顷);疏林地面积59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6396.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524.2公顷;宜林地3889.8公顷;无立木林地154.6公顷;苗圃地8.9公顷。项目乡(镇)森林资源状况表 单位:公顷单位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苗圃地合计89924。159126396。152423889815468.9普洱镇18828。33398107668681落雁乡3998716092828493368盐井镇9750.52029233.3528.717.5豆沙镇3099960809732154014 盐津县植被类型属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为主,植被区系复杂多样。由

9、于历史开发较早,原生植被大部分已被破坏,局部边远山顶少有残留,多属次生林。主要有峨眉栲、石栎、圆齿木荷、木连、含笑、珙桐、疏花槭、亮叶桦、三角枫、五角枫、灯台树、杨叶木姜子、茅栗、檫木、杉木、红椿、核桃、漆树、花椒、黄柏、杜仲、桃、李、紫茎女贞等。2.2 社会经济情况2010年末,全县辖10个乡(镇)87个村民委员会,10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2625个村民小组,108718户(农业户92528户),总人口389736人(其中农业人口355361人),农业劳动力177817人(男劳力95376人,女劳力82491人),人口密度193人/km2。国土面积2017km2。全县10个乡(镇)有75个

10、村通公路,78个村通电话,78个村2561个村民小组通电,贯穿全县的“水-麻”高速公路现己通车。现有公路通车里程1172公里,县级公路140公里,乡(村)级公路997公里。但是乡(村)级公路路况极差,等级较低。项目乡(镇)社会经济情况表乡镇国土面积(公顷)村委会(个)村民小组(个)总人口(人)乡村人口(人)县合计201700872626380508345188普洱镇35480154966373958681落雁乡1262151702623025577盐井镇21324143875884742070豆沙镇14785716623270214872.3 生态环境建设现状 盐津县自“长防工程”启动以来,相

11、继实施了“以工代赈”、“绿色扶贫”、“生态工程”等多个林业工程项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生态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加剧。1999年又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项目,截至2005年,对78400公顷天然林实施有效管护。地方政府投放资金大力推动多项地方林业工程建设如:坑木林建设项目与竹产业建设项目,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目标,以森林管护、森林防火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了促进生态恢复进度和加大生态保护力度,近年来又加大了能源建设力度,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对沼气池、水电和煤炭等能源进行开发利用。首先是加

12、快关河、白水江流域梯级电站建设步伐,将进一步改善城乡及农村的能源消耗结构,缓解农村生活用材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压力;其次是加大沼气池和节能灶建设力度,到目前为止,累计建设沼气池9317口,节能灶800眼,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十余年的努力和实践,盐津县在公益林建设中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的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林业生产者。同时还在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科技应用推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公益林的建设质量奠定了人才、科技、经营、管理基础。但是,由于生态基础的脆弱,盐津县的生态环境建设离达到确保国土安全的要求差距尚远。首先,表现在林分质量差、生物积累少。具

13、有关资料反映,盐津县1957年乔灌覆盖度为50.7%,1975年下降到28.9%,1984年再度下降为22.9%,1987年经昭通市林业勘察设计队进行二类资源调查,森林覆盖率为35.1%。2000年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森林覆盖率为41.8%。从“长防”启动来,经过十多年的生态建设,盐津县的森林植被有所恢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森林资源(特别是天然林资源)的过渡采伐,境内原有大面积天然森林植被已不复存在 ,仅在边远山区残留零星小片分布。目前的森林植被主要为次生林,林分以中幼林为主,且林分质量差,生物积累少,可利用资源十分匮乏。2010年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0.78%。其次,现存的公益林的生态功能较弱。森

14、林资源总的特点为:森林资源分散,林农交错,林地质量差,生态功能脆弱。再次,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峻与生态性自然灾害频繁。境内原生植被大面积已被破坏,残留的零星小片原始林分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急需进行重点保护。由于原始林分聚集地处于农林交错之中,多种珍稀动植物处于濒危和遭受严重冲击,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形势严峻;2008年初,受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森林、林木资源受到了巨大重创,受灾区域的生产自救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坚决。综上所述,盐津县在生态环境建设历年的生态环境建设中,认真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为核桃产业建设积累了生产、经营、管理经验,锻炼了队伍、创新了科技,为核桃产业的顺利实施打下了人才、科技、经营、管理基础。3农户参与情况3.1 参与农户的基本情况:此次设计是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及外业设计充分调查的情况下,认真确定了造林作业区和造林树种,并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