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旅游工作情况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源市旅游工作情况介绍(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源市旅游工作情况汇报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传说中愚公的故乡。北依太行,西踞王屋,南临黄河,东接华北平原,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68万,是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城市,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是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市和中原城市群9市之一。一、资源概况济源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古时济水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曾是夏王朝的都城,战国至两汉时期的“轵邑”,以富庶闻名天下。悠久的历史馈赠给济源不可胜数的文明瑰宝,文物古迹和文化遗址遍布城乡,木结构古建筑居全省之首,被誉为中原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的历史传说古老久远,神话寓言名播中外,如黄帝祭天、
2、女娲补天、鲧禹治水、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等,不胜枚举。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此流连驻足,挥毫泼墨,白居易盛赞“济源山水好”,乾隆帝称誉济源“名山胜迹”。济源地处黄河流域,境内高山、大河、丘陵、平原交相辉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王屋山山拔谷深,雄、奇、险、秀、幽一体兼备。九里沟水丰林茂,潭、瀑、溪、流、泉千姿百态。五龙口素有“十里画廊”之称,还有观赏价值极高的太行猕猴和内陆水温最高的医用地热矿泉。济渎庙内古建林立,亭台楼榭,巧夺天工,垂柳喷泉,引人入胜,为我国北方少有的“古典园林”。特别是举世瞩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将古老的黄河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构成了高峡平湖、碧波荡漾、港湾交错、
3、山水相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大黄河三峡风景。这里还有原始森林及娃娃鱼、金钱豹、银杏树、红豆衫等百余种国家珍稀动植物。二、产业发展概况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经过近二十年的强力开发,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二龙戏珠”的景区发展格局:即南部以黄河小浪底为龙头,涵盖西霞院水库、张岭半岛、明珠岛、黄河三峡、西戴河等景点的黄河观光休闲娱乐旅游带;北部以王屋山为龙头,囊括五龙口、九里沟、小沟背等景点的北部山岳生态文化旅游带;中部以中心城区为核心,集合曲阳湖、克井镇和轵城镇三个复合型组团的城市休闲旅游带。目前,全市现共有景区8家,其中4A级景区4家,2A级景区1家。共有旅行社
4、2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分社3家,国内社17家。共有星级宾馆8家,其中四星级宾馆2家,三星级宾馆4家,另有较大规模的社会酒店25家,总床位8025张。共有旅游从业人员10080余人,其中在册持证导游192人,农家乐从业人员161余户、565余人。全市共有旅游客运车辆近400台,出租车800多台;大型购物商场、超市近20家,中高档社会饭店60余家,大中型娱乐场所50余处,近百家旅游购物商店。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企业11家,初步形成了以天坛砚、冬凌茶、土馍、布猴子等为特色的济源旅游纪念品体系。2010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36.3万人次,同比增长16.5%;实现旅游收入14.3亿元,同比
5、增长16.9%。全年共接待省部级领导和各地考察团136批1596人次。三、产业发展优势(一)旅游资源优势济源旅游的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观光型资源初具规模,目前较为成熟的王屋山、小浪底、五龙口、九里沟、济渎庙、黄河三峡、小沟背等景区已成为济源观光旅游的拳头产品;休闲度假资源潜力巨大,南部沿黄一代休闲垂钓、水上娱乐、湿地观赏、水景房产等休闲产业初步发展,城市商贸发展带来的商务客源市场前景广阔;乡村旅游资源亟待开发,济源城乡一体化推进带来的乡村巨变和河南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实施带来的发展机遇,使济源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经济资源成为可能。(二)经济发展优势近年来,济源经济和各项社会事
6、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多项经济指标人均或增幅居全省前列。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增长12%;财政总收入达37.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2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0亿元,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4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9亿元,增长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3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40元。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三)交通区位优势济源素有“豫西北门户”之称,是晋东南、豫西北城市联结的结点,位居河南洛阳、焦作及山西晋城、运城四市的中心地带,焦枝铁路、侯月铁路在境内交会,20
7、7国道、新济公路、济阳公路穿境而过。济洛、济焦、济晋、济运高速公路“十”字型交叉,30分钟左右可达洛阳、焦作、晋城,1个半小时左右可达郑州、运城,已成为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交通网络的形成,使济源初具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旅游集散地的基础条件。(四)体制机制优势2007年,济源实行省直管体制以来,显示了管理层次缩减化、管理结构“扁平化”的巨大优势,也是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的巨大优势。同时,2010年,我市对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三个国有景区进行了经营体制改革,通过经营权出让、经营合作等形式,引入了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济源漭河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战略合作伙伴,五年内景区将累计投
8、入数亿元资金进行建设,项目建设将大大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四、主要发展举措(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大协调服务力度2004年,济源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四大家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20多个有关行政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高规格的综合协调机构济源市风景旅游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形成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负责协调解决全市旅游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与旅游局合署办公,编制9人,负责日常工作。在领导小组的强力领导下,解决了困扰济源旅游发展的体制问题、资金问题和管理问题。从2004年,市财政每年列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促销
9、和旅游重点项目奖补。并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旅游业发展目标分解到全市30多个部门和单位,实行目标化管理,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对市直各部门按时、高质量完成领导小组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给予物质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媒体曝光,黄牌警告。从2011年起,加大旅游工作在山区镇目标考核指标中的权重。 (二)坚持社会联动,营造旅游发展氛围 在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基础上,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2010年济源又启动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五城联创”和提升中心城市、提升组团和小城镇、提升新农村、提升
10、大环境的“四个提升”工程。围绕“五城联创”和“四个提升”开展了全民文明素质教育、中心城区综合提升、阳下路改造工程,为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在济源市政府工作大局中,始终将旅游工作作为重要内容一起谋划。2010年起,将济源市“百村富民”工程与全省“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相衔接,将五个旅游特色村列入帮扶行列。将景区绿化列为全市今冬明春“3+1”工作重点内容。2011年,将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目前,全市乡村旅游规划各项前期工作已全面展开。(三)坚持规划先行,构建旅游规划体系在全市十二五规划中将旅游产业摆在突出位置进行规划,明确了“调一强二培三”的总体思路,将旅游产业作为
11、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强力舞起旅游这个第三产业的“龙头”。提出“1133”总体发展战略,与“一核两带三区”的旅游产业布局巧妙融合。坚持把全市作为一个旅游集聚区来打造,做到旅游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产业集聚区规划“四规合一”。 2010年以来,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区域合作、集聚发展”的思路,我市斥资600余万元,邀请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北京绿维创景旅游规划设计院、九鼎德盛投资顾问公司、豫建规划设计院等一批国内知名规划编制单位先后完成了了济源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济源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启动了王屋山、五龙口、九里沟景区旅游发展规划、策划的编制工
12、作。(四)强化复合营销,打造旅游目的地形象近年来,我们确立了“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总体思路和“务实营销、活动带动、区域合作、集群发展”的宣传理念,实现了城市形象的不断提升。2010年,济源专门斥资1000余万元,大手笔策划济源城市形象宣传片,2011年起将在央视集中投放。策划举办了王屋山国际旅游登山节、黄河小浪底观瀑节两项品牌活动,推出了王屋山桃花节、五龙口庙会、王屋山中秋赏月篝火晚会、小沟背景区“感念女娲、寻根问祖”、小浪底“七夕情人节”、红色旅游月、湿地观鸟节、王屋山首届红叶节、黄河三峡金秋摄影大赛等系列活,形成了全年“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宣传营销格局。探索与文化、体育等复合营
13、销的新路子。以“愚公移山”文化为切入点,电视连续剧王屋山下的传说在央视和全国150家电视台轮番热播,大型豫剧抒情剧愚公移山获“河南文华奖”,并作为河南省优秀剧目进京汇报展演;由著名音乐人创作的歌曲愚公移山和王者之山唱响中国;“2010激情广场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活动”走进济源;愚公移山特种邮票首发亮相。 利用篮球城体育赛事活动,进行了场地滚动广告、片前插播广告、冠名营销等营销活动。五、下步发展打算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旅游加快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定了下步发展的思路。(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全市“1133”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调一强二培三”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
14、“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区域合作、集群发展”的原则,坚定不移的走体制机制创新之路,强化旅游文化资源深度整合,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市场营销为抓手,将旅游业培养成为实现济源经济转型的动力产业、推动富民增收的民生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展示济源形象的品牌产业。(二)发展目标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中的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突出建设山水旅游文化名城,打响王屋山旅游品牌,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构建“景城一体”的质效型产业体系。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沿南太行至伏牛山南北山水旅游线路、沿西安至洛阳开封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形成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到2015
1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达665万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8.2亿元,年均增长15%。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比例增加1倍,达到8%左右;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综合收入的比例增长2倍,达到30%左右。全市新增旅游从业人员5000人,规模达到1.5万人;全市旅游接待床位新增4000张,达到1.2万张。力争培育5A级景区1家、新增4A级景区2家,4A级以上景区达到5家。新发展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以上酒店达到8家。新评定星级旅行社5家、星级农家宾馆5家。培育12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研发35种济源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打造12个旅游购物商场。(三)总体布局“十二五
16、”期间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为 “一核两带三区”。 “一核”即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曲阳湖、克井和轵城三个复合型组团的城市休闲游憩核。“两带”即北部以王屋山为龙头的山岳生态文化旅游带和南部以小浪底为龙头的黄河观光休闲娱乐旅游带。“三区”即王屋邵原思根寻道、文化体验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坡头大峪亲水游乐、休闲度假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和五龙口克井峡谷观光、温泉养生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三个重点区域。(四)主要举措1.优化旅游产业要素一是着力完善旅游交通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南太行旅游专线(五龙口至九里沟段)、王屋山景区林山至王母洞旅游道路、五龙口景区水陆环线通道、九里沟蟒河景区环线步游道修复、小浪底景区环库区旅游公路等交通系统。二是加大旅游纪念品开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策划开发有鲜明特色的旅游商品,建设一批规范化、信誉好的旅游购物商店,逐步建立多元化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