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0815308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新人教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邹忌讽齐王纳谏,字词盘点 1.读生字,2.古今异义词,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2)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省略句 与(之)坐谈 (3)倒装句 忌不自信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作家作品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集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

2、要的散文集。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邹忌进谏齐王纳谏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只有广泛地听取不同意见,深入地了解不同情况,才能做到头脑清醒,不受蒙蔽,迅速改正缺点,把事情办好。,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十分频繁。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

3、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延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课文结构,课文全解 文言快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字词快解 修:长,这里指身高。 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而形貌昳(y)丽:而,表并列关系。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窥镜:照镜子。 谓:对说。 孰:谁,哪个。 与:和比。,段解: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讳的道理。,段解: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段解:齐王虚心纳谏,成效显著。,及:比得上。 不自信:

4、不相信自己。 11复:又。 12旦日:第二天。 13若:如。 14明日:第二天。 15孰:仔细,周详。 16弗如远甚:远不如。 17寝:躺着。 18美我:认为我美。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19私:动词,偏爱。 20诚:确实。 21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以为,认为。 22地:土地,疆域。 23宫妇:宫里的妃子。 24左右:侍从。 25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26蔽: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27善:好。 28乃:于是,就。 29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 30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

5、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意。市朝,公共场合。,31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32时时而间进:有时候偶然进谏。时时,不时,有时候。间进,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33期(j)年:满一年。 34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35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问题探究1.文中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哪两个字?并由此说一说邹忌和齐王身上都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邹忌“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后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其中的原因: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君王身上,指

6、出“王之蔽甚矣”,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和明智、精细的性格特征。 齐王“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言论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论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表明了赞同与肯定,同时我们也看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思路点拨根据本文用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的写作特点可知,邹忌善于感悟才能想到从小事联想到

7、国家大事,这都是由一个“思”字才有的结果。自古忠言逆耳,但齐王纳谏并能立即下令,可见齐王肯定了邹忌的谏言,“善”字最能体现这一点。,问题探究2.邹忌的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有何不同?面对妻、妾、客的程度不同、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如何?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由衷的赞美,口气毋庸置疑。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色彩是讨好,口气有点勉强。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感情色彩是礼貌、尊重,口气有点客气。 面对赞美,邹忌并未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8、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不偏听偏信,不被别人的吹捧冲昏头脑,时刻保持清醒,对人对己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敢于直言劝谏等。 思路点拨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出发,从“君美甚”可看出其妻与妾语气的不同;从“何能及君也”与“不若君之美”可看出妻妾与客语气的不同。从邹忌“孰视”“窥镜而自视”“暮寝而思”及后来的进谏,可见邹忌不偏听偏信,时刻保持清醒,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敢于直言劝谏。,问题探究3.分析邹忌“入朝见威王”是如何“讽”齐王的

9、。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王进谏,而是将比美这件生活小事讲给齐王听,谈自己的体会,然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将妻、妾、客与齐王的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一一类比,委婉地进谏,得出一个结论:“蔽甚”。(这里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采用了设喻手法。) 问题探究4.齐威王说邹忌的劝说“善”,那么你认为邹忌的劝说“善”在哪里? “善”在劝说的方式委婉,使人受到启发;“善”在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善”在处处为国君着想,晓以利害。,问题探究5.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这篇课文在写作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妻、妾、客的赞

10、美之辞以及邹忌对这些言辞的分析,这是设喻说理的前提。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易于受蒙蔽的道理。最后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写出了邹忌讽谏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此外,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思路点拨设喻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是借一个故事通过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这篇课文先由用作设喻的事实写起,是设喻说理的前提。后同国家大事进行类比,正面设喻来说明君王

11、易于受蒙蔽的道理。,问题探究6.你如何看待邹忌和齐威王二人?我国历史上也有更多的谏难、纳谏更难的事例,请你举出这样的正面例子和反面例子。 邹忌:关心国事,善于思考,有远见卓识;实事求是,有自知之明;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 齐威王:从他接受邹忌的讽谏,从他的“三赏”(按批评者勇气的大小给予奖赏)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明君,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有振兴国家的决心。 正面例子:唐朝的魏征敢于直谏,他多次上书劝谏唐太宗。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对于魏征所言,他多能采纳,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战国时期,鲁庄公听从曹刿的正确意见,取得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胜利。,反面例子: 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 战国时楚国的杰出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因主张革新政治,联齐抗秦,遭到朝中亲秦派的陷害,被楚怀王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自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