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部分统计数据搜集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5294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一部分统计数据搜集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二章第一部分统计数据搜集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第二章第一部分统计数据搜集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第二章第一部分统计数据搜集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第二章第一部分统计数据搜集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一部分统计数据搜集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一部分统计数据搜集讲义(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统计数据搜集 (统计调查),对应于教材第二章第一部分内容 授课教师:李邃,第一节 统计调查概述 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 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法,第一节 统计调查概述,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统计调查是以收集占有大量的数字资料为主体信息这一特征而区别于一般的调查。它是根据统计工作的目的、任务和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被研究现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 1.准确性 2.及时性 3.全面性,二、统计调查的种类 (一)按照调查对象分类 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 (二)按照调查登记时间分类 经常性调查 一次性调查,(三)按照调查

2、组织方式分类 统计报表 专门调查 (四)按照调查搜集资料方法分类 直接观察法 采访法 报告法,统计调查方案是指导统计调查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统计调查方案是调查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进行的保证。 统计调查方案应确定的内容有: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第二节 统计调查方案,一、调查目的 确定调查目的是任何一项统计调查方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调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意义? 二、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 调查对象即统计总体,是根据调查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总体或调查范围。,三、调查项目 调查项目是调

3、查的具体内容,它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数量特征;也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某种属性特征 。 四、调查表(单一表和一览表) 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其目的是保证统计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表头 调查表的结构 表体 表脚 单一表 调查表的种类 一览表,单一表,耐用消费品调查表 户主姓名: 家庭人口: 月人均收入: 品名 单位 现有数 需购数 规格质量要求 黑白电视 台 彩色电视 台 冰箱 台 空调 台 热水器 台 年 月 日,一览表,生猪存栏与出栏调查表 乡: 村: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单位:头 生猪存栏 户主姓名 已出栏生猪 小计 母猪 仔猪 育肥猪 调查人:,调查表组成部分,五、调查时间和调

4、查时限 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时间。 调查时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六、调查的组织工作 调查的组织工作包括调查机构的确定,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调查经费的来源和支出预算,以及其它一些调查工作的准备等。,第三节 统计调查方法,一、统计报表制度 (一)概念 (二)统计报表的特点 1.统计报表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收集统计数据的主要方式。 2.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 3.统计报表只是一种补充性的统计调查。,1.按调查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 2.按报送周期长短的不同,可以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

5、年报。,(三)种类,3.按报送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邮寄报表和电讯报表。 4.按填报单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5.按内容和实施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报表、业务部门报表和地方报表。,(四)统计报表的基本内容 1.报表目录 2.报表表式 3.填表说明,统计报表实例:信息化建设情况,二、普查,(一)普查的概念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普查主要是调查一定时点状况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搜集那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普查是国家为详细了解重要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全面统计调查,是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信息源泉。,“一次普查”始于政治

6、需要 人口普查最早起源于北欧,最初的人口普查都与政治权利有关,中国的第一次人口普查也与政治权利有关。 1953年,中央决定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摸清国内各地、各民族的人口数,决定在1953年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普查的内容有本户地址、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与户主关系等6项进行了调查。 “尽管起初的普查为政治服务,但调查的结果却被社会很多领域所用,渐渐地,人口普查成为国家制订各项规划的重要依据,比如居住区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规划都会参考。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也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之后,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人口普查意识。,1964年,经过三年自然灾

7、害,国内各方面运行都很困难,国务院迫切想知道国内人口的具体情况,又进行了第二次人口普查。调查的项目在第一次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职业3个项目。 但第二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作为保密资料对待的,留给高层参考,只公布了人口总数,连性别结构等信息都没有公布。这么做的原因是,如果数字公布得详细,很容易测算出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到底死了多少人。 直到1980年以后,准备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中央安排以国家统计局工作人员名义,在报纸上公布了第二次人口普查的主要结果。,1982年后定为十年一查 背景 1982年普查第一次邀请美国专家参与项目设计,被称为和国际接轨的普查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

8、,我国已经实行计划生育,普查项目中又增加了生育子女数和存活子女总数、1981年生育胎次等项目。 那次人口普查有两个背景,一是现代国家没有不搞人口普查的,中国结束了内乱,为给国家制订政策提供详细人口依据,需要一次人口普查。二是联合国很关注人口普查,积极推动成员国做这项工作。 当时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于是,那次普查又带上了时代印记,第一次邀请美国专家参与普查方案的讨论以及项目设计。联合国援助计算机,还帮助培训技术人员。,意义 第三次人口普查是一次真正和国际接轨的普查,采用了现代人口普查的概念和定义,那次普查项目增加到19个,有就业信息等项目。 第三次人口普查第一次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人口普查机构,从

9、那时开始我国形成了一支沿用到现在的人口普查的组织模式,国务院和省以下各级人民政府都成立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1982年的普查还带去了一个很重要的附产品:通过那次普查,国内形成了共识,每隔十年普查一次人口,逢“10”之年普查,两次普查中间再进行一次1%人口的抽样调查,第一次抽查是1987年,此后都固定在两次中间的逢“5”之年。 现代的人口普查不再只因为政治权利的需要社会的主体是人口,有关人口的数据是社会最核心的数据,能影响国家各方面的决策。,第六次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10、通过这个标准时点,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小知识 为何选择11月1日进行普查? 人口情况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规定一个时间节点来进行统计。许多国家都选择7月1日,因为假如人口出生没有季节偏好,7月1日作为一年正中间的时间点,可以代表该年度的人口平均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人口普查始于1982年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当时选择的也是7月1日,后来考虑到7月份正是南方的雨季,普查难度较大,于是将时间点推迟到10月1日。但有了“十一”长假后,很多人利用长假旅游,人口处于大规模的不稳定状态,于是我国的人口调查的时间节点就改在了11

11、月1日。,普查表短表共有18个项目,按户填报的有6项,按人填报的有12项。 按户填报的项目: 1.户编号:由普查员填写; 2.户别:本户是家庭户还是集体户; 3.本户应登记人数:需填报2010年10月31日晚居住在本户的人数和户口在本户但2010年10月31日晚未居住在本户的人数; 4.2009年11月1日-2010年10月31日期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 5.本户住房建筑面积; 6.本户住房间数。,按人填报的项目: 1.姓名; 2.与户主关系; 3.性别; 4.出生年月; 5.民族; 6.普查时点居住地; 7.户口登记地; 8.离开户口登记地时间:若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不同,需填写离开户口登记地

12、时间(有相应选项); 9.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若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不同,需填写离开户口登记地原因(有相应选项); 10.户口性质:农业户口还是非农业户口; 11.是否识字; 12.受教育程度。 普查表长表共有45个项目,按户填报的有17项,按人填报的有28项。除了短表的项目内容外,还反映了人口的迁移流动、身体健康等。,意义: 按其性质可分为人口自然特征、家庭特征、人口地理特征、人口社会特征、人口经济特征、人口生育和死亡特征,以及住房情况等7类。 决定于国家在行政、经济管理、社会福利和人口研究等方面对人口普查资料的需要,还要考虑国家人力、财力的可能和被调查者的合作程度。,1.普查具有周期性 2.

13、普查需要规定标准调查时间 3.普查由专门机构来组织,(二)普查的特点,(三)普查的种类 1.按组织形式分类 2.按汇总资料特点分类 (四)普查的好处 1.可以起到了解国情国力的目的。 2.经费容易取得。 3.可以为以后经常性的报表或抽样调查提供依据。,三、抽样调查,(一)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二)抽样调查的特点,1.经济性好 2.时效性强 3.准确性高 4.适应性广,(三)抽样调查的作用,1. 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难以解决的问题。 2. 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 3. 可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

14、制。 4. 可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四、重点调查,(一)重点调查的概念 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选择一部份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是指调查者为了特定的 调查目的从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 组成样本而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所谓重点单位 是指那些单位数极少,而其某些指标值在总 体中所占的比重却很大的总体单位。,农产品重点产区的产销调查 农产品主要批发市场价格走势调查 原材料、能源重点企业的产销调查 零售业中,重点零售企业的购销存调查 制造业中,重点工业企业的产销存调查 工商企业中,重点产品、重点供应商、重点客户调查 重点城市、重点经济区域的经济

15、实力和竞争力的研究,(二)重点调查的特点,1. 重点调查是范围比较小的非全面调查,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少,而又较快地收集到统计信息资料。 2.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 3.重点单位对于总体来说最具代表性,但不能推断总体。 4.重点单位会随时间、地点、研究内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联系:都是专门组织的非全面调查,具有调查单位少,省时省力的特点,在选取调查单位时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区别: 调查单位的意义和取得方式不同。 二者研究目的不同。 适用场合不同。,(三)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和联系,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选择管理水平较高、核算制度比较健全、统计力量比较充实、统计基础比较巩固,资料容易取得,且质量较高的单位。,(四)重点单位的选择,(一)典型调查的概念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任务目的,对所研究的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典型调查,1. 典型调查具有深入细致性 2. 取决于调查者的主观判断和决策 3. 投入少、效率高,(二)典型调查的特点,(三)典型调查的组织方式,1.“解剖麻雀”式 2.划类选典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