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上传人:英**** 文档编号:10814980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生物必修 2 复习知识点 生物必修 2 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相对性状一、相对性状 相对性状: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附:性状分离: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如显性基因如 D: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如隐性基因如 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决定 1 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如 D 何 d 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纯合子:由相同

2、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如 Aa(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分显性和隐形 基因型: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 AA、Aa、aa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杂交与自交 附:测交:附:测交:让 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 F1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 ,自然

3、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表现型图解表现型图解 基因型图解基因型图解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DDdd F1: 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在 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9 种基因型: 两

4、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位基因自由组合。 例题例题: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显性性状是 。 (2)若用 B 与 b 表示牛的毛色的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上述两头黑牛的基因型_,子代棕牛的基因 型 。 (3) 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 , 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最好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 ) A纯种黑牛 B杂种黑牛 C棕色牛 D以上都不对 (4)若用甲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相交配,共产生 20 头子牛,若子牛全为

5、黑色,则甲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 是 ;若子牛中 14 头为黑色,6 头为棕色,则甲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答案:(1)黑色 (2)Bb 和 Bb bb (3)3/4 C(测交) (4)BB Bb 第二章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2 第一节第一节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 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 过程中, 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 两次,新 产生的生 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 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复制一次,

6、细胞分裂 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 的染色 体数目与体细胞 相同。 )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初级精母细胞) 间期: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 DNA 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 ,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交叉互换。 中期: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 后期: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 2 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

7、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 (次级精母细胞) 前期: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 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分别移 向细胞 两极。 末期: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 2 个子细胞,最终共 形成 4 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 形成部位 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 卵巢 过 程 有变形期 无变形期 不 同 点 子细胞数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 4 个精子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

8、3个 极体 相同点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四、注意: (1)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联会(联会(决定性条件) 四分体: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单体 3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 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孟德尔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一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DNA 的变化规律的变化规律 (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

9、它的 1 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4 个 2 种精子。它的 1 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1 种卵细胞。 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五、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特点: 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 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 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意义: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 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减一:有同源染色体

10、两两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 减二:无同源染色体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有丝前期 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减前期 减后期 减中期 有丝中期答案:有丝前期 减中期 减后期 减中期 减前期 减后期 减中期 有丝中期 第二节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萨顿假说: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摩尔根用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见课本 30 页) 科学方法:孟德尔、摩尔根:假说演绎法; 萨顿:类比推理法 第三节第三节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 4 一、概念: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二

11、、XY 型性别决定方式:型性别决定方式: 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三、三种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 X 隐性遗传的特点:如红绿色盲、血友病 男男 女女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女患其父和子必患女患其父和子必患 (2)伴 X 显性遗传的特点:如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女男女男 连续发病连续发病 男患其母和女必患男患其母和女必患 (3)伴 Y 遗传的特点: 男病女不病男病女不病 父子孙父子孙 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附:常见遗传病类型(要记住): 伴 X 隐:色盲、血友病 伴 X 显: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 常显:多(并)指 例题:1 下图为某果蝇体

12、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果蝇为_性果蝇。 (2)A 和 b 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基因型为_。 答案:(1)雄性 (2)非等位基因 AaXbY 例题:2 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由 B、b 这对基因控制,据图回答问题 (1)该病为致病基因在_染色体上的_性遗传病,人群中该病患者 的性别以_居多。 (2)II5 的基因型是_,她是该病的_。 (4)请写出正常女性 XBXB与红绿色盲男性 XbY 婚配的遗传图解。 答案:(答案:(1)X 隐隐 男性男性 (2)XBXb 携带者携带者 (4)略)略 第三章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基因的本质 5 第一节第一节 D

13、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格里菲斯:格里菲斯: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转化因子” 艾弗里:艾弗里: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来赫尔希和蔡斯赫尔希和蔡斯 标记 : 用放射性元素 35S 和32P 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培养,必须寄生, , ) 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 关键设计思路:将 DNA 和蛋白质等物质分离开,单独直接的观察他们的作用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

14、的遗传物质是 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例题 1、 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1944 年_在格里菲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 转化的“转化因子”,1952 年_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 思路是_。 答案:艾弗里艾弗里 赫尔希和蔡斯赫尔希和蔡斯 将将 DNA 和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和蛋白质分离开来,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 一、一、DNA 的结构的结构 1、DNA 的组成元素:C、H、O、N、P 2、DNA 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 种) 3、DNA 的结构: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外侧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特点 稳定性:DNA 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多样性: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 、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特异性:DNA 分子中每个 DNA 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例题:下图为 DNA 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DNA 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_、它由 _、 _和 _三部分组成。 (2)图中,2、3、代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