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3776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遗传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学遗传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学遗传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学遗传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学遗传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遗传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遗传学讲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 学 遗 传 学(Medical Genetics)第一章 概论减数分裂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由此产生四个单倍体细胞(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2nn)的特殊细胞分裂方式。一医学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学:研究人类(个体和群体)性状(生理性状和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物质基础的一门学科。医学遗传学:研究人类病理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物质基础的一门学科。临床遗传学:研究临床各科遗传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遗传咨询的学科。 医学遗传学的分科:人类细胞遗传学:从细胞水平上研究遗传物质(染色体)的结构、畸变类型、频率以及与疾病的关系。人类生化遗传学: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研究遗传物质(

2、基因)的分子结构、表达、调控和突变所引起的疾病。群体遗传学:研究基因在人群中的行为、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研究近亲婚配的危害以及从群体范围对遗传病的防治作预期的估算。药物遗传学:研究药物代谢的遗传差异和不同个体药物反应差异的遗传基础肿瘤遗传学:研究肿瘤发生发展的遗传因素,研究癌变的遗传基础,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体细胞遗传学:用细胞培养、细胞杂交的方法研究体细胞的基因作用,人类基因图的绘制,诱变与恶变的本质等。优生学:应用医学遗传学的原理和手段,改变人类的遗传素质,防止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质量的科学。二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史(略)三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1. 人类

3、对疾病本质认识的需要2. 遗传病对人类健康威胁日益严重3. 实行优生学的需要四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群体筛查法群体筛查法:是指对某一特定人群进行某种遗传病的普查。 普查所选的病种: 发病率较高 疾病危害严重 可以治疗 群体筛查的目的:1. 了解遗传病的患病率和基因频率2. 筛查遗传病的防治对象3. 筛查遗传病携带者4. 探讨某种病是否遗传病。如某病有遗传因素,可体现在: 患者亲属发病率 一般群体发病率 一级亲属发病率 二级亲属发病率 三级亲属发病率(表1-1)表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中各级亲属发病率 亲 属 关 系 发 病 率 父母、兄弟姐妹 33.21 伯、叔、姑、(外)祖父母 13.54

4、 第一代堂(姨)表兄妹 6.24 第二代堂(姨)表兄妹 4.20 表叔、伯、姑与表舅姨 3.62 一般群体 0.98 血缘亲属发病率 非血缘亲属发病率(表1-2) 表1-2 精神分裂症母亲的寄养子女与非寄养子女 非寄养子女 寄养子女 子女人数 50 47精神分裂症 0 5精神缺陷 0 4病态人格 2 9神经官能症 7 13住精神病院或入狱一年以上 2 11正常 39 5 系谱分析法 目的:判断该病是否遗传病?是什么遗传方式? 辨别是单基因病?多基因病?染色体病? 是否存在遗传异质性?双生子法 单卵双生(Monozygotic twin,MZ):遗传基础相同,表型极相似。 双卵双生(Dizygo

5、tic twin,DZ)遗传基础不相同,表型有较大差异。 双生子法的遗传学意义:通过比较MZ与DZ表型特征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发病一致率),估计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表型发生中的各自作用程度。发病一致率(%):双生子之一具有某种性状或疾病时,另一个也具有此性状或疾病。 同一疾病双生子对数发病一致率(%)= 100 % 双生子(MZ或DZ)对数如MZ发病一致率 DZ发病一致率提示该病遗传因素具有一定影响如DZ发病一致率 MZ发病一致率提示该病环境因素起的作用较大疾病组分分析法对病情比较复杂,发病原因尚未弄清的疾病,选取该病的某些典型性状或发病过程的关键环节(组分)分别进行专门的独立分析,从而判断遗传因

6、素的作用。例:动脉粥样硬化伴随性状研究如果某一疾病经常伴随另一由遗传决定的性状或疾病出现,则说明该病与遗传有关。 伴随性状产生的原因:基因连锁关联五遗传病概述遗传病: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并按一定方式在上下代间传递。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1. 环境因素起主要作用的疾病如外伤、传染病、坏血病2. 遗传因素起主导作用的疾病如染色体病、单基因病3. 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疾病如多基因病遗传病的特征1. 垂直传递:即遗传物质从上代传递给下代的遗传性例:短指症 表现出发病的家族性。 应区别于家族性疾病(有家族聚集现象的疾病)。2. 由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引起 表现出发病

7、的先天性。 应区别于先天性疾病(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3. 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突变生殖细胞突变:遗传。当代不产生效应,后代会产生效应。突变频率高。受精卵突变:遗传。当代会产生效应。体细胞突变:不遗传。当代会产生效应。六遗传病的分类和发病率1. 单基因病:由一个主要基因引起的疾病2. 多基因病:由多对微效基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3. 染色体病:由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异常引起的疾病 掌握: 医学遗传学各种研究方法的作用和目的 遗传病的概念、主要特征和分类 体细胞突变与生殖细胞突变的主要区别 第二章 染色体病(Chromosomal Disease)第一节 人类染色体一人类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 人类

8、体细胞染色体2n=46:常染色体:122号(44条),男女共有。 性染色体:X、Y染色体分类:中央着丝粒染色体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二人类的正常核型 核型(karyotype):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系统排列 核型表示:染色体总数,性染色体组合(染色体异常情况)例:46,XX; 46,XY; 47,XX,+21 显带染色体 染色体带的标示:染色体号臂号区号带号 例:1P31(1号染色体短臂3区1带);14q12(14号染色体长臂1区2带)第二节 人类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 导致遗传物质缺失、重复、重排一染色体的数目畸变1. 多倍体(polyploid)和多倍性(polyploidy

9、)多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的个体。例:3n=69 4n=92多倍体产生机理:双雄受精 双雌受精 核内复制2. 非整倍体(异倍体,aneuploid)和非整倍性(异倍性,aneuploidy)非整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一条或数条的个体例:45,X 47,XX(XY),+21 48,XXYY 超二倍体:如三体性:47,XXX;47,XX(XY),+21 亚二倍体:如单体性:45,X;45,XY,-18 非整倍体产生的机理: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减数分裂染色体丢失3. 嵌合体:嵌合体: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核型的细胞系所组成的个体例:46,XX/47,XX,+21 45,X/46,XX/4

10、7,XXX 产生机理:受精卵卵裂染色体不分离受精卵卵裂染色体丢失二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染色体型畸变:断裂发生在S期染色体复制以前单体型畸变:断裂发生在染色体复制后的晚S期和G2期1. 缺失(deletion,del):染色体臂的部分丢失 末端缺失:例:46,XX,del(1)(q21) 中间缺失:例:46,XX,del(1)(q21 q23)2. 环状染色体(ring chromosome,r)染色体臂发生两次断裂后,有着丝粒的断端相接成环。 例:46,XY,r(2)(p21q31)3. 等臂染色体(isochronosome,i)一条染色体的两臂在形态和遗传上相同,并借一或两个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11、例:46,X,I(Xq)4. 倒位(inversion,inv)某一染色体中间片段发生两次断裂后,中间断片倒转180重接。 例:46,XY,inv(2)(p21q31)5. 易位(translocation,t)一条染色体的断片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 单方易位(转位) 相互易位(平衡易位) 两条非同源染色体断裂后相互交换无着丝粒断片后重接。例:46,XY,t(2;5)(q21;q31)罗伯逊易位(罗氏易位,着丝粒融合) 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区断裂后,两长臂彼此连接成一条染色体。例:45,XX,t(14q21q)6. 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

12、ome,dic)两条染色体分别断裂后,具着丝粒的两个片段相接形成一条具有两个着丝粒的染色体。例:46,X,del(Y)(q21)7. 插入(insertion,ins)一条染色体的某一中间片段插入到另一条染色体中。 正位插入:插入区段顺序与原来相同 倒位插入:手稿区段倒转180反向插入例:46,XY,DIR INS(5;2)(p14,q22q32)8. 重复(duplication,dup)一染色体某一区段含两份或两份以上(发生在两条同源染色体或两条姐妹染色体上。)例:46,XX,dup(2)(q22q32)三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是一种敏感的遗传学指标,可以检测环境诱变剂、化学药物、病毒、肿瘤等因素对遗传物质的影响。第三节 染色体畸变综合征染色体畸变综合症(染色体病):先天性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共有表型:智力低下,发育迟缓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