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单元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30048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四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四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四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四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四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四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四单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四单元 1 初三化学一初三化学一 四单元知识梳理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身边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一)空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占空气体积的 %,能生产硝酸和氮肥; 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它占空 气体积的 %; 虽然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也有很广泛的 用途,如制造霓虹灯。 练习: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 应 C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D食物的腐烂包含物质的缓慢氧化 2火星大气中 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的 证据。根据

2、以上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是:火星大气是纯净物 火星与地球大气成 分相似 火星上钢铁容易生锈 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 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A B C D 3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氮气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氢气 D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水蒸气 4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 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红磷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D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

3、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C、选用过量的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 O2,生成固态的 P2O5 第一四单元 2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 N2、O2、CO2和稀有气体 第一四单元 3 6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封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 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最难启开的是 ( )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二)水(二)水: 1电解水实验: 现象:和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 ,和电源负极相连的一端产生 ,VH2:V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水的组成和构成: (1)水是由 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 和 构成。 3.

4、 天然水是 (纯净物或混合物) 。 天然水有硬水和软水之分。含有 的水叫做硬水,软水是 的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的试剂是: 。 练习:1(5 分)右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 (1)C 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 D 试管中收集到的 气体是 ,它们的体积比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 。 (2)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 4.(6 分)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 同程度的净化。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 该过程中净化水的方法 、 、 。 (2)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区 分硬水和软水时

5、,可加入 (填序号) ,根据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 第一四单元 4 肥皂水 活性炭 食盐水 3 (3)生活中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 的水,在实验室中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主要是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 (三)氧气(三)氧气: 1氧气的组成和构成: 氧气由 组成; 每个氧分子是由 构成的。 2氧气的物理性质:常温下,氧气为 色、 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能转变 成 色的液氧或固态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 ;氧气 溶于水。 3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 碳在氧气中 燃烧 发出 ,放出 ,生成使澄清 石灰水变 的气体。 硫在空气或 氧气中燃烧 在空气中发

6、出 色火焰,在氧气中发、 出 色火焰,放出 ,生 成 的气体。 磷在空气中 燃烧 燃烧放出大量的 ,同时放热。 氢气在空气 中燃烧 安静燃烧,发出 色的火焰,同时放 热,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 铁在氧气中 燃烧 剧烈燃烧,放出热量, , 生成 色固体。 一氧化碳在 空气中燃烧 安静燃烧,发出 色的火焰,放 出热量,生成一种 的气体。 甲烷在空气 中燃烧 安静燃烧,放出热量,发出 色的 火焰,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烧杯内壁 出现 。将烧杯迅速倒转,注入少量澄 清石灰水震荡,石灰水 。 二、物质的构成和变化二、物质的构成和变化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 ( (一一) )物质构成物质构成:1构成

7、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 、 ; 水由 构成,铁由 构成,氯化钠由 构 成。 2.分子和原子对比表: 第一四单元 5 基本微粒定义联系区别 分子保持物质( )的最小粒子。 原子( )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分 子可 , 而原子 3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居于 的原子核和核外带 构 成。 原子核 质子:每个质子带 单位 电荷. (1)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分层排布,每个电子带 电荷. (2)为什么原子成电中性? 核电荷数= = = 4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公式: 相对原子质量 5结构示意图: 特点原因(判断依据)例(填序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不带电核电荷数 电子总数 阳带 电核电荷数 电子总数离子结

8、构 示意图阴带 电核电荷数 电子总数 ( (二二) )物物质质的分的分类类和和组组成:成: 1元素是元素是具有相同的 数(即 )的同一类 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由 决定;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由 决定。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前四位是 。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金属元素是 ,含量做多的物质是 。 5. 物质分类 练习 1:给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矿泉水 高能酸钾 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固体剩 1 2 3 4 5 6 7 余物 石灰石 冰水混合物 稀盐酸 甲烷 天然气 乙醇 葡萄糖 8 9 10 11 12 13 14 淀粉 蛋白质 尼龙 铁

9、粉 氦气 白磷 15 16 17 18 19 20 2. 下列化学符号 2CO2Ag+Mg2+OH2O 中的数字“2”表示(均填字母) 2 Ba 第一四单元 6 (1)离子个数的是_; (2)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值的是_; (3)分子个数的是_; (4)元素化合价数值的是_。 3写出下列化学用语 (1)钠离子的符号是_ (2)氩气的符号是_ (3)Cl 的名称是_ (4)4 个氯离子的符号是_ (5)2 个硝酸根离子的符号是_ (6)+2 价的铜元素符号是_ (7)碳酸根离子的符号是_ (8)2 个氢分子 4. 判断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NH3, NO2, NO, N2O, HNO3 N2 N

10、a2CO3 Al (OH)3 Na2SO4 5小明根据如右图所示的信息,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CO)化学式写成“Co”的原 因。下列针对 CO 和 Co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一个钴原子中有27个质子 Co表示非金属元素 C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O和Co都含有碳元素 ABC D 6. 根据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钠原子的是(填序号下同)_;表示氯原子的是_。 (2)表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有_。 (3)表示阴离子的有_。 (4)上述微粒中,E、F 容易化合形成化合物,该化合物属于(填离子或共价) _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 7.(6 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

11、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从表中查出硅(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7 Co 钴 58.93 第一四单元 7 (2)611 号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有 (填元素符号);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填序号):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4)科学家宣布已人工合成了第 116 号元素,则此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5)用化学符号表示: 2 个氧分子 ;3 个钠离子 . 8.(5 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化学反应,请回答问题: (其中的“ ”表示氢原子, “ ”表示氧原子, “ ”表示氯原子) 图甲和图乙所示物质共有 种。 图乙中各物质属于

12、单质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 图甲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试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反应的实质 。 9 (10 年中考 5 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 3 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2)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 ,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 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A、B、C、D 表示 4 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 和 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 生成 C 和 D。若 16 g B 参加反应,则生成 D 的质量为 g。 物质ABCD 微观示意图 10 (5 分)图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

13、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 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 (图(图 甲)甲) (图(图 乙)乙) 丙甲乙 浓氨水 酚酞 溶液 浓氨水 酚酞 溶液 酚酞 溶液 热水 浓氨水 A B C D E 图(改进前) 图(改进后) 第一四单元 8 【实验操作】 a向 B、C、E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mL 的蒸馏水,各滴入 1 -2 滴无色酚酞溶液, 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 A、D 试管中分别加入 2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连接好, 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 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进行操作 b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