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1477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复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 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知识 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 一、文学常识: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

2、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有49 篇。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四、词类活用: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谋闭而不兴 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3、,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词用作名词 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 五、一词多义:1、修 (1)讲信修睦: 培养 (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修长2、为 (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雕刻 (2)天下为公: 是 (3)不必为己 为了3、能 (1)选贤与能: 能人 (2)能以径寸之木: 能够4、分 (1)男有分: 职业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长度单位5、闭 (1)谋闭而不兴: 杜绝 (2)故外户而不闭: 关闭6、归 (1)女有归: 女子出嫁 (2)归来见天子: 回7、亲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2)其亲: 父母8、谓 (1)是谓大同: 叫做 (2)予

4、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认为 9、兴 (1)谋闭而不兴: 发生(2)水波不兴: 起 10、独 (1)矜寡孤独废疾者: 老而无子的人 (2)故人不独亲其亲: 单单,仅仅,只 11、故 (1)是故谋闭而不兴: 因为 (2)故外户而不闭: 所以 12、乱 (1)盗窃乱贼而不作: 造反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战乱13、子 (1)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女 (2)不独子其子 子女14、于 (1)货恶其弃于地 在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从六、古今异义: 古义 今义1、矜、寡、孤、独: 古义:是两个词 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2、盗窃乱贼而不作: 造反 没有

5、秩序条理害人 小偷,窃贼发生 作为3、大道之行也: 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 宽阔的路4、男有分,女有归 女子出嫁 回归,归宿5、是谓大同: 代词“这”; 常用于判断词,或“非”相对。七、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举;2、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八、成语: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2、【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3、【老有所终】: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4、【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九、用原文语句回答: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

6、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文中说明“大同”社会用人的标准句子是:选贤与能。4、说明社会成员互相交往要求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5、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6、全文纲领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7、能,讲信修睦。”7、全文总结性句子是:“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十、自己的话概括回答: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是哪句话?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什么是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8、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4、作者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5、 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1)大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似;(2)大同社会的“男有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 (3)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6、文

9、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7、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 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8、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迁移拓展】:1、礼记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10、,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 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2、四书: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诗、书、礼、易、春秋)。3、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5、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

11、意义。(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6、“大同”与“小康”的区别? “大同”理想里说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的对象;7、你知道名人对社会理想有何论述?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孔子:大同; 陶渊明:世外桃源; 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 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康有为:小康。 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8、根据对本文的理解,

12、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古代时的理想社会就是要求所有人无私心杂念,做事出于公心,讲求诚信,与人为善,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得到发挥,所有人都能得到照顾,社会安定无犯罪现象,做到“夜不闭户”,作为跨世纪的中学生应从自身做起,从小树立“天下为公”的理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争做有文化、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人。9、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10、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3)讲信修睦;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文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4)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强化练习 (挑战一下自己吧)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