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现代化管理课报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398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5.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现代化管理课报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港口现代化管理课报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港口现代化管理课报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港口现代化管理课报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港口现代化管理课报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港口现代化管理课报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现代化管理课报告—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期末学习报告科 目 港口现代化管理 专 业 水工结构工程 姓 名 陈 晴 学 号 201430410024 授课教师 真 虹 二O一五年 一月二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摘 要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此话题从五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介绍了国内外航运中心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并讨论了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其建设的建议。关键词 国际航运中心 大连 东北亚第一章 国内外航运中心发展现状一、航运中心介绍1. 关于航运中心的概念国际航运中心是指拥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

2、疏运网路等硬体设施,并拥有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体功能的港口城市。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是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为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作为迄今为止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史上的最高形态,“低碳智网型” 国际航运中心(LISC)既是对航运中转模式、加工增值模式和资源配置模式继承与发展,又在其首要功能及相关环节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国外,并未明确对航运中心的概念,只是借鉴金融中心,将其几个方面的表现特点引入到对航运中心概念的理解上。事实上,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

3、综合概念,它是以港口城市为依托,集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于一体,具有服务全球的综合性物流功能,能对周围地区和腹地产生巨大的经济集聚辐射作用,在国际海洋运输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国际航运枢纽。2. 形成航运中心的标志一是进出口贸易额在中心城市国内生产值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二是航运业高度发达,拥有深水集装箱枢纽港,运输集装箱化程度很高,一般达到数百万至上千万TEU 的巨大规模;三是港口设施高度现代化,港区管理高度电子化,港口与经济腹地间已形成完善、便捷的集疏运网络;四是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政策环境,或者整体实施自由港政策,或者部分实施具有自由港性质的保税区与保税仓库政策。3. 国际航运中心的特点一是

4、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大型的、现代化的深水港为枢纽核心的港口群,不是一般的港口,也就是说,是港口不一定就是国际航运中心,但国际航运中心必须包含大型的、现代化的深水港口群以及强大的航运服务体系。二是指具有广泛的、全球性的国际航线网络,或具有调动全球航线服务的港口,具有全球性的广泛的航线、服务覆盖面。三是国际航运中心支撑的不仅是全球性的航运业,更重要的是支撑航运业的强大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集增值服务、加工服务、多式联运集疏运服务、门到门服务、信息服务等强大的服务体系,是整个国际航运中心运作的重要是支撑。四是国际航运中心具备产业带动作用。国际航运中心的运作,不仅在于航运业本身的发展,而在于航运业带动的先进

5、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乘数效应。航运业本身的发展依赖于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城市、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航运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城市、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二、国际上的主要航运中心目前,国外典型航运中心有英国伦敦、荷兰鹿特丹、新加坡等,这些地区在发展航运上各有不同的侧重,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模式。1. 伦敦:综合服务模式综合服务模式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这种模式比较特殊,是靠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人文条件而形成的,在世界上唯有伦敦国际航运中心属于这种模式。伦敦有其悠久的历史。在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通过修筑运河、发展铁路和国内商船队,

6、成立航运交易所、保险中心,发展海事法律服务中心、海运研究、咨询和教育等服务业,依靠强大的工业以及发达的国际金融业、贸易业的支撑,成为当之无愧的国际航运中心。成立 于17 世纪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至今仍是国际上最重要的航运市场。它有600 多家公司、2000 多名代表,共经营了世界上75%左右的干散货运输业务。定期公布的BFI,是世界各地的不定期船市场制定运价的依据;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制定的“统一杂货租船合同”,是国际租船合同的标准形式;由伦敦和纽约船舶经纪人协会修订的“世界油船运价表”,是世界油船市场的标准运价。伦敦在近300 年的发展中确立了世界航运信息中心的地位。英语是世界航运通用语言。

7、劳氏船级社、德鲁里咨询社等机构,在航运信息界享有很高的声望。伦敦的TBM 信息向全世界传送航运及贸易的信息。LMIS(劳氏信息服务公司)的数据库有80000艘机动船的信息,对其中35000 艘国际航运船舶进行动态跟踪,使用者遍及25 个国家、750 个城市。劳氏日报、公平周刊、劳氏航运经济学家、航运统计与经济、国际集装箱化、劳氏法律报告等报刊、杂志所提供的各种世界范围的航运交易、供需关系、运价、船价、航运成本、船队构成、港口与各国航运政策动态和海事案例判决等信息,都被全世界航运及其相关产业和政府部门视为必备的知识源。2. 鹿特丹:腹地门户模式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以为经济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其

8、内陆腹地的集装箱生成量足以支持其成为集装箱枢纽港,而不需要支线的支持。如鹿特丹和香港、纽约国际航运中心。鹿特丹位于荷兰西南部北海沿岸,地处北海航运要冲,扼西欧内陆出海咽喉。自鹿特丹可方便出海,并经莱茵河与有关运河、高速公路、铁路、石油管线连接西欧陆上运输网,通往包括西欧、中欧和东欧部分地区在内的广大欧洲腹地,素有“欧洲门户”之称。港口四季不冻,长年畅通无阻。鹿特丹港是世界第一大港。其年进港远洋船只3.5 万多艘,内河船舶30 多万艘,年货物吞吐量达3亿多吨。鹿特丹港港区面积大、泊位多。全港共分7 个港区,40 多个港池,码头岸线总长37 公里。港口库场、港区铁路以及装卸和运输机械配套齐全。鹿特

9、丹港还以其现代化闻名于世。在其石油码头,石油从一艘30 万吨油轮内抽出到储进石油联合企业只需20小时。同时它运用电子计算机集中指挥调度,保证了进出港船只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了港口的运行效率。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鹿特丹港承担了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43%的中转、欧共体30%的外贸货物、莱茵河75%左右的转运量、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34%的中转。其中,德国在鹿特丹港吞吐的货物量超过其国内港口的总吞吐量。鹿特丹是名副其实的欧洲门户。3. 新加坡:中转模式决定航运中心发展取向的首要因素是区位条件。理想的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必须位于或接近全球主干航线,否则就会增加物流成本。中转型国际航

10、运中心以中转为主,是指那些内陆腹地生成的集装箱量不足以支持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必须依靠支线喂给才能形成枢纽港,成为这种港口的必要条件是港口必须位于交通要冲之处。中转型的国际航运中心除了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条件外,发达的转口贸易和自由港政策也是重要的促进因素。如新加坡就是一个典型的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其海运集装箱中转量约占总吞吐量的八成。新加坡扼马六甲海峡之咽喉,是联结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海上枢纽和东南亚的重要门户。新加坡允许自由兴办企业、自由贸易。政府通过投资入股引导投资方向:基础设施先由政府进行投资,然后吸引私人和外资以认购方式使其私有化。三、国内的主要航运中心目前国内的主要国际航运中心主

11、要有: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根据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我国提出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国际航运合作水平的发展目标。第二章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资源配置的载体,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它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引擎,意义重大。国际航运中心作为资源配置的载体,具有明显的国际化、全球性特征,它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取得国际分工优势,极大地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牵动地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进而成为拉动地区经济

12、增长的引擎。在加强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同时,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功能结构体系以及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政府、行业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一、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定位1.加快运输与物流枢纽的建立运输与物流服务,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最基础的功能定位。这里,主要涉及大连及其与经济腹地的海、陆、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结构,港口、车站、机场的建设态势,口岸的通过能力与服务系统,物流仓储、配送、分拨及供应链一体化管理的系统。 作为东北亚区域进入太平洋、面向世界最便捷的海上门户,大连已经可以通过铁路、高速公路有效地辐射到沈阳、长春、哈尔滨,再利用全区1.5 万公里的铁路和拥有四通八达航空运输网络的东北

13、最大的空港,大连港可以成为东北地区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的龙头;营口港是东北及内蒙古东部最近的对外贸易出海口岸,距辽宁中部城市群最近,是全国公路枢纽城市;丹东港与朝鲜半岛西海岸港口城市之间距离最近,是沟通东北亚尤其是朝鲜半岛甚至于俄罗斯与我国内地经济交流的枢纽。大连港可以充分利用周边喂给港的优势,整合资源,努力打造国际运输中心。 在口岸通关方面,大连口岸通关效率在东北地区居于首位,社会对口岸软环境满意率达到90% 以上。东北地区外贸货运量的70、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90都通过大连口岸实现,大连口岸已成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目前,大连口岸通过启动口岸通关社会监督机制、设置快速接单窗口、开

14、通出口货物直通式电子报检、推行电子通关验放、实现“一站式”通关、实行“5+1天”工作制等方面的工作,大大提高了通关的效率,为客商提供了优质便利的服务。2.促进商品贸易的集成商品贸易及其相应的服务,是对国际航运中心最直接的功能支撑。贸易引起的物流集散是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已加入WTO,作为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带的对外贸易窗口和重要口岸城市的大连,理应成为国际商品贸易及其相应的服务的中心。这里主要涉及大连市的国际商品贸易市场、批发、零售系统,航运代理业的发展,区港联动的顺利进行和保税港区的发展。目前,国家对大连保税物流园区实施“区港联动”,通过大连保税区和大连港区在形态、资源上的整合

15、、集成,促进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快速流动、快速集运,带动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集聚和辐射, 使“区”和“港”的资源在保税区物流园区项目运作中真正达到优化组合,大大强化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商品贸易功能。另外,大连拥有东北地区唯一的保税港区大窑湾保税港区,这是辽宁沿海区域“五点一线”开发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崭新平台,必将引发辽宁各港口城市及东北内陆城市与之合作的积极意向。通过合作,提高辽宁沿海港口群整体的国际地位和东北区域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进程。3.提供生产与加工服务的保障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生产与加工功能主要指临港产业(大型石化产业基地 、船舶制造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粮食深加工基地)。这里,主要涉及大连市的产业结构和临港工业布局、辽宁沿海产业集群的培育以及保税港区、经济开发区等与国际生产与加工相关的营运区域与服务系统的调整与完善。大连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外向型经济格局,拥有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具备发展临港产业的优良自然条件、坚实工业基础、发达支持系统、高等人才支持等条件,是理想的投资区域。鉴于世界加工中心已经开始向东北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