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下学期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102731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期中下学期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二期中下学期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二期中下学期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二期中下学期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二期中下学期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期中下学期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期中下学期语文试卷(含答案答题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神秘莫测北极光曹玲最早记录北极光的是挪威编年史国王的镜子,成书大约在1230年。直到17世纪后期,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才第一次将极光与地球磁场联系起来。这一时期,法国科学家雅克德麦兰是第一个提出极光和太阳有关的人口人们发现,当太阳风到达地球,它们被看不见的盾牌地球磁场偏转。地磁层是地球周围一个保护层,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巨大磁化区域,是太阳高能带电粒子 的天然屏障,正是有了这道屏障我们才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地磁层的外边缘与行星际交界的地方叫作磁层顶,在地磁南北极上方的磁层顶形状像漏斗,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子可以从

2、此处“漏”进磁层,在地球附近沿着磁力线绕圈,同时向地球两极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和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碰撞,发出灿烂的光芒,这就是极光。碰撞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80-300千米的高度,绿、蓝、白、红四色光芒在天空中形成了一个椭圆的环形区域,也就是极光环带。极光的发光原理跟霓虹灯相似。霓虹灯管中封存着氖、氩等惰性气体,电子在其中跑来跑去,撞到气体原子时,就会使后者受激发光。不同的原子在不同条件下受到 激发,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极光也是如此,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在不同的高度撞到不同的气体分子, 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常来说,在200千米以上的高空,带电粒子撞

3、到氧原子时,氧原子会受激发出红光:在100200千米高空,氧原子则会受激发出黄绿 色光,这是极光最明亮、最常见的颜色。电离状态的氮则会发出蓝光,中性的氮受到撞击时发出的则是紫红色光。北极光一般遵循持续1 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观看极光的最佳地点当然是在高纬度地区。不光地球上有北极光,很多行星都会出现这样的奇景,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些行星都有大气和磁场,极光以同样的机制出现。木星和土星这两颗行星的磁场比地球更强,哈勃太空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见这两颗行星的极光。北极光是否会出声,这是一个未解之谜。很多人宣称强烈的北极光会伴随着声音,记录在案的极光声音

4、类似于“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时间短暂而微弱。挪威天体物理学家布莱克表示,“北极光发生在离地袁80千米以上的空间,那里近乎真空。因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声音很难传到地面上。”对于这个问题 有一个有趣的解释。1911年,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挪威探险家罗尔德阿蒙森的同伴约翰森在日记里写道,阿蒙森出去之后告诉同伴,他呼气时能听到自己的呼吸被冻住的声音。于是约翰 森和另外一个人也出去尝试了一下,同样也听到了“噼啪”声,这种声音他们曾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强烈极光的时候听到过。而当他们屏住呼吸,摇晃脑袋时, 声音就消失了。2012年,芬兰研究人员曾在一个极光观测地发现,声音来自地面以上约70米

5、的高空,而北极光则出现在地面以上约120千米的地方。科学家无法确定声音是如何出现的。至今,极光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令人震撼的极光碰撞等现象。随着对太阳和地球磁场的深入了解,人们会发现北极光越来越多的秘密。(选自三联生活周刊,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关于“极光”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极光与地球磁场有着密切联系,而将二者联系起来的第一人是英国天文学家埃德 蒙哈雷,而最早记录北极光的国家是挪威。B.极光是少量的太阳风带电粒子从地磁两极上方的磁层顶进入磁层旋转并向两极沉降,与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碰撞而发出的光芒。C.极光通常发生在距离地面80300千米的高空,绿、蓝、白、红等颜色的极光

6、形成一个椭圆的环形区域,被称之为极光环带。D.极光是会发出声音的,只是在地面上很难听到,记录在案的极光声音类似于“噼啪”声和低沉的轰鸣声,持续时间短暂而微弱。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类能安稳地生活在地球上,不受太阳高能带电粒子的辐射危害,是因为在地球周围有一道被称为天然屏障的地磁层保护着。B.霓虹灯是根据极光的发光原理制造的,将霓虹灯管中封存氖、氩等惰性气体,让电子在其中与它们碰撞,而使后者受激发光。C.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闯入距地80300千米内的大气层时,在不同高度即使碰撞到相同气体分子,气体也可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D.挪威探险家阿蒙森能听到自己呼吸时被冻住的声音,

7、这种“噼啪”声同约翰森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出现强烈极光时听到的一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极光的发生同大气和磁场有关,木星和土星的磁场比地球磁场强很多,这两颗行星的极光比地球上的极光可能更明亮、更绚烂。B.观察极光不光要选择最佳地点,还要选择好时间,极光一般遵循太阳活动的周期,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才是观察极光的好时候。C.布莱克认为阿蒙森等人听到的“噼啪”声不是极光发出的声音,因为在离地面80千米以上的高空接近真空,声音不能传到地面。D.人类尽管很早就有国家记录极光和科学家们研究极光,但是直到现在,如极光的碰撞、极光的声音等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二、古代诗文

8、阅读(3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太学李月生,升宇翁之次子也。翁最富,以缸贮金,里人称之“八缸”。翁寝疾,呼子分金:兄八之,弟二之。月生觖望。翁曰:“我非偏有爱憎,藏有窖镪,必待无多人时,方以畀汝,勿急也。”过数日,翁益弥留。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就床头秘讯之。翁曰:“人生苦乐皆有定数。汝方享妻贤之福,故不宜再助多金,以增汝过。”盖月生妻车氏,最贤,有桓、孟之德,故云。月生固哀之,怒曰:“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月生孝友敦笃,亦即不敢复言。犹冀父复瘥,旦夕可以婉告。无何翁大渐,寻卒。幸兄贤,斋葬之谋,勿与校计。月生又天

9、真烂漫,不较锱铢,且好客善饮,炊黍治具,日促妻三四作,不甚理家人生产。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逾数年家渐落。窘急时,赖兄小周给,不至大困。无何兄以老病卒,益失所助,至绝粮食。春贷秋偿,田所出登场辄尽。乃割亩为活,业益消减。又数年妻及长子相继殂谢,无聊益甚。寻买贩羊者之妻徐,翼得其小阜;而徐性刚烈,日凌藉之,至不敢与亲朋通吊庆礼。忽一夜梦父曰:“今汝所遭,可谓山穷水尽矣。尝许汝窖金,今其可矣。”问:“何在?”曰:“明日畀汝。”醒而异之,犹谓是贫中之积想也。次日发土葺墉,掘得巨金,始悟向言“无多人”,乃死亡将半也。异史氏曰:“月生,余杵臼交,为人朴诚无伪。余兄弟与交,哀乐辄相共。数年来村隔十余里

10、,老死竟不相闻。余偶过其居里,因亦不敢过问之。则月生之苦况,盖有不可明言者矣。忽闻暴得千金,不觉为之鼓舞。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抑何其神哉!”畀:给与 杵臼交:贫贱之交 (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月生固哀之 悲哀B里中无赖窥其懦,辄鱼肉之 欺凌,残害C妻及长子相继殂谢 死亡D醒而异之 感到奇怪 5下列对于文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B孝友,毛传:“善父母为孝,善

11、兄弟为友。”它要求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是古代文化中重要的文明标准。C桓、孟之德指为妇的美德。桓指东汉鲍宣妻桓少君,孟指东汉梁鸿妻孟光。旧时以桓少君、孟光为自甘守贫的贤妻的典型。D异史氏,即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其著作聊斋志异中的自称。聊斋志异许多篇目最后一段都以“异史氏曰”开头,对故事情节作进一步补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月生的父亲是一个富翁,也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在临终之时已经洞察到未来之事,做了周密的安排。B李月生一生豪爽,爱好交游,最后山穷水尽,但是当他落魄之时却无人施以援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态炎凉。C李月生的家是非常和睦的,父慈兄

12、友弟恭,尽管父亲分家产时将大部分分给了兄长,月生对此也能坦然接受。D本文带有明显的鬼神神秘色彩,冥冥之中天注定,人的一生皆有定数,体现了在特定时期人的思想的局限性。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月生虑一旦不虞,觑无人,就床头秘讯之。呜呼!翁临终之治命,昔习闻之,而不意其言皆谶也。(2)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请简要概括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3、6分) 9.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适莽苍者,_,腹犹果然;适百里者,_;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庄周逍遥游) (2)策扶老以流憩,_,_,鸟倦飞而知还。(陶潜归去来兮辞)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王勃腾王阁序)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4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乐做诗词传灯人叶嘉莹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

14、为对象,吟诗作词。叶嘉莹的母亲和姨母也受过良好的旧式教育,而且都在外面教书,她们也常常教叶嘉莹背诵经典。 1941年,叶嘉莹“出于兴趣爱好”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与一般老师只讲书本上的知识不同,顾随讲课时旁征博引。他重在感发而不拘泥于死板的解释说明,有时候一个小时内,甚至一句诗都不讲,却已将诗歌中最具启迪性的妙义讲给大家。叶嘉莹听课时常常极力心追手写,生怕遗漏了老师学问之精要。 叶嘉莹跟从顾随6年,与顾随结下深厚情谊。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又号驼庵)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在去国外之前,叶嘉莹对文学理论并没有很大兴趣,然而,当她接触到西方文学理论后,却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叶嘉莹兴趣大增,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 这种中西融合的理论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