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复习要点概要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066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复习要点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病理学复习要点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病理学复习要点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病理学复习要点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病理学复习要点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复习要点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复习要点概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复习要点 -绪论病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1. 尸体解剖检查2. 活体组织检查(最常用)3. 细胞学检查(二)、 实验病理学研究:1. 动物实验2. 组织和细胞培养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的状态。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的异常。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

2、因和条件,最常见的病因为生物性因素。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 决定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换 (三)、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疾病的经过:潜伏期 前驱期 临床症状明显期 转归期疾病的转归:(一)、康复 1.完全康复 2.不完全康复 (二)、死亡:机体作为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死亡的过程: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生物学死亡期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自主呼吸停止是脑死亡的首要指征。12!病理学复习要点-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化生损伤:

3、细胞和组织遭受不能耐受的有害因子刺激时,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变化。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萎缩的类型:(一)、全身性萎缩 常因营养不良引起 (二)、局部性萎缩 废用性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萎缩在光镜下可见脂褐素(心肌细胞、肝细胞多见)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的过程。化生常发生于上皮组织,也见于间叶组织。鳞状上皮化生最多见变性:细胞损伤后,因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的异常蓄积。细胞水肿:细胞质内水分增多而致细胞体积增大,是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好发于心、肝、肾。肉眼观:病变器官体积增大、包

4、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颜色苍白而浑浊。气球样变性属严重细胞水肿。脂肪变性:非脂肪细胞胞质内出现明显脂肪滴。脂肪滴主要成分为中性脂肪。常发生于肝、心、肾。肝细胞是脂肪代谢的主要部分,最易发生脂肪变。肉眼观:肝体积增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软,切面油腻感。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排列,构成形似虎皮的斑纹,称为“虎斑心”。玻璃样变性:细胞内、结缔组织、细动脉壁在HE染色切片中出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细胞坏死的标志:核固缩 核碎裂 核溶解凝固性坏死与液化性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样坏死好发部位脾、肾、心(缺血性坏死)

5、脑组织肉眼观:坏死区呈灰白或黄白色,干燥、质实固体状。周围可形成一暗红色边缘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光镜下:坏死区细胞结构消失,细胞外形和组织轮廓可保持一段时间。化脓菌感染,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释放水解酶,坏死组织溶解成脓液。病理机制坏死灶因蛋白质变性而凝固含水分和磷脂多,蛋白质成分少,坏死后不易凝固,易被蛋白溶解酶溶解形成半流状物。干酪样坏死:特殊类型的凝固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病。原有的组织结构完全崩解消失,呈一片红染的无定形颗粒状物。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四肢肺、肠、子宫小面狭深的开放伤口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的坏死形式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 分

6、离排出 机化 包裹、钙化机化:肉芽组织代替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凋亡: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由体内外因素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修复:组织缺损后,由邻近健康组织的细胞分裂、增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完全修复:同种细胞修复 纤维性修复:结缔组织修复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肉芽组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嫩芽一期愈合: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手术伤口二期愈合: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病理学复习

7、要点-局部血液循坏障碍充血:局部组织或器官内血液含量增多动脉性充血:“红、肿、热、功能增强”静脉性充血:淤血 “紫、肿、凉、功能降低” 肉眼观:淤血组织及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重量增加。静脉性充血的影响与结局:瘀血性水肿 瘀血性出血 实质细胞损伤 间质增生慢性肺淤血与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病理机制常由左心衰竭所致常由右心衰竭所致肉眼观肺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呈暗红色,质地变实,切开时断面可流出淡红色泡沫状液体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淤血,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可有淡红色的水肿液、红细胞光镜下肝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包膜紧张略增厚,质较实,色暗红,在肝切面上可见红黄相间的网络状花纹肝小叶中

8、央静脉及周围的血窦高度扩张充血,小叶中央区的肝细胞发生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围区的肝细胞因缺氧而发生脂肪变性心力衰竭细胞:慢性肺淤血中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成为心衰细胞槟榔肝:肝细胞脂肪变性区呈灰黄色,而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窦因淤血呈深红色,形似槟榔的切面,称为槟榔肝。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 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的高凝状态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镜下可见)延续性血栓头部延续性血栓体部延续性血栓尾部微循环小血管内血栓的结局:溶解、吸收与脱落 机化与再通 钙化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9、:防止出血和局部感染蔓延 阻塞血管 栓塞心瓣膜变形 出血或休克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现象栓子:造成阻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栓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最常见的是血栓栓子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流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贫血性梗死:常发生在组织结构较致密、侧支循坏不丰富并由终末动脉供血的器官,如心、肾、脾。心、肾、脾组织致密,出血量少,残留的红细胞很快崩解,血红蛋白被溶解吸收,梗死区呈灰白色或灰黄色,故又称白色梗死。出血性梗死:常发生于组织疏松且有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如肺、肠。梗死灶有明显的弥漫性出血,梗死灶呈红色,又称红色梗死。!病理学

10、复习要点-炎症、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最常见的致炎因子为生物性因子,所致炎症称为感染。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血流动力学变化: 细动脉出现迅速短暂的痉挛 细动脉、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多,形成动脉性充血 毛细血管开放和小静脉持续扩张,血流速度由快变慢,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导致静脉充血渗出液与漏出液的区别:渗出液漏出液原因炎症非炎症蛋白量30g/L以上30g/L以下相对密度1.018500*106/L500*106/LPivalta实验阳性阴性凝固性能自凝不自凝外观浑浊澄清渗出液在炎症中的作用: 稀释

11、毒素和有害物质,减轻毒素对组织的损伤 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抗体、补体及溶菌酶,有利于杀伤病原微生物 限制病原微生物扩散,利于白细胞吞噬消灭病原微生物白细胞在炎症局部的作用:吞噬作用 免疫作用 组织损伤作用炎症介质:炎症过程中产生并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又称化学介质急性炎症的分类: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特征,好发于疏松结缔组织、粘膜、皮肤等处纤维素性炎:以渗出物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常见于粘膜、浆膜、肺脏(假膜性炎、白喉属于此类)绒毛心:发生在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搏动,渗出的纤维素在心外摸表面被牵拉成绒毛状,称为绒毛心。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

12、为主蜂窝织炎:发生在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在皮肤、粘膜、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伴脓腔形成,常发生于皮下、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溃疡:皮肤粘膜的脓肿向表面破溃而形成的组织缺损窦道:一个口 瘘管:两个口 疖:单个毛囊 痈:多个疖炎性息肉:粘膜局部、粘膜上皮、腺上皮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成向外突出的带蒂肿物,称为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炎性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称为炎性假瘤炎性肉芽肿: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炎症的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全身:发热外周血白细胞增多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炎症的结局:(一)痊愈(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

13、(二)迁延转为慢性 (三)蔓延扩散:局部蔓延 淋巴道播散 血道播散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细菌不入血入血不繁殖入血大量繁殖入血大量繁殖毒素入血作用可忽略出血点、脾肿大继发性脓肿结核病: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和血沉加快等中毒症状。对人致病的主要为人型、牛型基本病理变化:渗出 增生 变质原发性肺结核病:多发于儿童。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肺的原发病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合称为原发综合征结局:1.愈合 2.播散(淋巴道播散 血道播散 支气管播散)继发性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病变多始发于肺尖部临床类型及病理变化:1. 局灶型肺结核(最早期病变)2. 侵润性肺结核(临床最常见活动性肺结核)3

14、.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可传染)4. 干酪样肺炎(百日痨、奔马痨,预后差)5. 结核球,又称结核瘤6. 结核性脑膜炎肠结核以回盲部最常见,其中增生型需与肿瘤相结合 !病理学复习要点-肿瘤肿瘤: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和分化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白血病不形成肿块)肿瘤的实质:肿瘤细胞的总称 肿瘤的间质: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瘤细胞核的多形性:瘤细胞体积增大,使细胞核与细胞质比例增大。核分裂象增多,出现不对称性、多极性等病理性核分裂象(诊断恶性肿瘤)肿瘤的生长方式: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