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90285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苏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高三第一次学情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巴黎恐怖袭击让人们认识到,现时恐怖主义虽是针对某国具体实施行动,但本质上并不以国家为 。因此,任何 的想法,甚至站在所谓的文明冲突框架下对暴恐采取 政策,到头来将被证明不过是在恐怖名单上的排序比较靠后而已。A界限 隔岸观火 妥协 B界限 隔岸观火 绥靖C界线 置身事外 绥靖 D界线 置身事外 妥协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随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

2、热播,为我国美食食品材料及制作工具市场带来了不可小视的经济效益。B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C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基因工程作为新兴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将带动其它生物新技术。D校庆活动期间,我校高度重视安全教育,采取多种措施做好安全工作,以防止出现校园踩踏事件的发生。3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眼里汪汪泪, 忍到更深枕上流。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

3、中酣。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某人写给一位慕名已久的诗刊编辑的一封信的正文:寄上拙作秋月,望拜读。敝人素喜诗歌,学习之余,附庸风雅,凑成几句,微瑕颇多,但自己不能修改,望您于工作之暇给与斧正并不吝赐教。B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余爷爷,获悉您老病了,家父让我登门探望,未能见面。现敬献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C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大家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拜读过他

4、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儿子,能在百忙之中应邀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D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这次我们专程从全国各地回到母校,给我们精神矍铄的恩师俞老师做寿。俞老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俞老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学生,我们都感到十分高兴5对下面两张问卷调查统计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1)您希望开设礼仪教育的课程吗?选对象项学生市民非常希望1908%11 90%希望6879%5952%不希望520%$来&源:595%无所谓693%2262%(2)您认为礼仪教育的承担者应该是对象选项学生市民家庭2023%

5、2262%学校983%Z$来&源:892%社会462%1113%以上都是6532%5833%A调查显示,在是否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这个问题上,学生与市民中的大多数人都希望开设礼仪教育课程。 B在礼仪教育承担者的问题上,调查显示学生与市民中的多数认为礼仪教育应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 C学生与市民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家庭是最重要的礼仪教育承担者,然后依次为社会和学校。D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与市民对礼仪教育的认识虽有诸多相同之处,但差异也明显,对礼仪教育的需求,学生意愿更强烈。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何氏仆录毛奇龄邑何氏仆方相。何氏两世入御史台,家富。相

6、效犬马走,积赐钱若干缗。何氏中落,出诸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耗敝筋力,凡数岁,贸田园若干。忽谓其弟曰:“吾,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虽然,予固方氏子,予不可不为人后。予弟有子,当后予!”削木,著名字,如既死者,予羡财若干;而以身与田园归何氏焉。王师渡浙江,江上军溃,兵入城,何氏谋走避,而难守者,谓:“相卫家人出城,己主守可乎?”相曰:“不然。郎虽贫,广额丰颐,又何氏也,为众所耳目,恐死,死则家人谁主者?卫家人者,郎也。以辎从、第宅、器仗责奴已矣。”叩头别。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相不告,死。齐于氏曰:“江上军溃时,军无守者,而相独为何氏守其家,可不哀乎?凡人,进事人

7、,退则亦自爱其身。向使相既出,自营其余财,终老于外,谁则厌之?又或者好言致主,指画慷慨,其忠诚似亦可信;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甚或予敌以主者,悲哉!闻方相,亦少愧矣!” (选自西河集卷一一八)【注】邑:浙江萧山,与作者同邑。王师:指清军。齐于氏:作者的号。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氏仆也,将老何氏矣 老:终老B予弟有子,当后予 后:后人C退则亦自爱其身 爱:爱惜D及一旦有急,而阴鬻其事 鬻:出卖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相削了块木牌,写下自己的名字,表示在方家,自己如同已经死了一样。B何家因家道中落,遣散仆人。几年后,方相却带着

8、所买的田园返回了何家。C清军入城,何家主人难以守护家院,就与方相商量,责成方相留下看护。D方相认为何氏相貌不凡,又是世家大族,会被众人关注,性命难保。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相亦以例出,乃发前所赐钱营贩。(4分)资*源%库 城破,诸坊人凡以仆守家,而告其主所者释之。(4分) 9作者刻画了一个“忠诚”的仆人形象,用意是什么?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阅读(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如梦令建康作赵鼎烟雨满江风细,江上危楼独倚。歌罢楚云空,楼下依前流水。迢递,迢递,目送孤鸿千里。【注】赵鼎(10851147),山西闻喜县人,南宋高宗时政治家、名相、词人。小首小令写

9、于春天,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2分) 简要赏析三、四两句的表达效果。(3分) 全词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不思其反。 (诗经氓)定乎内外之分, 。 (庄子逍遥游)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 (郦道元三峡) ,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蜀道难)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无言独上西楼, 。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死生契阔, 。 (诗经邶风击鼓)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老子)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画师洪野施蛰存洪野是个并不十分有名的画

10、家,我认识他,是在一个薄暮,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他的画。我们立刻就很熟识了。他的殷勤,他的率直,我完全中意了。他展示许多国画及洋画给我看,因为是个门外汉,我只能不停地称赞着。他在逊谢了一阵之后,忽然问道:“真的好吗?那么,请教好在什么地方呢?”呸,有这样不客气的主人!我委实回答不上来了。在我的窘急之中,他却大笑起来道:“这些都不中看,这都是抄袭来的,我给你看我的创作。”于是他又去房里捧出七八卷画来。这些都是以洋画的方法画在中国宣纸上的,题材也由刚才的山水花卉之类变成卖花女、敲石子工人、驴车夫这些写实的东西了。我因为看惯了中国纸上的山水花卉和画布上的人物写生,对于他这种合璧的办法,实在有些不能满意,

11、但最后,有一帧题名黄昏的画,却使我和他的意见融合了。虽然仍是用西洋画法画在中国纸上的一个条幅,但因为题材是几羽在初升的月光中飞过屋角上的乌鸦,蓝的天、黄的月、黑的鸦、幽暗的屋角,构成了这一幅朦胧得颇有诗意的画,我大大地称美了。我说:“我还是喜欢这个。”他点点头,微笑道:“我懂得你的趣味了。”后来,我曾经偶然地问他为什么不再在上海担任功课,他摇着头道:“有名无实的事我不愿意干。”这话,在以后的晤谈里,他给了我一些暗示的解释。大约一则是因为上海的学生,对于艺术大都没有忠诚的态度,二则是在上海虽则负了一个艺术教授的美名,但那时的艺术大学都穷得连薪水都发不出,他物质上既无获得,精神上又无安慰,倒不如息

12、影江村,教几个天真的中学生,闲时到野外去写生,或在家中喝一盏黄酒之为安乐了。这样地心境自安于淡泊,画家洪野遂终其生不过一个中学教师。但是他对于艺术,却并没有消极。有一天,他很高兴地对我说:“我的画有几件已经被选入全国美术展览会了。”在参观“全国美展”的时候,我果然看见了他的几幅陈列品,而黄昏亦是其中之一。闭幕之后,一日清晨,他挟了一卷画到学校里来,一看见我,就授给我道:“这个现在可以送给你了。”我展开一看,竟就是那幅我所中意的黄昏。我看画幅背后已经在展览的时候标定了很高的价目,觉得不好意思领受这盛情,正在沉吟之际,他说:“不要紧,你收了罢。我早已要送给你了,因为要等它陈列过一次,所以迟到今天。至于我自己,已经不喜欢它了,我的画最近又改变了。”后来,他又吸收了新艺术理论,突变而为一个纯粹的革命画家了。曾画过几帧反基督教的小品,野外写生的对象,不再是小桥流水,或疏林茅屋了,他专给浚河的农民,或运输砖瓦的匠人们写照了。除了免不掉的应酬敷衍之外,他绝不再画中国画,他曾经招我去看一幅新作,画着一个工头正在机轮旁揪打一个工人。他在贫困的生活中,一个人寂寞地描绘他所同情的人物,直到死。我能够了解他,然而不能接受他,这是我至今还抱愧的。现在他死了,除了寡妇孤儿,以及几帧不受人赞美的画幅以外,一点也没有遗留下什么。社会上也决不会对于他的死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