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讲义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8082222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景物形象讲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学习重点】1.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2积累诗歌相关意象的内涵学习要点一、 概念解析1、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2、 景物类型: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二、 基本思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 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 描

2、摹诗歌图景;3、 剖析作者思想。读诗文找意象析词语悟情感赏技巧三、 试题类型1、 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图景。2、 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四、例题分析1、诗中赏画:概括意境,描摹图景。(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意象与意境:*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题型一:意象类提问方式: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1、了解传统的审

3、美习惯:附:常见意象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 、品格的 。对月思亲,引发 。以折柳表 ,“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以蝉喻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 的象征。以草木繁盛反衬 ,以抒发 的感慨。菊花, 的品质梅花,傲霜斗雪, 松, 莲,表达 梧桐, 的象征杜鹃鸟, 的象征,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 的象征了。鹧鸪鸟, 鸿雁,游子 和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 和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 ”传达“乡思情

4、”;以“ ”传达“隐逸情”;以“ ”传达“诗人的忧愁”;以“ ”传达“相思情苦”;以“ ”传达“闺怨情”;以“ ”传达“惜别情”;以“ ”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 ”传达“悲欢离合情”;以“ ”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 ”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2、明确意象的作用:营造氛围。如琵琶行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借景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塑造背景或环境。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多,

5、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塑造意境。意境是作者描绘自然景物中景物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目的是让读者“临其境”或“入其境”感知境界之妙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等都是意境深远的诗句。衬托人物节气、品质或性格。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格坚毅、情感纯洁等。奠定情感基调。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为全词奠定了凄凉、

6、伤感的基调。以景衬境。这一作用在山水诗中运用最多,如以闹景衬静境“竹喧归浣女”,以动景衬静境“莲动下渔舟”,以暖景衬冷境“日色冷青松”,以亮景衬暗境“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满景衬空境“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物语(或物态)衬心境“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等等。答题示例:例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07广东) 溪亭 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参考答案:清秋,日暮,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例2、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07浙江卷乌衣

7、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月圆 (金)吴激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中吕 山坡羊 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家热。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国;亡,都尽说。注:1、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女子,遂有此作。2、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的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3、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问题: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 之感。例3:阅读

8、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06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1、 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龙”)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 例如: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全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分析意境型.(这是近年常考的一种题型)题型二: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

9、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

10、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套路: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意境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

11、静、幽美、宁谧、婉转等。繁复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 答题示例:例1 西 楼 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什么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6分)【答案】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例2(

12、2004年广东卷)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案:(题干要求紧扣几个意象分析,步骤一“再现画面”可略去)“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步骤二),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步骤三);“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步骤二),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步骤三)。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05年全国卷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