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章整体教学设计(46张)讲义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8060450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宋文章整体教学设计(46张)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唐宋文章整体教学设计(46张)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唐宋文章整体教学设计(46张)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唐宋文章整体教学设计(46张)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唐宋文章整体教学设计(46张)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宋文章整体教学设计(46张)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宋文章整体教学设计(46张)讲义(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宋散文单元 教学设计,言、文、道统一的文言散文教学,入门: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借助注释读懂浅易文言文; 目的: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感受民族语言的魅力;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言”、 “文”并重 ;“文” 、 “道”统一。 语言文字, 篇章结构, 思想意义 艺术特色,言、文、道统一的文言散文教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层面: 文言语感夯实、语篇鉴赏分析、文化视野探究,近两年明显呈现出

2、文言文考查更注重对“文”的真正理解以及对“道”的深层把握。 所以,文言文教学和复习除了落实基本文言知识之外,更多地要引导学生 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言、文、道统一的文言散文教学,唐宋散文单元教材分析,一、关于散文 中国古代散文,早在先秦就蔚为大观。但长期以来,散文或依存于经史,或脱胎于哲学,并没有真正作为一种独立文学体裁而存在。只有到了唐宋,中国古代散文才真正辉煌。 唐宋文风大变,各体齐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散文摆脱了经史哲学的樊篱,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二、唐宋散文之比较,唐文敛;宋文纵; 唐文紧,宋文疏; 唐文雄健奔放,宋文平实晓畅;

3、 唐文奇崛简峭,宋文纡徐含蓄。 大抵唐文峭,宋文平;唐文曲,宋文直;唐文瘦,宋文肥;唐文修辞与立诚并用,而宋人或能立诚,不甚修辞。 袁枚,撰文要表现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八大家的散文特色,韩之雄奇,柳之峻洁,欧之婉曲,曾之醇厚,王之劲峭,老苏之纵肆,大苏之豪放,小苏之澹泊,面目各异。,单元教材分析,前两篇唐代散文,针砭时弊 师说坚持儒家道统,存师卫道。 抑扬讽喻 ,纠正世风。 种树郭橐驼传反对扰民,为政之要 既有儒家保民而王的精神,又暗合道家道法自然的主张,后两篇宋代散文,因事析理 游褒禅山记以小见大,深思慎取 思索治学、人生之路 赤壁之战以史为鉴,“庙算”为上 拨开烟云,重现历史

4、,揭示规律,教 学 设 计,总体设想: 一、工具与人文兼顾,新课与高考并行; 二、基础与难点落实,常规与“花招”并重; 三、体验与积累相伴,文本与延伸共存。,北宋黄晞云:“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师说道济天下,文气浩然,主张“文以载道”的宣言书。 重难点突破之一 课文诵读。作者情感澎湃激烈,爱憎分明,由文生情,由情注文! 重难点突破之二 突出分析“四组对比”。,教学设计,四组对比轻重相形,正反互用,“古之圣人”“今之众人” (态度) “爱其子”“于其身” (做法) “小学”“大遗” (不会学)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 (观念),纵比,自比,自比,递进关系,橫

5、比,思考讨论:本文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根据教学实际决定是否安排这一内容),A、进步性: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确定教师的职能为“传道受业解惑”;二是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三是提出了辨证色彩的师生关系,即“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B、局限性:一是“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体现了“文以明道”的政治服务性,轻视了文艺的独立性和审美性; 二是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求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二、师说拓展延伸补充几篇文章: 柳宗元师友箴答韦中

6、立论师道书 贾平凹我的老师 补充课外练习题: 2014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试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拓展、联系生活: (2)阅读延伸(自编题) 子罕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思想。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也提倡师生平等和教育民主,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或教育感受,谈谈你对这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200字左右,12分),种树郭橐驼传传记为表,寓意为里,婉而多讽,曲笔之妙。,一、重难点突破之一 对比、类比手法,阐明为政不可过繁的为官、治民之道。,重难点突破之二 主客问答,委婉表达作者要讽谏的观点 。 本文

7、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回顾与勾连) 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古代中国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拓展与延伸,1、补充几篇文章:谏太宗十思疏寡人之于国也 2、补充课外练习题:欧阳修伐树记 3、拓展、联系生活: (1)微写作训练(自编题): 营养餐一直是大家比较苦恼的问题,搭配虽“营养”,但味道不够好。如果你需要就营养餐的问题向学校反映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你会如何说呢? 1、可建议学生学习本文中“婉言”的方法,假设出一段与外校同学的“主客对话”,提出意见还有整改措施。既委婉又有力度。 2、提意见时要注意: (1)问题的确存在,不可过度夸大。 (2)注意提意见的方式方法。 (3)改进意见

8、要切实可行。,微写作训练(自编题) 本文所讲的种树道理,对今天的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种树郭橐驼传所讲的道理及本周新闻热点中“野生中华鲟种群面临灭绝危险”的消息,写一篇倡议书,号召同学们能够爱护环境,保护家园。(200字左右),倡 议 书,亲爱的同学们: 近日新闻报道因长江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中华鲟的生存压力,这个繁衍了14亿年的“活化石”种群目前濒临灭绝。同学们,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的明天。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顺应动物的天性,按照自然规律让它们繁衍生息,不再使动物们面临灭绝的危机,我在此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让我们都从小事入手,节约每一滴水,多种一棵树,不乱扔垃圾

9、,不破坏环境,宣传动物保护的知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爱我家园! 高三1班* 2014年9月12日,阅读延伸训练(自编题),(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种树与育人其实有不少相通之处。种树郭橐驼中讲述了郭橐驼看似无奇,实则理深的种树之道,请你就其中最感兴趣(或最认可)的一点,将其移之育人之理,结合社会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00 字左右,12 分) (2)现代社会中教育追求三个基本目的:传承人类文明、为社会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和开掘人的潜能。种树郭橐驼传中“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这一结果说明其在植树时,就注意蕴蓄了树的潜能。请你简单解释为什么说上面这句话能够体现郭橐驼蕴蓄了树的潜能

10、;然后就“开掘人的潜能”这一教育目的,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200 字左右,12 分),【示例】 论及育人,其似种树也,善哉! 橐驼之植其木,顺其性而善之,亦不虑之太甚,移之育人之理亦可。孟子有言“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人之四端生于天,本性也,为人师者当舒其本,固其心,导其志。”然方其本舒其心固其志立,且为之奈何?对曰:“顺其性而育之。生而仁义则全其仁义,生而好礼则育之以礼,生而智则促其学,此自然之理也,方其学也,虽不可虑之太甚,亦不宜弃之不顾,且申之以义理谨之以勤勉引之以玄奥之理,可矣。”,教学“花招”之文言文写作练习,今之育人者则不然,在上者欲定天下学子之一道,为下者格其道,亦欲育其学子于

11、一理,扼其天性,逆其本心。此实龚公笔下之病梅之若也夫哉!中医之理,未尝有可愈百疾之方,故:因人而异。医者事四肢五脏之疾尚如此,况乎人师哉?魏冉学儒,三年无所得,移之于老聃乃成;宰予问五帝德,孔子诛之曰“子非其人也。” 嘻!古之贤者亦达因材施教,因性而学之理,今之为人师者何不悟哉?,【下水文】,近日,余读种树郭橐驼传,思虑万千,夜不能寐。遂披衣而起,徜徉于家门之外。恍惚之间,云横雾斜,但见一耄耋老者将倒,即上前帮扶,忽见其衣褐驼背,甚似橐驼,惊问:“阁下岂非郭老耶?”老者拱手笑曰:“正是,汝何识吾,少年为谁?”吾曰:“在下也,自21世纪来,欲取经于汝,可乎?”老者大奇:“吾何经之有?”吾黯然叹曰

12、:“汝实不知!当日中国教育体制之弊,实为一言难尽也!据闻,吾国之科学大儒钱学森数问:泱泱大国,何以难育创新之人才乎?此问诚耐人寻味。吾一介书生,又何能为哉?今恰逢先生,以子之道,移之教育之理,可乎?”,其正色曰:“教育之理,非吾业也。吾不敢冒言之。然吾居乡,见师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乃无创新人才可育焉。日夜作业,动辄试卷,虽不计其数,而不见效焉,何也?生不胜其烦者甚众。此教育之道,未合其本,生欲学而兴致全无,盖弄巧成拙也!” 吾曰:“先生之言甚合吾意!夫教育之理应合乎其性,然多年未见成效,诚乃此理之不合性也。创新之才必不可或缺,然则此弊何时能改耶?吾师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然一旦深悟其

13、理,必改之!” 其既去,吾然其言而记之。,学生习作,橐驼树也培以故筑以密莳也若子置也若弃顺其天也故移徙不夭早实蕃也不若人之树此所谓蓄其能也吾以为掘人之能于人之发展重也仲永五岁能诗文邑人皆许其能也永终日游于乡里不学于师其能不得掘终泯然众人矣然乐者曰朗朗五岁既冠乎赛未尝止于此深掘其能于大学解其惑于良师年轻而有为享誉乐坛人皆有其能也或弃之或掘之弃之者默默无闻掘之者尽其才得之道可以无悔矣,学生习作,夫郭橐驼有云:“他植者,爱之太思,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彼育树之道与育子之术相通也。余私以为爱其子甚而卒祸之亦甚矣!李天一者,双江之子也。其劣行天下无不闻之。责骂者甚众。其母梦鸽亦见责于民,以其爱

14、子而由其为之。养其骄纵而终狱之也。若非其父母爱(之)甚也,安放天一触法于少耶?若非其父母怜其年幼,难责之也,安放天一服刑于狱耶?故忧之过甚,表言其爱宠,内则为祸也。嗟乎!古之父母溺爱其子而未致其为祸者,未之有也。是故育子之术,非爱甚而善也!,游褒禅山记:于事寓理,论从事出。 思非常之理,得必然之情 。,重难点突破 一个思想者的思想足迹:找出对应关系,学会借题发挥。 游山 (事) 寓理(论) 前洞夷以近游者众(学问平易浅尝辄止者众) 后洞险而远至者少(学问精深处求之不易故至者少) 景色平淡(无价值或价值不大的学问)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博大精深价值大) 游前洞(求平易之学问) 游后洞(求精深之

15、学问) 探险而远之志(求学之志) 随欲出者以怠(在困难前面或因议论而止步者) 游洞之力(求学之力) 物(火把)(求学之客观条件) 仆碑上的文字导致以谬传谬(求学应深思而慎取),重难点突破之二文章的写作技巧分析。,记游详尽曲折,思想斗争波澜起伏,这就为下文抒写心得体会,发表议论,作了自然而然地铺垫过渡,使记游与议论紧密地融合起来。 总观全文,记游为议论提供了条件,而议论则是记游的必然发展。为突出所写重点,作者严于取舍,精于剪裁,善于铺垫过渡的写作技巧,是值得借鉴的。,课外积累、延伸与拓展,1、总结积累素材: 例:在游山途中因轻信随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

16、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人要善假于物 2、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不要单纯夸大某一要素的作用) 3、善假于物,但不要依赖于物等。 2、补充试题:2014年东城二模试题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3、课外拓展延伸: (1)课文第3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 (12分,不少于220字)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第3段的内容,思考“力”“志”“物”三者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