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古养生-经络养生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08049703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2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古养生-经络养生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原古养生-经络养生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原古养生-经络养生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原古养生-经络养生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原古养生-经络养生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古养生-经络养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古养生-经络养生(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古养生经络养生,妙春坊身心灵教育中心 主讲人:朱丽琴,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经络养生 之 刮痧,痧的概念与特征 痧是渗出于血脉之外含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 病理反应为痧象。 皮肤正常反应为痧痕。 痧象包括痧证、痧疹两类。,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刮痧的起源,刮痧是一种民间治疗疾病的方法,最早记载的书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德世医得效方,书中对痧的诊断、治疗有详细介绍。,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刮痧的功效,1.恢复和提高经络的整体调控功能。 2.宣通气血、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3.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 4.增强机体免疫力。,五千年养生

2、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刮痧的临床作用,1.治疗作用:扶正祛邪,可迅速缓解除气滞血瘀、经络气血不畅引起的各种疼痛。 2.保健作用:调整经络气血运行,排除体内毒素,加强新陈代谢,平衡阴阳 。 3.诊断作用:对病位、病程起到早期诊断甚至提前诊断的作用。,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刮痧选区的经络腧穴基础,一、经络与腧穴的基本概念 (一)、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 经络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经脉分正经与奇经。经,径、径路。循环与机体深部。络,网络,运行于机体表浅。 十二正经(手足三阴、手足三阳) 奇经八脉

3、(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 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分成十五别络、浮络、孙络。,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经络的组成(图),十二经脉,名称、分类 命名、根据 循行分布规律 流注次序,十二经脉的命名根据,阴阳代表阴阳属性。 太、少、厥代表经脉的浅深层次。 1.根据经脉在肢体的分部命名 分布在上肢的为手经下肢为足经。 2.跟从经脉与脏腑的隶属关系命名 每一条阳经隶属于腑 每一条阴经隶属于脏 脏腑互为表里,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1.走向,足 三 阳 经,手三阳经,手,腹,手三阴经,胸,头,足三阴经,足,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2.分布规律,十二经脉的

4、流注次序,流注气血沿着一定的经脉运行。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流注次序的规律,1.起于手太阴肺经最后传之于手太阴肺经; 2.两条阳经与两条阴经交替进行连接; 3.阳经和阴经是表里关系交接; 4.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各连接; 5.阴经之间是按太、少、厥依次交接; 6.阳经交接在头面,阴经交接在胸腹面,阴、阳经之间的交接在四肢末端。,督任冲带各自的循行及生理功能,循行部位,督,任,冲,均起于胞中 下出会阴,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行于胸腹正中,上至额部,分为三支,一支与督脉相通 另二支分别与肾胃位并行。,带脉,起于季肋,斜向下至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 带脉下垂至小腹。,一源三岐,指督、任、冲三脉虽然循

5、行分布不同,但都 起于同一部位,然后分三支沿不同方向循行,督任冲带各自的循行及生理功能,生理功能 督脉:总管人体一身之阳气,故称“阳脉之海”。 维系人体的元气,与脑肾髓有密切关系。 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精,称为“阴脉之海”。 与女子妊娠有密切关系。 冲脉:贯穿全身,调节十二经气血,总领十二经气血之要冲,称为“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的诸经,维络腰腹,提系胞胎,固护胎儿。主司女子带下(带下病多与脾不健运,湿浊不化有关),(二)、腧穴 1.概念与分类 腧,输注。穴,个隙、孔隙。腧穴与经脉相通,是经络中气血聚散灌流输注的部位。 腧穴分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 经穴分布于十四经循行路线上。 奇穴

6、为十四经外穴。 阿是穴即疼痛处。 2.特定穴 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膝以下的五输穴(即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和胸、腹、腰、背部的募穴、背俞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和全身经脉的交会穴。,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1).十二经五腧穴和原穴 灵枢.九针十二穴“所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入为合。” 井穴:经气所出的部位,像水的源头,井穴多在手足端也合为“十二井” 荥穴:经穴流行的部位,象潜水流,荥于未深,荥穴多在掌指关或趾关前方; 输穴: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像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输穴多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 经穴:经气正盛而流经过的部位

7、,象通畅的水流,经穴多在外踝关节以上; 合穴: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和于脏腑的部位,象江河之水汇入大海,合穴,在肘关节附近。 原穴: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在腕踝关节附近。十二经,每经一个原穴,合称”十二原”。,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2).络穴 络穴是络脉从经脉上别出的部位。 十五络穴包括:肺经-列缺、心经-通里、心包经-内关、大肠经-偏历、小肠经-支正、三焦经-外关、胃经-丰隆、膀胱经-飞扬、胆经-光明、脾经-公孙、肾经-大钟、肝经-蠡沟、 任脉-鸠尾、督脉-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络穴是络脉分出的地方沟通表里两经,即可治疗本经之疾病,也可治疗与本经相表里的经脉之病 。

8、,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3).郄穴 郄穴是经脉的气血深聚在四肢肘膝以下的空隙部位。 十二经脉各一个郄穴阳跷、阴跷、阳维、阴维脉各一郄穴共十六穴。 肺经-孔最、大肠经-温溜、心包经-郗门、三焦经-会宗、心经-阴郗、小肠经-养老、脾经-地机、胃经-梁丘、肝经-中都、 胆经-外丘、肾经-水泉、膀胱经-金门、 阴维-筑宾、阳维-阳交、阴跷-交信、 阳跷-跗阳。,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4).背俞穴和募穴 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部位。 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大体依脏腑位置而排列,分别用脏腑名称命名。背俞可治疗相关联的内脏疾病,也可治疗内脏相关

9、联的五体五官疾病。 募穴是脏腑经络之气结聚在胸腹的部。五脏六腑共十二募穴。肺-中府、肝-期门、胆-日月、脾-章门、肾-京门、大肠-天枢、心包-膻中、心-巨阙、胃-中脘、三焦-石门、小肠-关元、膀胱-中极。募穴主治性能和被背俞穴有共同之处,在刮痧 过程中经常俞、募配合。,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5).八会穴 八会穴是指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会聚处的八个腧穴。分别是:脏会章门(脾经募穴)、腑会中脘(胃经募穴)、气会膻中(心包募穴)、血会膈俞(膀胱经穴)、筋会阳陵泉(胆经合穴)、脉会太渊(肺经输穴)、骨会大柕(膀胱经穴)、髓会绝骨(胆经穴)。凡属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病变皆可用

10、相关的八会穴治疗。,6).八脉交会穴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肘膝以下的八个腧穴,即公孙、内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即治疗正经病也治疗奇经病。 7).下合穴 下合穴是六腑下合于足三阳经的腧穴。小肠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大肠下合于足阳明胃经的上巨虚三焦下合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膀胱下合于本经的委中,胃下合于本经的足三里,胆下合于本经的阳陵泉。下合穴是治疗六腑疾病的主要穴位。,(三)腧穴的定位方法,定位方法: 1.骨度分寸法 2.体表标志 3.手指同身寸法 4.简易取穴法,刮痧疗法的具体操作,操作方法: 工具:刮痧板、润滑剂。 方法:1.面刮法、2.角刮法、3.点按

11、法 4.拍打法 5.按揉法 6.历刮法 7. 舒理经气法 要领:1.按压力 2.点、线、面相结合 3.刮拭长度(约4-5寸),刮拭的顺序与手法,整体刮拭的顺序是自上而下,先头部、背、腰部或胸、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刮拭顺序。每个部位 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身体左侧,再刮右侧。 手法:补法、泻法、平补平泻法。顺经气而行则补,逆经气而行则泻。 治疗刮痧约25分钟(急性病2次为一疗程,慢性4次为一疗程);保健刮痧约10分钟;,刮痧的慎用症与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证等不宜用泻刮手法,宜用补刮或平法。如出血倾向严重者应暂不用此法。 2.新发

12、生的骨折患部不宜刮痧,须待骨折愈后方可在患处补刮。外科手术疤痕处亦应在两月以后方可局部刮痧。恶性总瘤患者手术后,疤痕局部处慎刮。 3.化脓性炎症、渗液溃烂的局部皮肤表面(如:湿疹、疱疹、疔、疖、痈、疮等病症),以及传染性皮肤病的病变局部禁刮。 4.原因不明的肿块及恶性肿瘤部位禁刮,可在肿瘤部位周围进行补刮。 5.妇女月经期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注意事项,1.治疗刮痧时要避风和注意保暖。 2.治疗刮痧后饮热水一杯。 3.注意不同类的皮肤病的刮拭方法:皮损处干燥、无炎证、渗液、溃烂者(如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牛皮鲜等症) ,皮肤即皮下无疼痛性的良性结节部位,可直接刮。 4.糖尿病及下肢静脉

13、曲张者刮拭方法: 糖尿病患者皮肤抵抗力减低,血管脆性增加,不宜用泻刮。下肢静脉曲张局部及下肢浮肿者,宜用补刮法或平刮法从肢体末端向近端刮,以促进血液循环。,保健刮痧,预防和间接致病:按整体刮拭的顺序-自上而下,先头部、背、腰部或胸、腹部,后四肢。背腰部及胸腹部可根据病情决定刮拭顺序。每个部位 先刮阳经,再刮阴经,先刮身体左侧,再刮右侧。 循经刮拭。 穴位刮拭。,刮痧减肥,方法与步骤 减肥刮痧力度适中,每天1-2次。若按力大、刮拭时间长,必须涂刮痧润滑剂保护皮肤。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俞、脾俞、肾俞。 胸腹部:任脉-膻中、中脘、关元。 上肢:肺经-双侧孔最至列缺:大肠经-双侧曲池。 下肢:胃经-双侧丰隆;脾经-双侧三阴交。,刮痧美容,方法与步骤 用刮板凹陷边缘在面部按肌肉走向朝一个方向刮拭,每天一次,手法宜轻,皮肤微热稍红晕即可。 前额部位:分别由中间向左右两边刮。 外眼角部位:从胆经童子髎向耳方发际处刮。 眼睛周围:从膀胱经睛明沿上眼眶经鱼腰向胆经童子髎刮拭,再从睛明沿下眼眶经撑泣向童子髎刮拭。 口唇部:从督脉人中及任脉承浆分别向两侧胃经地仓刮拭。 下颌部位:从胃经大迎分别斜向下方刮至两侧颊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