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数字逻辑基础课件chapter+1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07884359 上传时间:2019-10-21 格式:PDF 页数:81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旦数字逻辑基础课件chapter+1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复旦数字逻辑基础课件chapter+1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复旦数字逻辑基础课件chapter+1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复旦数字逻辑基础课件chapter+1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复旦数字逻辑基础课件chapter+1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旦数字逻辑基础课件chapter+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旦数字逻辑基础课件chapter+1(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章 逻辑代数基础 范益波 2014.92014.9 Video Image Processing (VIP) Research Group Fudan 本章内容 如何用0、1来描述逻辑关系? 如何通过简单逻辑构建复杂逻辑? 逻辑可以“化简”么? 逻辑的终极构件“与”“非” 本章要求 掌握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基本定理 逻辑函数的各种表达方式 掌握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 1.1 逻辑代数概述 二值逻辑:逻辑关系中的条件和结论只取对立的两个值, 例如是和非、对和错、真和假等等。 在逻辑代数中,通常用“1”代表“真”,用“0”代表“假”。 二值逻辑的“1”与“0”是逻辑概念,仅代表真与假,没有数 量大

2、小。 在数字逻辑中,有时也用“1”与“0”表示二进制数。这仅仅 是一种代码,实际的运算规律还是依照逻辑运算进行。 逻辑函数 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描述一个逻辑关系问题 逻辑条件 输入变量(自变量) 逻辑结论 输出变量(因变量) ),(BAfY 举例:用A表示是否有空闲,B表示是否有电影票,Y表示是 否去看电影,Y=f(A,B)表示三者逻辑关系。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真值表 逻辑函数 逻辑图 卡诺图 硬件描述语言(HDL) 以上5种表示方法可以相互转换,各有特定用途 真值表 真值表:将逻辑关系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出来。N个输入变 量时,有2N种可能的输入组合,每种组合对应一行。这样 逐一列出逻辑函数逻辑

3、值的表格,称为该逻辑函数的真值 表(truth table) A B Y ABY 000 010 100 111 例:看电影问题 的逻辑真值表 逻辑函数:基本逻辑运算 与(AND) Y = A B 或(OR) Y = A + B 非(NOT) = AA A + B A B 可简记为AB “与” 运算 ABY = A B 000 010 100 111 A B Y 只有参与运算的所有输 入变量都为“真”,运 算结果才为“真”。 “或” 运算 ABY = AB 000 011 101 111 B A Y 只要任一参与运算的 输入变量为“真”, 运算结果即为“真”。 “非”运算 AY 01 10 A

4、 A Y 运算结果是输入变 量的相反值。 = 三种基本运算的优先级 逻辑非的优先级最高 逻辑与的优先级其次 逻辑或的优先级最低 可以用加括号的方法来改变运算顺序。不引起误 解的情况下可省略括号。 例如: YABCD 反函数 两个逻辑函数互为反函数,是指两个逻辑函数对 于输入变量的任意取值,其输出逻辑值都相反。 下面真值表中 F 和 G 互为反函数。 ABF(A,B)G(A,B) 0001 0101 1001 1110 复合逻辑运算 1. 与非 2. 或非 3. 异或 4. 同或 Y = AB= + 可用穷举法验证异或、同或的上述等式。 = = + = + = 练习:画真值表,验证异或、同或的等

5、式是否正确。 复合逻辑运算的真值表 ABAB 001101 011010 101010 110001 + 逻辑图:基本逻辑单元 所有逻辑常量 “ 1 ”、“ 0 ” 交换; 所有逻辑变量取反; 不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 得到的逻辑函数是原来逻辑函数的反函数。 例: 例:利用反演定理可方便地 写出反函数. 参考书p9.是反演律的推广是反演律的推广 = + + 0 = ( + )( + ) 1 对偶定理 对偶关系:逻辑符号“ + ”和“” 逻辑常量“ 1 ”和“ 0 ” 对偶式:所有逻辑符号“ + ”“”交换 所有逻辑常量“ 1 ”“ 0 ”交换 若两个函数相等,则由他们的对偶式形成的两个函 数也相

6、等。 例:若 则 利用对偶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记忆逻辑公式。另外,在证明某些复杂的逻辑 等式时,有时通过证明它们的对偶式来完成可能更方便。 ( + ) = + + 0 + = ( + )( + ) 1 注意点 反演定理:描述原函数和反函数的关系(两个函数 之间的关系) 对偶定理:描述原函数构成的逻辑等式和对偶函数 构成的逻辑等式的关系(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逻辑函数的反函数和对偶函数 是不同的 常用逻辑恒等式 上述恒等式的简要证明,参考书p8. 一、吸收律 ,() ,() , ,()() AABAA ABA AABABA ABAB A ABABAABAB ABABBAB ABB

7、 上述恒等式的简要证明,参考书p8. 二、冗余律 ()()()()() ()()()()() ABACBCABAC AB AC BCAB AC ABACBCDABAC AB AC BCDAB AC 1.3 逻辑函数的化简与形式转换 目标函数形式(原因:实际电路的需要) 与或形式 或与形式 与非与非形式 或非或非形式 与或非形式 混合形式 目标函数的要求 逻辑电路的数量最少(面积约束) 逻辑电路的级数最少(速度约束) 输入端的数量最少(混合约束) 电路稳定可靠 (避免竞争冒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定 代数法化简逻辑函数 公式法化简可以适用于任何场合,但是通 常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8、需要敏锐的观察 力和一定的技巧。 最常用的化简手段是吸收律、冗余律和反 演律。 代数法化简的例子 () 例一、化简函数 解:利用,将原式化简: YABCABCAB ABABA YABCABCAB ABAB B 其它证明:例如把(ab)反使用反演定理。 () () 例二、化简函数 解:利用反演律和,将原式化简 YABACDBCD ABAA YABACDBCD ABAB CD ABABCD AB AB 1 ()() ()()() 例三、化简函数 解:利用,在原式中添加一些项,然后化简 YABBCBCAB AA YABBCAA BCAB CC ABBCABCABCABCABC ABABCBCABCA

9、BCABC ABBCAC 例1-7到例1-17,参考书p18-p19 其它证明:例如把(abc)反使用反演定理。 0 () () 例四、化简函数 解:利用,在原式中添加一些项,然后化简 YABCABC AB A A YAB ABABCABC AB AB ABCABC AB AB ABCABC ABABC 逻辑函数形式转换的例子 “与或”变“或与”:先取对偶式变或与,再利用分配律变与或,再对偶成或与 例1-17 *() () ( *)* ()()()() 以逻辑函数为例: 例一、将“与或”函数化为“或与”式 利用对偶定理实现之: YABCD YABCD ACBCADBD YY AC BCAD B

10、D “与“与- -或”变“与或”变“与- -非”,利用两次求反非”,利用两次求反 例二、将“与或”函数 转化为“与非与非”式 利用两次求反,将原式转换: YABCD YABCD AB CD “与“与- -或”或”变“或变“或- -非”非”,利用对偶变或与,两利用对偶变或与,两次求反次求反 ( *)* ()()()() ()()()() ()()()() 例三、将“与或”函数 化为“或非或非”式 解:先利用对偶定理变成“或与”式,再两次求反 YABCD YY AC BCAD BD AC BCAD BD ACBCADBD () () 例四、将“与或”函数 化为“与或非”式 解:利用两次求反,将原式

11、转换 YABCD YABCD AB CD ABCD ACB CA DB D “与“与- -或”变“与或”变“与- -或或- -非非”,两,两次求次求反,底部展开反,底部展开 变换总结: “与或”变“与非” “或与”变“或非” “与或”变“或与” “或与”变“与或” “与或”变“或非” “或与”变“与非” “与或”变“与或非” 练习: 写出同或函数的与或、或与、与非、或 非、与或非式表达 逻辑函数的卡诺图表示和卡诺图化简法 特点 图形化简法 标准的表达方式 规律的化简过程 变量数目有限制(最多56个) 最小项 ()f abcabcabcabc abc abc abc 在n个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中,

12、若m为包含n个因子 的乘积项(逻辑与),且其中每个逻辑变量都以 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并仅仅出现一次, 则称m为这n个变量的最小项。 例: 记为m2 记为m5 记为m7 最大项 在n个逻辑变量的逻辑函数中,若M为包含n个因子 的和项(逻辑或),且其中每个逻辑变量都以原 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并仅仅出现一次, 则称M为这n个变量的最大项。 例: 记为M2 记为M5 记为M7 ()()()()f abcabcabcabc abc abc abc 最小项与最大项的比较 以3变量函数为例 00 11 22 33 44 55 66 77 最小项:最大项: 最小项:最大项: 最小项:最大项: 最

13、小项:最大项: 最小项:最大项: 最小项:最大项: 最小项:最大项: 最小项:最大项: mA B CMABC mA B CMABC mA B CMABC mA B CMABC mA B CMABC mA B CMABC mA B CMABC mA B CMABC 最小项和最大项的性质 对于一个具有 n 个变量的逻辑问题,在输入变量 的任意一种取值情况下,总有: 一、必有且仅有一个最小项的逻辑值为1;必有且仅 有一个最大项的逻辑值为0。 二、任意2个不同的最小项之积为0;任意两个不同的 最大项之和为1。 = 0,+ = 1 三、全体最小项之和为1;全体最大项之积为0。 四、下标相同的最大项和最小

14、项互补。 反演反演定理定理 p13p13 =0 21 = 1, =0 21 = 0 = 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表达式 最小项之和形式,简称为积之和(SOP)形式 最大项之积形式,简称为和之积(POS)形式 (1,2,.,) = 0 21 ,01 (1,2,.,) = 0 21 + ,01 标准表达式的关系 性质1、一个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逻辑表达式之间,存 在以下关系: 若则 性质2、一个逻辑函数与其反函数的逻辑表达式之间, 存在以下关系: 若则 练习:给出最小项表示,写出最大项表示、写出反函数表示等。 P14, 例1-4 反演定理证明两个反演定理证明两个性质性质 p14p14 = = 其中 = = 将逻辑函数化成标准形式 要求按积之和形式展开函数,可以将非最小项的积项 乘以形如的项,其中A 是那个非最小项的积 项中缺少的输入变量,然后展开,最后合并相同的最 小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