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566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3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河流的地貌发育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学会通过示意图,判断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明确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的关系。2.了解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种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3.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1)形成:河流在流动过程中,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而形成的地貌。(2)河流的不同发育阶段,河流侵蚀作用和地貌特点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2.

2、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堆积而成。(2)冲积平原三种地貌类型的位置和形成类型位置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山前由洪(冲)积扇不断扩大,彼此相互联合而成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由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而成三角洲平原河流入海处泥沙堆积而成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形成(1)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3)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2聚落规模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2)山区河谷中: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冲积平原地区都是聚落分布的密集区?答案不是。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

3、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河流地貌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按照成因,可分为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有重要意义。(1)三种流水侵蚀形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据此完成以下内容。三种侵蚀形式及其成因的差异形式概念时段坡度流速_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河流发育_大快下蚀垂直于_的侵蚀河谷发育初期大侧蚀垂直于两侧_的侵蚀河谷发育中后期小发生河段及作用结

4、果的差异答案(1)溯源初期地面快河岸慢下蚀侧蚀侧蚀(2)三种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机制和特点有何不同?完成下表。图示及特点类型示意图地貌特点_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_,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_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_,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_状分布答案洪积冲积降低河漫滩稠密放射河流的凹岸和凸岸(1)凹岸、凸岸的判断(如下图)(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

5、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3)凹岸、凸岸的应用河流两岸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判断如果是较平直的河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如果是弯曲河道,受流水惯性影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则河道中各地受侵蚀作用明显的是,受堆积作用明显的是。读下面两幅景观图,完成12题。1关于图甲和图乙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貌类型都是河流侵蚀地貌B图甲中河谷的横剖面呈槽型C图乙凹岸侵蚀较强,凸岸堆积较强D图甲河段没有堆积作用,图乙河段没有侵蚀作用2形成图甲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答案1.C2.B解析第

6、1题,根据图示名称和展示的景观可以判断,图甲是侵蚀地貌,河谷横剖面呈“V”型;图乙是堆积地貌。不同河段受到的主要外力不同,但不是说某一河段只受某一种外力作用。上游河段主要是受侵蚀作用,但堆积作用在局部地势低洼处也存在;下游河段主要受堆积作用,但是也在不同的岸边(如凹岸)或者河床较高地段受侵蚀作用。第2题,长江三峡山高谷深,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不断上升,河水强烈下切,导致河谷不断加深,因此主要的外力作用是河流的下蚀作用。探究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庐山桑落洲胡玢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1)“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河流的凹岸

7、还是凸岸?(2)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哪一河段?答案(1)河流凸岸流水堆积作用明显,适合建“新住处”。(2)由诗中“桑落洲”“平沙”等可知,该处河流堆积作用显著,多冲积沙洲,应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高原地区山区平原地区河流地貌深切的河谷山前的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冲积平原对聚落的影响大多呈带状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雅鲁藏布江河谷,聚落分布呈狭长的带状分布于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有的呈条带状或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沿河发展,形成沿河聚落带;有的沿海岸发展,形成沿海岸聚落带原因发育于其上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气温较高,两岸

8、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并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读图,回答34题。3在a、c两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堆积地貌是()A洪(冲)积扇、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三角洲C河漫滩平原、三角洲D三角洲、河漫滩平原4a区建于河流上游地势较低处,b、c、d区建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其原因是()A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高的平坦之处,利于人类定居B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减少河流洪水的威胁Cb、c、d区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势较高处,容易获取淡水资源Da区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较平坦处,有利于引用

9、河流淡水答案3.A4.B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位于河流流出山谷口的开阔地带,最有可能发育洪(冲)积扇;c处位于河流开阔的干流地区,可能会形成河漫滩平原。第4题,a区聚落建在上游地势较低平的河谷地带,温度适宜且耕作方便,便于定居;而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水,为减少其对生存的威胁,居民区多选在地势较高处。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a,b,cBb,a,cCc,b,aDc,a,b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搬运、侵蚀D搬运、堆积、侵蚀答案1.D2.A解析

10、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完成34题。3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AA地为槽型河谷B乙地比甲地河流的侵蚀作用强CC地为河漫滩平原DB地为三角洲平原4C地比A地更易发展为城市,是因为C地()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地势平坦开阔ABCD答案3.B4.C解析第3题,A为“V”型谷,C为河口三角洲,B为河漫滩平原。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乙地位于河流

11、的右岸,侵蚀作用明显,甲地位于左岸,堆积作用强烈。第4题,A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交通不便,地形复杂。C地临海,且位于河口,江海联运方便,地势平坦开阔。5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黄淮海平原地形特征。(2)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有学者研究发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历史上曾有加快的趋势,试分析其成因。答案(1)平原面积广阔,平原上有丘陵、山地分布;地势总体特点是西高东低,西部是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中东部是冲积低平原;沿海

12、地区海岸线曲折。(2)分布特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沉积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进入地壳下沉的冲积平原,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变慢;搬运能力减弱,促使从黄土高原带来的大量物质以山口为顶点向外逐渐沉积下来;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3)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历史上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黄河含沙量日益增加,下游河床抬高,造成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黄河的凌汛也会导致黄河下游决堤,使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13、课时作业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3题。1图示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河流的()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溶蚀作用堆积作用ABCD2乙图所示地形剖面对应甲图中的()ABCD3河谷从发育初期到成熟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河流的侧蚀作用减弱,下蚀作用加强B河流在凹岸堆积,在凸岸侵蚀C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展宽D河谷横剖面由“U”形变为“V”形答案1.D2.C3.C解析第1题,图示河流形成曲流,并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项正确。第2题,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C项正确。第3题,河谷在发育过程中,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下蚀作用减弱。A项错误。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B项错误。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使河谷

14、展宽。C项正确。河谷横剖面由“V”形变为“U”形。D项错误。(2016泉州一中期末)下列图中,图1是“河流某段的平面示意图”,图2中甲、乙、丙、丁是“沿AB作的河床剖面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读图完成45题。4甲、乙、丙、丁四图中,河床形态和水流状况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5关于该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AA岸为凸岸,以侵蚀为主BA岸为凹岸,以堆积为主CB岸为凸岸,以堆积为主DB岸为凹岸,以侵蚀为主答案4.B5.D解析第4题,A为凸岸,河岸较缓,B为凹岸,河岸较陡,垂直水流向下,由此可知乙图正确。第5题,河流A岸为凸岸,以堆积为主,B岸为凹岸,以侵蚀为主。下图示意长江口部分沙岛群演变过程。读图,完成68题。618801945年,、四处侵蚀速率大于堆积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