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481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滴系列七年级生物下册3.5.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2课时教案新版济南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时:1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联系和区别(重点)(2)理解与语言文字有关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所特有的。(难点)(3)能例举出典型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活动。2.能力目标(1)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重点、难点)(2)探究某种动物条件反射的过程,能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情感目标 感受合作学习带给每个成员的愉悦。学情分析: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判断哪些生命现象属于反射活动,说出其反射弧各部分的具体名称。但学生还不知道不同的反射活动之间的本质区别。本

2、节课就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完成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采用“激趣探究”教学法,采取各教学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时间和空间。从生活中的现象和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反射活动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这就使学生很容易从自身出发、从实际出发去理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所以通过给出大量实例,让学生去分析、比较不同反射活动的本质区别,并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进一步掌握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是完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最终通过由学生举例、归类的方式,便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3、 教师准备:巴普洛夫建立条件反射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训练动物建立条件反射的实例。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知新(2分钟)复习提问:1、 什么叫反射?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哪五部分?回顾前面有关知识,尝试回答:生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生2: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贯通,紧密联系。创设情境提出问题3分钟师: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真好!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游戏,“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听口令,说倒话”提出问题:这两个

4、游戏是不是属于反射活动?师:大家能不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属于反射活动的例子?导入语:刚才大家举出的现象都属于反射,生物学为了方便研究反射活动,把反射分为两类,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这两种反射有没有区别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探究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第二课时。(板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生1:是反射。学生举例生1:谈虎色变生2:初生婴儿会吃奶生3:听到别人谈“山楂”的字样时,也能引起唾液分泌。运用小游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继续探究新知的兴趣,还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20分钟知识点一:非条件反射1、课件呈现膝跳反射的示意图,小组内回顾思考下列问题:(1

5、)膝跳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怎样的?(2)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哪里?过渡语: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好!膝跳反射,属于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这类反射就属于非条件反射。那什么是非条件反射呢?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7页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非条件反射?(2)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哪里?(3)你还能举出哪些非条件反射的例子?3、缩手反射过程手上皮肤热觉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肌肉(效应器)师:像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等这些反射,不受大脑控制,是简单的,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就这类反射而言,只要出现

6、刺激,正常的人,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当你们听到上课铃声,都会迅速走进教室,这也是反射,这种反射是不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过渡语: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听到铃声走进教室,这种反射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的。这类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那什么是条件反射呢?下面我们就以巴甫洛夫的实验为例探究狗的条件反射是如何建立的?知识点二:条件反射1.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88页巴普洛夫经典实验,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狗在吃食物时分泌唾液,这是一种什么反射?食物为什么刺激?(2) 只给铃声,狗不分泌唾液,说明此时铃声与唾液分泌无关,此时的铃声属于什么刺激?(3) 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7、4)铃声一响,即使不给狗食物,狗也分泌唾液。此时狗对铃声建立了分泌唾液,属于什么反射?2.指导学生观看巴普洛夫实验视频,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 你认为这个条件反射的建立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2) 假如我们继续做这个实验,总是给狗铃声,而不给食物,那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3) 如果你想使狗重新再建立这种条件反射,你应该怎么办?精讲点拨:同学们讨回答地很精彩!狗在进食时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最初给狗以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唾液的分泌,这是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当铃声刺激与食物多次刺激以后,铃声就成了狗进食的信号,从而引起了唾液的分泌。“铃声-唾液分泌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过渡语:条件反射和非

8、条件反射有何不同呢?哪一种反射对生物的生存更有利呢? 2.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8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哪里?(3)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相比,具有哪些特点?(4)条件反射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精讲点拨:由此可以看出,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都是由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转变而来的。建立条件反射具有提高人和动物适应环境能力的意义。所能建立的条件反射水平越高,适应环境的生活能力也必然越强。过渡语:我们学习了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大家能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走进生活:你也有过训练小动物的经验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9、过渡语:人类在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上比所有其他动物都强。在这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知识点三: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这三种情况能否称为反射?如果能的话,这三种反射有什么区别呢?吃杏分泌唾液看杏分泌唾液(杏的颜色、形状、气味)谈杏(语音)师:人在吃杏、看杏、谈杏时都分泌唾液,这些活动有什么区别?学生:当人吃杏时,就会发生唾液腺分泌唾液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看杏分泌唾液是具体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谈杏杏分泌唾液是抽象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3课件展示:狗吃骨头、看骨头、谈骨头的flash动画,提出问题:“哪一过程是虚构的?为什么?进一步追问: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与动物的有何差别?精讲点拨:人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

10、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最突出特征。师:大家还能不能举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的例子?总结:区别人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不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要看完成这一反射神经中枢有没有语言中枢的参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回顾膝跳反射的过程:生1: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生2: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的灰质内。生:应该是生来就有的反射。认真阅读教材,从中提炼信息。生1: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这类反射叫做非条件反射。生2: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生3:缩手反射、眨眼反射、吮吸反射都属于非条件反射。学生思考后回答:生1:这种反射不是生

11、来就有的,而是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积累的。生2:这种反射应该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学生认真观看实验,分析思考,回答问题。生1:狗在吃食物时分泌唾液,这是一种非条件反射,食物为非条件刺激。生2:只给铃声,狗不分泌唾液,说明此时铃声与唾液分泌无关,此时的铃声是无关刺激。生3: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即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生4:铃声一响,即使不给狗食物,狗也分泌唾液。这属于条件反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激的烈讨论,小组长代表汇报。生1: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是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反射”的重要条件。生2:狗不会分泌唾液。生3:先摇铃,再给狗食物,狗分泌唾液,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学生认真的倾听,并标记重要知识点。生1:条件反射对生物更有利。认真阅读教材,思考并回答问题。生1:条件反射是在后天的学习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2: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生3:条件反射具有后天性;条件反射要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才能建立起来。生4:条件反射的建立,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