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104103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703720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10410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10410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10410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10410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10410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1041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201904210410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地理试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60分1、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下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气象变化C森林被破坏 D围湖造田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读澳大利亚西部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4题。3图中自然景观从ZYX的变化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D.垂

2、直地域分异规律4珀斯所属的陆地自然带类型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荒漠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下图是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57题。5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A西风带控制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6图中序号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7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下图为“某国1940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89题。8该国在图

3、示时间段内,人口最多的年份可能是()A1970年 B1985年C2005年 D2013年9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A限制人口迁移 B提高教育水平 C提倡早婚 D鼓励生育解放初期我国实行鼓励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2013年11月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二孩政策。下图为“我国19492014年出生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011题。10有不少学者曾预言2013年以后会出现第四次婴儿潮,但并未出现,原因可能是()育龄妇女教育程度提高 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育龄妇女人数少 抚养成本太高A B C D11若第四次婴儿潮在201

4、62020年之间如期而至,其后几年内就业人数增加的职业是()A中学老师 B建筑设计师 C外科医生 D家政护理人员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 (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年为统计单位),回答12-13题。12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是当地( )A收入水平高, B远离东部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13图中能够反映的省际人口迁移状况是( )A迁入率最大值小于迁出率最大值B净迁移率小于-5%的省(市、区)多C净迁移率大于10%的省(市、区)少 D所有省(市、区)的迁入率均大于迁出率14下图为某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其中期和期增长模式是()A传统型、原

5、始型B原始型、传统型C.原始型、现代型 D传统型、现代型1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一个国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D科技发展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16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等功能分区。右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A 和B.和 B 和 D和下图为某特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各类土地付租能力与该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17a、b、c城市功能分区分别可能是 ( )A工业区、住宅区和商业区 B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C住宅区、商业区

6、和工业区 D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18图中b1、b2功能区相同,但级别不同,在b2地区发展该功能区的原因是( )A位于城市工业区附近,工人上下班较方便B位于农耕区附近,乳肉蛋食品丰富C靠近景点和林地,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D位于背风坡,空气湿度小,日照多19.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2021题。20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C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2

7、1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A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C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市19802012年间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新建城区面积变化(相对上一年)水平示意图。读图,完成第22-23题。22. 19802012年间,该城市市区人口、城镇化水平与新建成区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 城镇化水平有的年份升高,有的年份下降 市区人口基本没有变化 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都有增加的趋势A. B. C. D.23.19802012年间,该市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8、耕地面积减少 失业人口增多 商业服务的地域范围扩大 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A.B.C.D.下图是“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读图完成2425题。24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照 B热量 C水源 D土壤25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A水源充足 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 D热量条件26.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大农场,其农业地域类型对应图中的()A 甲 B 乙C 丙 D 丁27.M地的农业地域类型()A 集约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B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低C 劳动力投入多,单位产值高D 精耕细作,专业化程度高28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图中A地区近年来已

9、成为我国重要的葡萄酒酿造业原料生产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葡萄种植的自然条件是()A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B气候干旱,降水稀少C冰川融水丰富,灌溉便利D平原广阔,黑土肥沃29.下图是“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关于该农业地域正确叙述是()A 小麦种植业和牧牛业混合经营B 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低C 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强D 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30泰国大米连续6年稳居世界出口量第一,由此赢得“世界米仓”的桂冠。泰国水稻种植的优越区位条件是()平原面积广,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方便农业劳动力充足A BC D第II卷(非选择题)40分

10、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31.下图为“北半球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1)图中表示同一种陆地自然带的两个字母是_ (填字母),其中位于大陆东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 气候,位于大陆西岸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_ 气候。(2)图中两个字母表示的陆地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相同的是_(填字母)。(3) DCBA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的。(4) HEF的更替,体现了陆地自然带_规律,它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的。(5)D自然带的名称是 ,G自然带的名称是 。32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10分)面积

11、(104km2)人口数(万)出生率(%)死亡率(%)人均GDP(美元)65岁人口所占比重1995年2005年A283 0002 5002.30.81 0006%B1.61 5002 0000.91.15 00011%(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其人口增长模式为 ,该地的人口问题是 ,解决的措施 。(4分)(2)人口增长较快的地区是 ,针对人口问题该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2分)(3)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1分)A自然环境 B经济 C家庭婚姻 D求学(4)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 地。(1分)(5)简述人口迁移可能对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12、。(2分)33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看,_区的土地利用属于公共事业用地,各功能区中_区占地面积最大。(2分)(2)现拟在、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最佳选址是_,试简述其理由。(3分)(3)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从环境角度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2分)(4)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东北部(方案一)和西南部(方案二)两种选址方案,你支持哪一种?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34.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和“美国的农业区划图(丙)”,回答问题。(1) 分析图乙农业地域发展的区位优势。(3分)(2)为了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结合我国牧区的发展现状,图甲中我国内蒙古牧区应借鉴图乙牧区的哪些有效措施?(3分)(3)图丙中B地的农作物是 ;D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和 。(4分)高一地理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