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课((1)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70205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课((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课((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课((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课((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课((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课((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5课((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单元结构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 的价值的阐述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西方人文主义的复兴 第7课 启蒙运动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理性主义,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一个长着狮子躯干、女人头面的有翼怪兽(如图)。它坐在忒拜城附近的悬崖上,向过路人出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如果路人猜不出,就被害死。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斯芬克斯羞惭跳崖而死。 这则古希腊神话传说,折射了古希腊对“人”自身的思考。,请思考:希腊思想家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呢

2、?,课程标准 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内涵。 课标分解 1.列举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2.分析人文主义的内涵。,一、智者学派,(3)古希腊经济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智者学派的价值,首先,智者们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他们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其次,他们首次把思想本身作为认识的对象,并且已经开始批判性地考察思想的条件、可能性和限度;最后,他们能用一种非常理性的态度审视道德的价值标准,并从而为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处理伦理问题并把它纳入到一个合乎逻辑的哲学体系中提供了可能性。 德施杜里希 世界哲学史,他们以极端

3、的和否定的方式提出了一个使后来的哲学家们必须直面的难题,这就是具有普遍性的知识是否可能的问题。 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苏格拉底所面对的问题 张志伟 西方哲学十五讲,学生问:“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老师答:“这里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根据材料,这位老师最有可能是谁?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如何评价? 提示: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评价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积极作用:

4、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他们的思想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消极作用: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否认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同智术之士最不同的一点就是他追求真理,不是为辩论而辩论。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我感谢天地,首先因为我生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头不能讲话的动物;其次是因为我生就是一个男

5、人,而不是一个女人;再次是因为我生就是一个希腊人,而不是一个外国人;最后是因为我是一个出生在苏格拉底有生之年的雅典人。 柏拉图,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的思想,(4)政治思想:支持寡头政治,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全球通史记载:“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出于对智者学派的主张“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的“担心”,苏格拉底做了怎样的补充和纠正? 提示:强调美德即知识。,他心目中的优秀个人应具备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等必要素质。,得出“知识即德性,无知即罪恶”、“无人有意作 恶”的结论,苏格拉

6、底所关注的从来都是活生生的站在他面前的人,而不是概念化的抽象的人。我们必须认识到,苏格拉底是一个对人类满怀热爱和信任的教育者,而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教师。他是一种巨大的摇撼力量,是一阵再也无法平息下来的骚动不安。 我们真正想说明的是,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够对后世产生影响,更多的是因为他那种历经千年而经久不衰的独特的人格魅力,而并不是因为他的思想,他的人格和他这个人一起被写进了人类的历史,自那以后,便成为一种影响越来越深远的文化力量,这就是人们普遍倡导那种基于自身内部的坚定独立的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是“苏格拉底的神圣信条”,做一个内心自由的人,为了自己而向善。 德施杜里希 世界哲学史,三、柏拉图和亚

7、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由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构成,正义的人必须让理性统治激情,由激情抑制欲望。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所以,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己,努力劳动。如果这三个阶层各自具备了自己的德性,各司其职,不相僭越,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否则便是不正义。 张志伟 西方哲学十五讲,亚里士多德(前384前 322):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为现代许 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使哲 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真理高于一切,提出了“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名言。 历史影响:亚里士多德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提示: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人文主义是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考点一 希腊人文主义的内涵,突破依据:本考点为课标要求内容,角度 从希腊人文主义的内涵角度突破,【示范1】

9、,古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个观点蕴含的文化精神是 ( )。 A蒙昧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想主义 D现实主义 解析 古希腊的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在他们的思想中蕴涵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本题选B项。 答案 B,(1)智者学派重点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是最高级的。 “言必称希腊”说明了古希腊先哲的思想的重要地位。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

10、的滥觞。,考点二 希腊人文精神的发展,突破依据:本考点为课标要求内容,角度1 从智者学派的人文思想角度突破,【示范2】,“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 )。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普罗泰格拉的核心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本题选B项。 答案 B,角度2 从苏格拉底的人文思想角度突破,【示范3】,阅读下面材料: 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俄国寓言文学家克霍洛夫则用熊与隐士的寓言说明自己的观点: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

11、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的时候,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 请回答:应该如何认识知识与美德之间的关系呢?请结合上述材料予以说明。,答案 克雷洛夫的这个寓言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即知识”“邪恶即无知”这些话语的含义。苏格拉底的这句话并不是说知识比道德更重要,而是强调道德的知识属性。美德是知识存在的本质所在,知识是美德的充分条件,二者互为前提和条件。,热点背景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2、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人文主义思想对今天中国的影响,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 )。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 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思路导图,【典例1】,答案 C,“知书达理”意为“有文化,懂礼貌”。下列西方名言在内涵

13、上与之最为接近的是 (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美德即知识” D“水则载舟,亦能覆舟”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和比较能力。首先应把握题干要求选出的是与“有文化,懂礼貌”意思最接近的选项,然后分析四个选项是否是西方名言及各自的主要意思。A项突出人的主观感受,B项强调对真理的追求,D项不是“西方名言”。C项体现了知识和美德的重要性,符合题意。 答案 C,【考向1】,热点背景 温家宝在希腊议会演讲引用苏格拉底言论。他说,“逆境是磨练人的高等学府。中国也有句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各种坎坷和灾难,没有能够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而是铸就了两个民族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和

14、品格。”,苏格拉底思想的影响,古代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表明苏格拉底 ( )。 A反对直接的民主 B反对手工艺人参与国家政治 C反对问政于民 D反对当时评判政治好坏的标准,【典例2】,思路导图,答案 A,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 A捍卫城邦法律尊严 B对理性的尊崇 C不满国家权力滥用

15、 D主张小国寡民 答案 B,【考向2】,【学思之窗】 (教材P23) 提示:(1)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将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2)局限性是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真正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探究学习总结】 (教材P25) 一、本课测评 提示:(1)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 (2)不同点:背景不同:智者学派和雅典的民主政治高峰相伴;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内容不同:在普罗泰格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影响不同: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的启蒙思想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二、学习延伸 提示:孟子提出人们应该以爱人之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且人应当具备良好的美德,具有是非观念和羞恶之心。这一论点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有某些相似之处,苏格拉底也强调人应该具备美德,认为人的内心都是向善的,倡导“知德合一”。,下一节课重点探究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