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38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8745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38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38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38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38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38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5单元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教案含解析人民版20190905138(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讲明清时期的经济一、农耕经济的发展1农业(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4)人口的大量增加:由于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大量荒地的开垦,耕作技术的进步,高产作物的推广以及赋税制度的改革,导致明清时期人口急剧增长。2手工业(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2)成就制瓷业: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

2、瓷、珐琅彩争奇斗艳。纺织业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棉织业:明代棉花成为纺织业主要原料。原因: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国家政策的推动;农书的推介等。图示构史古代手工业3商业(1)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2)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出现时间:明朝中后期。

3、地点:江南。行业:丝织业。标志: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3)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4)缓慢原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根本原因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二、农耕经济的迟滞1“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4)评价积极: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4、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2“海禁”与“闭关锁国”原因表现影响“海禁”明朝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1)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延缓了封建经济的解体(2)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阻隔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科学的发展清朝“闭关锁国”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需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擅自下海构图解史“海禁”“闭

5、关锁国”与“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教材补缺隆庆开关1567年,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明朝因此经济焕发活力,成为当时世界上贸易往来最频繁的国家。“隆庆开关”表现出明朝在对待国民的海外贸易政策上,突破了朝贡贸易的局限,促进了民间私人贸易的繁盛,大大推进了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促使晚明中国白银货币化的最终完成。它在中国古代经济史和对外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都起到一定的影响。考点一明清时期的农业和手工业匠户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服役的制度。宋代雇匠实行薪酬制。元代实行“匠籍”制,工

6、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不得脱籍改业,世代相袭。明代匠户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年)废除“匠籍制”,匠人获得自由身份。1“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1)“一条鞭法”:明朝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一条鞭法”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纳银代役的规定,说明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赋役征银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2)“摊丁入亩”:又称摊丁入地、地丁合一,草创于明代,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摊丁入亩”废除了长

7、期以来的人头税,进一步松弛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使中国人口迅速膨胀,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当时国家的发展,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生产和社会问题。2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我国的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相适应,随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赋税制度的变化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以人丁为主逐渐变为以土地为主,说明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一是纳税物品由实物和力役为主逐渐变为货币,说明我国商品经济在不断地发展。3古代手工业在明清时期由以官营为主到以民营为主的原因(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2)农业生产的进步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3)商品经济的

8、发展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4)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为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4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针对练1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A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C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答案D解析“绅衿商贾”发财致富之后,并没有把大量的资本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用来买田置地,这样就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故D项正确。考点二明清时期的商业和经济政策1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

9、和民间组织禁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政府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针对练2(2018太原高三模拟,29)解读下图,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B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C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D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状态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途经中亚、西亚到达欧洲,与图中大多数地区无关,故A项错误;图中中国处在贸易体系的中心,其他地区处于边缘地位,符合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的特点,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下的世界市场体系的中心是西欧国家,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之初的世界处于相对分散隔

10、绝状态,与图中以中国为中心的贸易联系紧密不符,故D项错误。2十三行十三行是清代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对外国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3“海禁”与“闭关锁国”(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是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海禁”指的是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的政策。(2)“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1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趋势(1)从周

11、至唐:严格限制。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2)宋元:逐步放松。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

12、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唯物史观辩证看待重农抑商政策唯物史观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从历史上的社会存在解释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和社会意识,“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对“重农抑商”政策可作如下分析:(1)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是封建国家利

13、用政治手段使小农经济不致全面崩溃,保持自然经济结构,维护封建生产关系。(2)对“抑商”的辨别与分析:首先,“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的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其次,“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对内以重税、关卡、官营、矿禁等手段限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规模;对外以“海禁”等政策阻断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机会。材料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作“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

14、,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布行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的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要求:根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特点。信息:_答案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经济功能加强);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材料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以至“作事轩昂,向曰扬气尽事奢华也”。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奢侈之风。思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奢侈之风的原因有哪些?试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