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环境经济学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9277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论--环境经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导论--环境经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导论--环境经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导论--环境经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导论--环境经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论--环境经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论--环境经济学(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经济学,学习感悟,1大家来学习动机 渴望获得知识,追求自我梦想 遵守纪律,体系爱心 林建华“建设伟大的学校” 人生的境界 马斯洛,中国“富贵雅”,周润发“活着,体面活着,简单活着”,人生怎样活得“舒”服? 减法和加法 人的前半生做“加法”的生活;人的后半生做“减法”的生活。加法是无穷的,永远得不到满足;“减法”才是真正人生之路。 “加法”导致环境污染,“减法”才能保护环境。 很多人富有之后,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2精神高度 案例:三星 李富真 社会基本问题:协调与合作 为什么做环保宣传? 为什么明知污染有害,仍然破坏环境? Prisoners delemma 个人理性与集体理

2、性的冲突 案例:渤海污染,鱼类减少,草场退化,,如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大家投身环保,不破坏环境,就是在社会中展示合作的一面,就是尊重他人、社会的表现。反之,污染环境,就是不尊重社会、他人的表现。 是不是就不污染了呢?环境承载力。 合作和核心问题是激励(张维迎) 如何激励大家进行环保行动?,对策 奖励和惩罚 物质的和精神的 有效奖励或惩罚的条件: 有第三方,第三方有足够信息,不受物质财富的约束,导 论,一、环境经济学介绍,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 研究环境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四部分的学科。 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 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

3、,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 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从经济学角度评估环境的价值及污染代价,包括直接物质损失、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和间接的对人的精神损害; 建立研究环境问题的经济理论,针对理论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二、环境经济学基本观点,1、环境和经济是不可分的,二者共属于一个系统 2、环境和经济系统中,任何一个变化都会影响另一个 3、每一个经济行为和决策都会影响环境,同样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经济系统。,三、当代环境现状,(一)人口规模稳定 1、世界人

4、口的发展 2016年,72.6亿 2、中国人口的发展 2016年,13.9亿,(二)中国资源现状 1、耕地危机 人均耕地不到0.1公顷,世界平均水平1/2, 发达国家的1/4,只有美国的1/6。 目前,我国土地污染严重:一是污染程度加剧。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二是污染危害巨大。全国约有10%的大米存在重金属镉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第三、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 第四是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

5、2、森林危机 中国森林覆盖率20.36%,世界平均 为22.0,日本67%,3、淡水危机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100立方米,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 目前全国城市中有约三分之二缺水,约四分之一严重缺水。,(三)环境恶化 1、大气污染,2、土地沙漠化 截至2014年底,我国荒漠化总面积262万多平方公里,分布于18个省,占国土总面积的27.3,使亿人口受到影响。 3、温室效应,中国已经实现了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的目标。上世纪末与目前相比,中国由荒漠化面积每年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

6、变为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这就是我们在多年的防沙治沙所取得的伟大的成效。可以说,这是历史性的转变。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50以上得到治理。到2050年,使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来源2017新华网,违背自然规律的代价:三北防护林成片死亡 央视财经近日发布报道,称“三北防护林张北段林木大批死亡,杨树一推即倒”。 被称为“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究竟为什么衰亡到如此地步? 人为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造林,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当地人的生计造成的毁灭性打击才是最大的。,(四)生态失衡 1、物种灭绝 2、病菌的肆

7、虐,2003年萨斯危机 截至2003年7月11日 全球累计萨斯确诊人 数为8437人,累计死 亡813人; 中国内地累计萨斯确 诊人数为5327人,累 计死亡348人。,埃博拉(Ebola viru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五)食品安全问题,1、地沟油问题 2、城市饮水问题 3、“黄金大米”问题 4、婴儿的“第一口奶”问题,1、地沟油问题 地沟油,城市下水道里悄悄流淌的垃圾。有淘者对其进行加工,经过过滤、加热、沉淀、分离,就能让这些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变身为清亮的“食用油”,最终通过低

8、价销售,重返人们的餐桌。,2、过度用药问题 2010年全年中国人用了104亿瓶输液,相当于13亿人每人输了8瓶液,远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 目前中国也在减少,3、婴儿第一口奶,四、全球十大污染历史,1、1930年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在马斯河谷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许多牲畜死亡。这是本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2、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当时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

9、病。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3、1948年多诺拉烟雾事件 多诺拉城有许多大型炼铁厂、炼锌厂和硫酸厂。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雾弥漫,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扩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呕吐、腹泻。17人死亡。 4、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自1952年以来,伦敦发生过12次大的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天内就有4000人死亡。祸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烟雾逼迫所有飞机停飞,汽车白天开灯行驶,行人走路都困难。烟雾事件使呼吸道疾病患

10、者猛增,5天内有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内又有8000多人死去。,5、1953至1956年水俣病事件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到1991年,共造成2248人中毒,其中1004人死亡。 6、1955至1972年骨痛病事件 日本富山县的一些铅锌矿在采矿和冶炼中排放废水,废水在河流中积累了重金属“镉”。人长期饮用这样的河水,食用浇灌含

11、镉河水生产的稻谷,就会得“骨痛病”。病人骨骼严重畸形、剧痛,身长缩短,骨脆易折。,7、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 先是几十万只鸡吃了有毒饲料后死亡。人们没深究毒的来源,继而在北九州一带有13000多人受害。这些鸡和人都是吃了含有多氯联苯的米糠油而遭难的。病人开始眼皮发肿,手掌出汗,全身起红疙瘩,接着肝功能下降,全身肌肉疼痛,咳嗽不止。这次事件曾使整个日本陷入恐慌中。 8、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 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

12、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9、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 位于乌克兰基辅市郊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失误,4号反应堆爆炸起火,致使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31人死亡,237人受到严重放射性伤害。这次核污染飘尘给邻国也带来严重灾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核污染。 10、1986年剧毒物污染莱茵河事件 巴塞尔市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近30吨剧毒的硫化物、磷化物与含有水银的化工产品随灭火剂和水流入莱茵河。沿河150km内,60多万条鱼被毒死,500km以内河岸两侧的井水不能饮用,靠近河边的自来水厂关闭,啤酒厂停产

13、。有毒物沉积在河底,将使莱茵河因此而“死亡”20年。,五、发达国家治理污染的历程,(一)18世纪末-20世纪初环境污染的发生 (二)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环境污染的发展 (三)20世纪50年代一70年代环境污染的大爆发 首先,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层出不穷:(1)因工业生产将大量化学物质排入水体而造成的水体污染事件,最典型的是19531965年日本水俣病事件。,(2)因煤和石油燃烧排放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大气污染事件,如1952年12月5-8日的伦敦烟雾事件。 (3)因工业废水、废渣排人土壤而造成的土壤污染事件,如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的痛痛病事件。 (4)因有毒化学物质和

14、致病生物等进入食品而造成的食品污染公害事件,如1968年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其次,在沿岸海域发生的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被破坏,成为海洋环境面临的最重大问题。 再次,两种新污染源一一放射性污染和有机氯化物污染的出现,不仅加重了已有的环境污染危机的程度,而且使环境污染危机向着更加复杂而多样化的方向转化。,(四) 西方国家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治理 西方国家在环境污染发生初期,采取过一些限制性措施,颁布了环境保护法规。如英国1863年颁布碱业法、1876年颁布的河流防污法;日本大阪府1877年颁布工厂管理条例等。此后美国、法国等国也陆续颁布了防治大气、水、放射性物质、食品、农药等污染的法规。 由于人们尚未

15、搞清污染以及公害的原因和机理,仅采取一些限制性措施或颁布某些保护性法规未能阻止环境污染蔓延的势头。,到20世纪50-70年代初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时,西方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以图解决这一问题。因当时的环境问题还只是被看作工业污染问题,所以工作的重点主要是治理污染源、减少排污量;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给工厂企业补助资金,帮助它们建立净化设施,并通过征收排污费或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当美国环境问题开始突出时,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逊(Rachel Carson)花费了4年时间,阅遍美国官方和民间关于使用杀虫剂造成危害情况的报告,在此基础

16、上,写成寂静的春天一书,将滥用滴滴涕等长效有机杀虫剂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于美国公众面前。本书在1962年的出版,引起美国朝野的震动,并推动全世界公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深切关注。,1968年,来自10个国家的30位专家在罗马成立“罗马俱乐部”,研究人类的环境问题。1970年3月9一12日,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发表东京宣言,提出“环境权”要求。同年4月22日,由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更是令人瞩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布的人类环境宣言 会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对环境的认真治理,制定经济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长期政策。70-80年代,这些国家在治理环境污染上不断增加投资,如美国、日本的环境保护投资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