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165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海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海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海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海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8_2019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第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第卷部分的答案用黑色笔写在试卷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Fe-56 Ag-108 第卷(选择题3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物质的分类中,所属关系不符合“X包含Y、Y包含Z”的有( )选项XYZA 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的衍生物B脂肪族化合物

2、链状烃的衍生物CH3COOHC环状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苯的同系物D不饱和烃芳香烃2下列有关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烷()的分子式为C10H14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D环戊二烯()分子中最多有9个原子在同一平面3下列物质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多的是(不考虑立体异构)( )AC4H8与HCl的加成产物B的一硝基取代物C分子式为C4H8O2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机物D分子式为C6H14含有3个甲基的有机物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中,不正确的是( )AHOCH2CH2CHO的化学名称为:3-羟基丙醛B的化学名称为:2-硝基-1,4-苯二甲酸 C

3、的化学名称为:3-甲基-1,3-丁二烯D的化学名称为:3,4-二甲基-6-乙基辛烷5某3 g醛和足量的银氨溶液反应,结果析出43.2 g Ag,则该醛为( )A甲醛 B乙醛 C丙醛 D丁醛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薄荷醇酯()仅能发生水解、氧化、消去反应B乙醛和丙烯醛()不是同系物,它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的产物也不是同系物C淀粉和纤维素在酸催化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DCH3COOCH2CH3与CH3CH2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1HNMR谱显示两者均有三种不同的氢原子且三种氢原子的比例相同,故不能用1HNMR来鉴别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

4、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得0分)7在通常条件下,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排列不正确的是( )A沸点:乙酸乙醇丙烷乙醛B同分异构体种类:戊烷戊烯C密度:苯水1,1,2,2-四溴乙烷D点燃时火焰明亮程度:乙烯乙烷8分子式为C8H8的两种同分异构体X和Y,X是一种芳香烃,分子中只有一个环;Y俗称立方烷,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个吸收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X、Y均能燃烧,都有大量浓烟产生 BX既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能使溴水褪色,还能发生加聚反应CY属于不饱和烃DY的二氯代

5、物有四种 9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下列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甲苯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D苯与硝酸在加热时发生取代反应,甲苯与硝酸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10 可经三步反应制取,其中第二步的反应类型是(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 )A水解反应 B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 D消去反应11某油脂的结构为,R1、R2、R3均不相同,关于该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油脂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该甘油酯称为混甘油酯C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能得到肥皂的主要成

6、分D与其互为同分异构体且完全水解后产物相同的油脂有四种12DAP是电表和仪表部件中常用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有关DAP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单体可能是邻苯二甲酸和丙烯醇(CH2=CHCH2OH)BDAP是热塑性塑料C合成DAP所发生的反应:酯化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DDAP可通过酯的水解反应实现降解成为小分子物质第卷(非选择题64分)13.(8分)请完成以下两道小题:(一)现有苯酚、苯甲酸(酸性稍强于乙酸)、苯胺( )和苯甲醛四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可按下图的程序进行分离。已知: 为油状、溶解度小的碱性液体, 为白色、溶解度小的固体, 油状、不溶于水的液体。请回答:l溶液 白色

7、固体A 溶液 油状物Bj n溶液 油状物Cm油状物油状物D(1)步骤j所加的试剂是_。步骤所加的试剂是_,步骤l所加的试剂是_。(2)四种有机物分别是:A是_,B是_,C是_, D是_。(二)1 mol 与足量的Na,NaOH,Na2CO3,NaHCO3发生反应,消耗它们物质的量之比是_ _。14. (4分) 某小孩甲偏食,喜欢吃一些豆类作物制成的食品,不喜欢吃动物性食品。该豆类食品中含有天然蛋白质,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A、B两种有机物,其中A的化学式是C4H7O4N;B的化学式是C6H14O2N2。已知A、B分子结构中均不含甲基,链端都有官能团。(1)A的结构简式为_; B的结构简式为_

8、。(2)小孩甲长期偏食,将会出现什么后果?_ _。其根本原因是什么_。15. (7分) 下列反应在有机化学中称为脱羧反应:。已知某有机物A的水溶液显酸性,遇FeCl3不显色,苯环上的基团处于对位位置,且A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甲基;I为环状化合物,其环由5个原子组成;J可使溴水褪色;I和J互为同分异构体;K和L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AL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结构简式:_ 。(2)写出反应类型:HL:_;JK:_。(3)写出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有机物写结构简式):EF:_;HI:_。16. (16分) 市售乙醛通常为40%左右的乙醛水溶液。久置的乙醛溶液会产生分层现

9、象,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下层为水溶液。据测定,上层物质为乙醛的聚合物为(C2H4O)n,它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分子中无醛基。乙醛在溶液中易被氧化,为了从变质的乙醛溶液中提取乙醛(仍得溶液),可利用如下原理:(1)证明是否已有部分乙醛被氧化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2)若将少量乙醛溶液滴入浓硫酸中,生成黑色物质,请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_。 (3)提取乙醛的装置如上图所示,烧瓶中放的是(C2H4O)n和6molL-1H2SO4的混合液,锥形瓶中放蒸馏水。加热至混合液沸腾。(C2H4O)n缓慢分解,生成的气体导入锥形瓶内的水中。用冷凝管进行冷凝回流的目的是_,冷凝水的进口是_(填“a”或“b”

10、)。锥形瓶内导管口出现气泡从下上升到液面的过程中,体积越来越小,直至完全消失,这现象说明乙醛的何种物理性质?_。当观察到导气管中的气流很小时,必要的操作是_。若n3,则(C2H4O)n的结构简式为_。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适量甲酸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接着将反应混合液置于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到的现象是_,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由此可知,CHO与新制Cu(OH)2反应的实质是CHO被_氧化。ACu(OH)2 BCu2+ COH-17.(10分)瑞士化学家米勒因合成DDT于1948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意大利的许多士兵就是使用

11、DDT来扑灭传染斑疹伤寒流行病人身上的虱子而避免丧生。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评价说:“单独从疟疾看,DDT可能拯救了5000万生命。”但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表明,DDT是一种难降解的有毒化合物,进入人体内可引起慢性中毒。我国已于1983年停止生产和使用。(1)杀虫剂“1605”本身对人畜毒性远强于DDT,但DDT已被禁用,而“1605”尚未禁用,从分析下列结构简式可知这是因为_。 (磷酸酯类化合物)同样由结构分析可知:“1605”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与_物质混合使用,否则会因_。(2)DDT可以用电石为原料经以下途径而制得:(I)写出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II)DDT有毒性,国际上已禁止使用,因为它在动物体内转化为一种使动物生长失调的物质(结构简式如下)。在实验室用DDT也可实现这种转化,表示这种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3)过去,施用DDT农药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了_。ADDT是挥发性物质BDDT已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化循环C考察队将DDT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寻食18.(4分)(1)乙酸在某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A。A中的氢原子没有差别,A中含有羰基,且分子中的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