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21.1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2 (新版)苏教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9066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21.1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2 (新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21.1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2 (新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21.1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2 (新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瓜州县第二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 21.1 生物的无性生殖教案2 (新版)苏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的无性生殖课 题生物的无性生殖学 习目 标知识目标:理解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一般过程。能力目标:举例说出无性生殖的类型。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中的应用。情感目标:了解生物生殖类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探究生物学奥秘的兴趣。体会生物新技术组织培养的神奇魅力。重 点难 点重点:无性生殖的概念及其特点。难点: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嫁接的操作过程。教法选择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型新授课前准备小组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是否采用多 媒 体是教 学时 数2课时教学时数第2课时备课总数第2课时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嫁接是一种常

2、用的营养生殖方式。在果树的繁殖上,嫁接被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持植物体的优良性状,人们常用扦插、嫁接等营养生殖的方法来繁殖花卉和果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尝试进行嫁接,了解嫁接的原理和基本方法。(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1、嫁接的原理(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等。(2)进行无性生殖的优点有: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等。1、 嫁接技术的关键讨论:要使嫁接成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的愈合情况;防止水分大量散失。2、 嫁接的优点(一)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1、下列植株最适合采用嫁接的方法进行上一课时,我

3、们学习了生物的无性生殖类型,民间有句谚语叫:“无心插柳柳成荫”,那么谁能回答一下,人们是利用无性生殖的哪一种方式来繁殖柳树?多媒体展示:关于嫁接的录像片段。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各种方法称为嫁接。保留根系的,被接的植物称为砧木;接上去的枝条或芽体称为接穗。嫁接包括枝接、芽接、靠接等类型。回答:营养生殖课下各个小组搜集这方面的信息和资料,课上来介绍。尝试植物的嫁接利用准备的一些材料,请学生动手进行嫁接尝试;邀请学生上台讲解嫁接的过程或展示其嫁接的作品。讨论:嫁接有哪些优点?为什么要进行嫁接?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繁殖的是( )A柳

4、树 B草莓 C梨树 D夹竹桃2、下列不能保持植物优良性状的生殖方式是( )A用根、茎、叶进行无性生殖 B用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 C嫁接 D组织培养(四)总结反思 拓展升华嫁接后能否成活,决定于接穗和砧木间的愈合情况,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经过嫁接成活的新植株,具有砧木的庞大根系,枝条则是由接穗发育而来,保持了果树的原有风味,同时,繁殖速度也加快了。在生产上,通过嫁接形成的新植株,具有结实提前、结实数量增加、果实体积加大、保持果实原有风味等优异性质。特别对不能产生种子的果树(如葡萄、柑橘)经过嫁接后,可以起到促进繁殖的作用。有些用种子繁殖不能保持亲代优良品质的植物(如草莓、梨、苹果),可以用嫁接的方

5、法保持下来。另外,通过嫁接也可以改良植物的品质,如增强植物的抗病害能力等。一般地说,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愈近,嫁接的成活率也愈大,反之愈小。所以同种、同品种之间的嫁接比较容易,种间的嫁接就比较困难一些。此外,木本植物的嫁接要比草本、藤本的容易;双子叶植物的嫁接比单子叶植物困难要少。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嫁接操作来理解嫁接的原理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嫁接的原理是:砧木和接穗的两个伤面的形成层互相靠拢紧贴,各自增生新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出维管组织,将二者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经过嫁接成活的新植株,具有砧木的庞大根系,枝条则是由接穗发育而来,能保持接穗的优良品质;在生产上,通过嫁接形成的新植株,具有提前结实、结实数量增加、果实体积加大等优良性质。通过进行嫁接操作来理解嫁接的原理及其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作业设置同步配套练习教学反思等级评价(A/B/C/D)检查签阅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