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107689707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

2、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

3、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

4、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

5、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

6、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 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

7、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

8、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清明节插柳植树的风习据说是纪念发明各种农业生产工具并曾尝百草的神农氏;另一说是介子推死时所抱的柳树后来复活晋文公赐名为清明柳并折柳成圈戴在头上此习俗后传入民间虽然有着不同的典故源流但这些风俗仍不离人们对春回大地的喜悦 清明游乐 清明节除了上述扫墓祭祖、踏青插柳的习俗之外还有大量纯属游乐的风习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如延续至今的牵钩、放风筝和荡秋千等也还有曾盛行一时惟今已

9、不复见的射柳和蹴鞠(音:促谷) 牵钩 “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吶喊热闹非常 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清嘉录中说:“春

10、之风自下而上纸鸢因之而起故有清明放断鹞之谚”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荡秋千 秋千最早叫千秋相传秋千为春秋时齐桓公从北方民族山戎所传入汉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秋千最初是用一根绳子以手抓绳而荡后发展成于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 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

11、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今日的公园和游乐场仍然有秋千供儿童玩耍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蹴鞠 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户外活动像踏青、郊游、荡秋千等等在祭奠追思的感伤之余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在这些活动中“蹴鞠”就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相传蹴鞠早于商代已有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 “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

12、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杜甫的清明诗中写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也说明了当时蹴鞠活动的普及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到了清代在史籍上有关蹴鞠活动的记载就寥寥无几了 近年来在蹴鞠的发源地山东淄博又兴起蹴鞠热许多市民参与其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承了两千多年的民俗 斗鸡 古代清明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至为止我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斗鸡 蚕花会 蚕花会“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近几年乌镇香市活动中的蚕花会仅有迎蚕神、踏白船、翘高竿等几个项目大有潜力可挖 拔河 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