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87218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江门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70分,每题2分)1、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2、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3、下列行为不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C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D长江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45题。4、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

2、江南的景观差异属于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NS右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67题。6、若图1-10中的虚线表示积雪冰川,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CN坡是向阳坡,S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是迎风坡7、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且该山体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AT冬18 B

3、T夏18 CT冬10 DT夏20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810题。8、图甲中的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海陆位置影响,属于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规律9、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10、在图乙中,D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

4、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1112题。1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1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读右图(南半球“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13、图中地所处的自然带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带14、图中三地自然条件相比较A地降水最多B只有地的植被为森林C地年均温最低D两地均受暖流影响1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A物质循环关系 B能量流

5、动关系C生态金字塔关系 D食物链关系读“某大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等值线图”,完成1617题。16、图中25 等温线向西折向纬度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A山脉的延伸 B植被的稀疏 C沿岸的寒流 D河流的流向17、图中、两地分布的自然植被分别是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C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8、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 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读“我国沿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完成1920题。19、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谱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应为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高

6、山灌丛草甸 D常绿松林20、玉龙山的山麓植被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河谷地形,地形闭塞A、 B、 C、 D、21、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 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22、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A亚洲 B拉丁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23、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C省

7、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据此回答2427题。24、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A. 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25、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再生产处于“传统型”阶段26、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 A实施西部大开发 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 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D大

8、力发展高技术产业27、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 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下表是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2829题。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海南省全国人口数量(万人)864213821674787129533增长幅度37.5%27.7%25.5%20%11.63%28、广东、北京等省市人口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条件好,人口死亡率高 B.生活水平高,人口出生率高C.经济发展快,国内人口大量迁入务工、经商 D.坚持对外开放,外籍工人数量增多29

9、、有关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老年人口比重下降B.低年龄组人口比重下降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D.男性人口比重上升某市发现自1990年以来人口数量持续增长。读图完成3031题。30、关于该市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再生产属于“高一高低”模式 B外来人口不断增加 C人口自然增长快 D近年出生人口呈现下降趋势31、关于该市的人口问题及对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少年人口比重过大 B老年人口比重过小,劳力过剩 C积极发展社会养老事业 D鼓励生育,大量接纳海外移民右图是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3233题。32、右图四种类型中,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合的是A

10、 B C D33、下列关于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正确叙述是A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B人口素质偏低,教育压力过大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34、环境承载力是指A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B衡量人口数量的重要指标C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3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A资源 B科技 C消费水平 D商品经济的发展二、综合题(共30分)36、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图中代号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_物合成_物,同时把_能转变为_能储藏在有机体中。

11、(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使自然界中的_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_圈、_圈和岩石圈。37、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A_,B_,C_,D_。(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大体沿着_线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境_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_为基础的。(3)E山地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_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造成的。(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由于受沿岸_的影响,赤道以南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_月份(代表月份)。38、读表格中资料,回答相关问题(4分)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表年份19841985198819931995流动人口(万人)20004000500060008000(1)从图中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2)80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