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38389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文艺评论和随笔 10 谈中国诗落实应用案 新人教版必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谈中国诗(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一个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B上级领导要具备高素质、高能力,才能做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决策,树立好的榜样,从而使基层干部上行下效,为转变作风提供动力和压力。C数天前,孙艺在万般无奈之下卖光了中国中车的股票,她50余万元的积蓄也化为乌有,这位有着20多年股龄的老股民,被波动的股市折磨得心劳日拙。D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2、,也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解析:选A。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心劳日拙: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一得之功:一点儿微小的成绩。谦辞。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很多企业都认识到,为了应对消费需求和竞争格局的变化,必须把改进服务提到与研发新产品同等重要的位置上。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C国人热议的“例外”服饰在借“第一夫人效应”拓展市场后,

3、国货品牌自身应向高品质方向发展,其当务之急是树立自身形象。D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解析:选A。B项,成分残缺,应在“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之前加“使之”。C项,中途易辙,前一分句的主语是“例外服饰”,而后一分句的主语却换成了“国货品牌自身”。D项,两面对一面,可改为“将影响到汉字文化的传承”。成分残缺之主语残缺主语残缺包含以下情况: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滥用介词,介词会和主语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只能充当状语和补语,所以往往会使主语残缺。修改这类病句时一般应将介词删掉。在辨析语病中,“介词当头审主残”,意思就是遇

4、到“在”“对”“从”“通过”“经过”“由于”“根据”等介词放在句首时,一定要看看是否造成了主语残缺。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分析:滥用介词“从”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从”删去。2暗中更换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分析:此句共三个分句,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周文宾”,而第三个分句的主语暗中转换为“王老虎”,因而出错,应在“把他送到”前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3定语过长,丢掉了中心词,造成主语残缺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任何脱离国际化市场需要去谈志愿、兴趣,都是不恰当的。分析:和“都是不恰当的”相匹配的主语

5、残缺,应在“兴趣”的后面加“的情况”。如:老陈严肃而诚恳地说:“说实话,那些越是年轻的时候有一腔热血,到岁数大了,就越是不愿承认自己老了。”分析:缺少主语,应在“一腔热血”后加“的人”。3下面是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选出依次填在空格处最佳的一组词(3分)()溪涨清风_面,月_繁星满天。数只船_浦口,_声笛起山前。A拂落横一B袭稀傍几C拂圆傍声 D袭落横数解析:选A。注意题干中“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意境以及古代格律诗的特点。4下面是钱钟书谈中国诗中的一段话。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60字。(6分)比着西洋的诗人,

6、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先指出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手法,然后从内容上指出表达效果。答案:(示例)以微雕来比喻中国诗的精练简短,以生活之中的看东西来形容中国诗的精练微妙,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巧妙,形象逼真。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外某汉学家读了围城后非常钦佩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这位汉学家在北京参加国际研讨会时打电话给钱钟书先生,表达了希望拜访他的意思。下面是他们之间的一段对话。钱钟书:你吃过鸡蛋吗?汉学家:吃过。钱钟书:你吃过鸡蛋以后有没有想过要认识

7、那只下蛋的鸡呢?汉学家:没有想过。钱钟书: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如果你是这位汉学家,在遭到钱钟书巧妙谢绝后仍然想拜访他,你怎样表达你的希望呢?要求仍然以“鸡”和“蛋”为喻体,不超过30字。(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能力。答题时,要扣住话题的中心,回应“那你也就不必见我了”这句话,注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示例)这次吃的“鸡蛋”味道非常特别,所以很想见一见那只非凡的“母鸡”。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5分)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30字)答:解析:解答此

8、题,实际上是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所谓“用平实的语言”,其实就是使用本义而不用比喻义。原句中的“投胎转世”,句中解释为“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其中的“精神姿致”即指“原作”的“神韵”,而“躯壳”则指所用的语言。答案:好的翻译虽然转换了语言,但仍保持了原作的神韵。二、阅读提升(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中国诗与中国画(节选)钱钟书一个传统破坏了,新风气成为新传统。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于旧传统里的作品能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作比较客观的估计,因为他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所谓“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旧唐书元行冲传),而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就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

9、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除旧布新也促进了人类的集体健忘,一种健康的健忘,千头万绪简化为二三大事,留存在记忆里,节省了不少心力。旧传统里若干复杂问题,新的批评家也许并非不屑注意,而是根本没想到它们一度存在过。他的眼界空旷,没有枝节零乱的障碍物来扰乱视线,比起他这样高瞻远瞩,旧的批评家未免见树不见林了。不过,无独必有偶,另一个偏差是见林而不见树。局外人也就是门外汉,他的意见,仿佛“清官判断家务事”,有条有理,而对于委曲私情,终不能体贴入微。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各有语言天地,各行各业以至于一家一户也都有它的语言天地,所谓“此中人语”。譬如乡亲叙旧、老友谈往、两口子讲体己、同业公议、专家讨论等等

10、,圈外人或外行人听来,往往不甚了了。缘故是:在这种谈话里,不仅有术语、私房话以至“黑话”,而且由于同伙们相知深切,还隐伏着许多中世纪经院哲学所谓彼此不言而喻的“假定”(supposition),旁人难于意会。释袾宏竹窗随笔论禅宗问答:“譬之二同邑人,千里久别,忽然邂逅,相对作乡语隐语,旁人听之,无义无味。”这其实是生活里的平常情况,只是听之无义无味的程度随人随事不同。批评家对旧传统或风气不很认识,就可能“说外行话”,曲解附会。举一个文评史上的惯例罢。我们常听说中国古代文评里有对立的两派,一派要“载道”,一派要“言志”。事实上,在中国旧传统里,“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主要是规定各种文体的职能,

11、并非概括“文学”的界说。“文”常指散文或“古文”而言,以区别于“诗”“词”。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好比说“他去北京”“她回上海”,或者羽翼相辅,好比说“早点是稀饭”“午餐是面”。因此,同一个作家可以“文载道”,以“诗言志”,以“诗余”的词来“言”诗里说不出口的“志”。这些文体仿佛台阶或梯级,是平行而不平等的,“文”的等次最高。西方文艺理论常识输入以后,我们很容易把“文”一律理解为广义的“文学”,把“诗”认为是文学创作精华的同义词。于是那两句老语仿佛“顿顿都喝稀饭”和“一日三餐全吃面”,或“两口儿都上北京”和“双双同去上海”,变成相互排除的命题了。传统文评里有它的矛盾,但是这两句话

12、不能算是矛盾的口号。对传统不够理解,就发生了这个矛盾的错觉。当然,相反地,也会发生统一的错觉。譬如我们常听说中国诗和中国画是融合一致的。(略有改动)7第一段中,“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这句话中的“当局”者和“傍(旁)观”者各指什么人?“迷”和“审”各指的是什么?(6分)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上下文不难发现,这句话是说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和新传统里的批评家对作品的态度。答案:“当局”者指的是“旧传统里的批评家”,“傍(旁)观”者指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迷”是指因置身其中,对旧传统里的作品不能全面认识和客观估计;“审”是指具有局外人的冷静和超脱,能对旧传统里的作品有全面

13、的分析和客观公正的评估。8. 第二段里“这两句话看来针锋相对,实则水米无干”,“这两句话”指的是哪两句话?“水米无干”这个比喻是什么意思?(4分)答: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这”是一个关键词,可见“这两句话”应在上文中寻找。“水米无干”的“干”是“关系”,“水米”是比喻的喻体,找出它的本体即可。答案:“这两句话”指的是“文以载道”和“诗以言志”。“水米无干”指原来说的是不同的两个问题,即古代是散文用来“载道”,诗歌用来“言志”。9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批评的主要对象是谁?批评什么?(4分)答: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第一段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针对新传统里的批评家的偏见而展开议论的。据此回答即可。答案:作者在文中主要批评的是新传统里的批评家。主要是批评他们对旧传统里的作品进行评论时,有见林而不见树的偏差。10结合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与这篇文章,简要分析钱钟书的语言特点。(6分)答:解析:这是一个由课内牵引到课外的拓展型题目,回答时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