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21552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的萌芽与形成分别与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日益变成一个“地球村”,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主要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一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成因,它从解决能源问题开始,进一步拓展到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领域 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战争催生的科技革命,一、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一、1945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

2、历了五次重大变革:,二、1955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三、1965 1975,以DNA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人类基因图谱,从演变的过程来看,第三次科技革命先后经历了五次重大变革:,四、1975 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 五、1985 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不是个别科学理论和生产技术上的突破,而是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

3、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汇合为一个统一的科技革命过程 科技革命带来了劳动自身性质以及人和机器相互关系的变化机器代替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做到了“用机器操纵机器”。,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科学技术进步是生产力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生产力从经验型的基点转移到科学型的基础上来以后,生产力就在科技的推动下无比迅速地发展。 当前科技进步的三个趋向: 一是科学技术生产周期日趋缩短 二是边缘科学、交叉科学不断涌现 三是综合创造型新技术不断增多 日本的钢铁就是把奥地利、法国、瑞士与美国的先进技术融为一体 中国的山寨产品已经遍布发展中国家,资本追逐利润的竞争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 企业生产

4、经营的目的即是追逐利润,有利润就有竞争,二战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内容更加多样化,竞争的手法不断翻新,竞争的范围不断扩大,但企业保持长久竞争力的关键是什么呢? 核心技术 成功的企业:微软、IBM 失败的企业:中国的VCD,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干预、调节和控制,为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科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国家以各种政策和财力支持科技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 美国:1945科学:无尽的前沿强调政府必须支持基于国家利益的基础研究,1950年设立了国家科学基金会;1976年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组织和优先领域法,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必须紧紧围绕国家利益,服务于战

5、略目标;1994年科学与国家利益,强调科学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技术社会的基石。 中国: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十七大“国家创新战略”,军备竞赛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 1943年,美国国防部资助毛克利,设计制造一台可以解决天气预报问题的机器。军方慷慨解囊,拨款40万美元。在1946年他们的机器问世了,名叫ENIAC(埃尼阿克)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导致了计算机科学的正式建立,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则改变了信息科学技术和控制技术的面貌,还导致了人工智能这一新领域的诞生。 核武器的开发使核物理、高能物理、核技术和能源技术大放异彩; 远程火箭和弹道导弹的研

6、制迎来了空间科学和航天技术的大发展。 罐头是19世纪初法国政府为解决军队的食物供应而作为一项军事科研任务研究出来的。 传送带1798年,美国发明家惠特尼接受政府的枪支订货后,为提高枪支的生产效率而设计出了传送带。此后传送带被逐步推广应用于机械、汽车、照像机、钟表、电视机、电子设备等的生产流水线上。 缝纫机则是普法战争时为解决法军缝制军服的需要由巴塞尔米西莫尼制造出来的。,科技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国际协作与科技情报交流。,由美、俄、日、加等16国合作建设的国际空间站始建于1998年,是世界航天领域最大规模的科技合作项目,也是航天史上第一个由各国合作建设的载人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第二节 科技革命

7、的趋势和规律,一、科技革命的新趋向 1、从新技术革命的产生来看,科学理论加速转化为物质成果。 2、从开辟新能源和节能看,动力源已开辟了一系列新途径,核能,太阳能,地热等。 3、从劳动对象的开拓看,劳动对象已经从高分子合成材料进一步转向多功能、新性质的高能人工材料。 4、从劳动场所的变更看,互联网和计算机使人们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协作成为可能。 5、信息知识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源。,蒸汽机从研制到18世纪定型投产用了84年 电动机为65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10年内就投入应用: 从发现雷达原理到制造出雷达用了10年, 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6年, 晶体管4年, 移动电话4年, 激光

8、从发现到应用不足2年。,二、科技革命的规律 1、科学技术进步指数增长加速规律。科技革命间隔时间变短,科研人员数量迅速增加,科研投入迅速增长。 1800年全世界科学家是1000人,1850年增至1万人,1900年10万人,1950年100万人,1970年320万人。 美国科研投资,1955年为62亿,1960年为135亿,1965年为200亿,1970年为259亿,1975年为353亿,1980年为604亿。,2、先导产业更替周期加速规律。每种先导产业起带动作用的时间不断缩短。蒸汽机使用了两百多年,电动机主导了一百多年,当代科技进步周期更是日益缩短。,3、科学结构变动规律。每次技术革命都把科学生

9、产力的社会化程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产生出相应的科学结构,使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包括:科研队伍(数量结构、水平结构、年龄结构等)、专业配置(基础、应用和开发、文理科、硬件和软件)、实验仪器、情报资料、科学教育水平等等。,第三节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影响,(1)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软化 (3)科技革命促进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一、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 世界生产力的发展,首先,科技革命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劳动资料:从石器时代到机器时代再到电子时代和原子时代 劳动对象:从土地到新材料、到太空到深海,极大扩大了

10、,品质提高了 人的因素:知识的积累效应,在许多国家的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超过了劳动力和资本的作用。 美国战后初期科技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度为31.7%,而到20世纪80年代,这个比例已经超过60%;西欧各国已经超过了50%;日本在1955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中,科技因素只占19。5%,而80年代后,这一比例也超过了60%。,其次,战后科技革命还通过提高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来发展生产。 科技革命使生产跨出了国门,国际间的分工与协作日益普遍,国际分工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最后,科技革命加快了世界各国物质生产部门结构的调整,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尖端化:限制、转移传统工业,发展尖端

11、技术产业。 生产集约化:大工业、大农业、现代服务业。 经济高效化:中小科技企业,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软化,1.产业结构定义: 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 按大口径分:国民经济三次产业 即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林牧渔 第二产业: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

12、织,产业结构软化: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资源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大;劳动与资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发展中不再占据主导地位,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成为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重点领域。,产业部门 内部 重心转移内涵式软化 传统产业内部的设备、能源、原材料、基建、实物产品等“硬”的有形的方面相对弱化,而信息、研究开发、计划、公共关系、人才、广告、管理、会计、审计等“软”的无形的方面相对增强。 产业部门 之间 结构重心转移外延式软化 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升级,主要表现为以知识要素为打赌IT、通信、生物工程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代表的金融、保险、咨询等高端服务业在GDP中的

13、地位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软化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主要发达国家三次产业GDP构成变化,(美、英、日、德、法),主要发达国家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构成变化,(美、英、日、德、法),产业结构软化的内在动力机制,知识和技术:产业结构软化的基础 劳动力结构与素质:产业结构软化的关键 需求结构变动:产业结构软化的先导,(1)产业结构内涵式软化反映了近三十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几乎所有产业部门的普遍发展趋势。 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研发、创新,越来越轻视生产,占据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 (2)产业结构外延式软化实质是一个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过程。 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服务经济,重视金融、运输、信息等产业的发展。,三、科技革命促进

14、各国经济更加 国际化,1、科技革命引起各国贸易结构发生质的变化。 普通农矿产品贸易逐渐缩减,低附加值的产品贸易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国际交换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额占全球商品贸易额的12%。 各国贸易地理方向上的变化: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增长速度。,2、技术贸易作为技术知识在国际的转让已成为世界无形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技术差距上。 1975年全球国际技术贸易总额仅为110亿美元,1985年就达500亿,1990年达1200亿,1995年达2600亿,2000年增至5000亿,几乎每5年翻一倍。国际

15、技术贸易的增长率为国际贸易总额增长率的1.53倍。,3、在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对外投资的部门结构和投资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各国对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大量增加,尤其是与科技进步相联系的新兴工业部门,已成为发达国家相互投资的主要对象,如计算机、深海采矿机、各种合成材料等。 跨国公司是资本输出与科技输出结合在一起的最重要的投资者。,所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世界经济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生产、交换、消费与分配各个环节,经济、政治与文化各个领域的关系日益紧密。,4、在技术革命的作用下,科学技术交流增加,科学技术合作加强。 一方面各国科学技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扩大,使得新的科学技术发明能够迅速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外一个国家。 另一方面许多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如共同研发卫星、国际空间站、新能源、新材料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