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07615974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方案】2016年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能演练轻松闯关 新人教版必修2随堂检测1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了方便和实惠,你最应该选择()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根据时间、起止地即可判断应选择火车,故选A。2关于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世纪冯如制成的中国第一架飞机B20世纪初冯如制成的中国第一架飞机C中国首条航线北京天津航线的开通D中国首条航线北京上海航线的开通解析:选B。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B正确。A、D不符合史实,C标志中国民航拉开了序

2、幕。3黄遵宪(18481905年)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离别:“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所反映的是()A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B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C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D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解析:选A。从诗中不难看出,这体现的是新式交通工具速度之快,而不是建筑、西装、餐饮方面,故选A。4“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

3、事物是()A电报 B电子邮件C邮寄信件 D电话解析:选A。“只有斑斑墨”,说明它是以纸质形式呈现,“驰书迅已极”,反映出该通讯工具的便捷,这符合电报的特点,故A项正确;电子邮件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故B项错误;邮寄信件无法达到这样的速度,故C项错误;电话为即时通话,故D项错误。5阅读下列材料:1902年,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啰,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

4、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不利于近代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解析:本题以交通工具的变迁切入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问,要从人群中三个派别的议论内容以及所学知识来分析。第(2)问,结合第(1)问及时代背景知识总结回答。答案:(1)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对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造成了冲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因素:守旧、传统思想观念的阻碍;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国家没有获得独立,受到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制;长期社会动乱

5、等。(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歌词中的“天路”指的是()A兰新铁路 B宝成铁路C京九铁路 D青藏铁路解析:选D。本题考查知识迁移能力。材料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可知与西藏有关,而四个选项中只有青藏铁路符合题意。2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上海()年份人力车马车轿子马自行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6 9845449110000192614 6000003 4593 764172922注:1889年数

6、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A BC D解析:选A。仔细阅读材料,材料表明上海的交通工具种类增多,且日益近代化,公共交通有一定发展,故的说法是正确的;这个时期上海虽然汽车很多,但都是外国进口的,不能体现出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故错误。3下列一组图片是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查找的。请推断其研究的领域和方向应为()A近代中国交通运输工具的变迁B新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C改革开放后交通运输的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三幅图片都是交通方面的,且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选

7、D。4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利,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解析:选A。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虽然采用机器大生产的方式,但是其管理方式还是封建式的,创办者仍然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故D项错误。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项错误。5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8、这条电报线架设于()A北京 B台湾C山东 D新疆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我国台湾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61882年顺天(明清时期整个北京地区的行政区划)乡试发榜,申报记者通过什么方式,让江南士子仅隔24小时就获知结果()A通过铁路把消息传至上海并见报B通过电报把消息传至上海并见报C通过轮船把消息传至上海并见报D通过航空把消息传至上海并见报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距离、时间及通讯时间不难得出应为B。7截至2003年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五亿户,居世界()A第一位 B第二位C第三位 D第四位解析:

9、选A。本题考查史实的再现能力。到2003年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一位。8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建议:以铁路“为全国之脉络,通则无病焉。”1874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致于误事。”二者的直接影响是()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有利于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D方便了中国百姓日常出行解析:选B。铁路的修建直接推动了中国交通方式的近代化。A、D两项是铁路修建的间接影响;C项与铁路的修建没有必然的联系。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

10、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径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而中国固急切办不到者也。今年台湾之役,臣与沈葆桢函商调兵月余而始定,及调轮船分起装送,又三月而始竣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若不变法而徒鹜空文,绝无实济,臣不敢明知而不言也。张之洞全集奏议材料二今日不讲民生主义则已,欲讲民生主义,当先防异日大铁道公司之弊。欲免此弊,须使铁路归国家公有,以杀其势。此国有政策合与民生主义者。路归国有,利在个人。路归国有,利在国家。在人为私利,在国家为公利。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

11、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历史俱在,斑斑可考。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谭人凤粤汉铁路说帖(1)两则材料的作者分别属于什么阶级或派别?两则材料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材料一中,张之洞在奏折中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理由是什么?(3)材料二中,谭人凤在发展铁路问题上提出了什么主张?其理由是什么?(4)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历史发展趋势?解析:第(1)题由材料一中“故臣尝谓办洋务、制洋兵”可判断张之洞的派别,由材料二中“民生主义”可判断谭人凤的派别,“共同主题”据材料一、二分析概括。第(2)题第一小问依据“有电线通报”“有

12、内地火车铁路”分析作答;第二小问据“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倘如西国办法有电线通报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误事”分析。第(3)题第一小问依据关键信息“须使铁路归国家公有”分析思考;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归纳。第(4)题从救亡图存和近代化方面思考。答案:(1)张之洞属于洋务派;谭人凤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主题:兴修铁路,巩固国防。(2)建议:架设有线电报、兴办火车铁路。理由:军情瞬息万变,电报可以一刻千里,迅速传达军令情报;火车可以一日数千里,快速运兵增援,不误军情。(3)主张:把铁路收归国有。理由:符合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发展铁路是世界大势,关系国家命运;中国幅

13、员辽阔,铁路收归国有,可以统一筹划,有计划地发展。(4)在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的过程中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一、学思之窗(教材P69)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在火车机车不断改进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方便了百姓生活。二、本课测评(教材P7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和通讯工具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提示:(1)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中国传统交通工具是以人力为动力的舟楫、马车。随着现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的引进,中国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了质的变革。(2)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中国传统通讯工具实行驿站制

14、度,19世纪70年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路架设成功,到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电讯网络。20世纪初,上海开始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此后各地陆续开设。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通讯网络。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电讯业得到快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起传真机开始使用,近年来,互联网得到发展。三、学习延伸(教材P71)上述两种意见,你赞成哪一种?理由是什么?提示:(1)同意第一种观点的理由是:“要想富,先修路。”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通讯和交通发达是经济起飞的前提,高速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效率最高,虽然现在利用率不高,但从长远来看,它必定会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2)同意第二种观点的理由是:高速公路成本大,在中国现今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公路的修建必然会牵动大量资金,且一些公路的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差,造成很大的浪费。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