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频率特性法校正

上传人:今*** 文档编号:107613296 上传时间:2019-10-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章频率特性法校正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第5章频率特性法校正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第5章频率特性法校正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第5章频率特性法校正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第5章频率特性法校正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章频率特性法校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章频率特性法校正(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5.2 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图),5.3 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5.4 频域稳定判据,5.5 稳定裕度,第5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与校正,5.6 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性能,5.5 频率法串联校正,5.9 频率法串联校正 5.9.1 串联超前校正 5.9.2 串联迟后校正 5.9.3 串联迟后超前校正 5.9.4 串联PID校正,校正:采用适当方式,在系统中加入一些参数可调整的 装置(校正装置),用以改变系统结构,进一步 提高系统的性能,使系统满足指标要求。,校正方式: 串联校正, 反馈校正, 复合校正,频率法串联校正的设计过程,合理确定性能指标,有

2、重点地照顾各项指标要求;,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5.9.1 串联超前校正,(1) 超前网络特性,a分度系数,(1)超前网络特性,可解出,(1)超前网络特性, 超前网络特点:相角超前,幅值增加 一级超前网络最大超前角为60 最有效的,(2) 串联超前校正 实质 利用超前网络相角超前特性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超前校正步骤 (设给定指标 ), 确定, 作图设计,例5-15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如下指标:,时,稳态误差,(2) 开环系统截止频率,;(3) 相角裕度,;(4) 幅值裕度,(1) 当r=t,解 1、根据稳态精度要求,,取,2、绘制,的L()

3、曲线,转折频率:,不足要求,3、由图得,4、作图设计,则超前网络参数,相角最大超前量为,1)作水平线,相交A点得,有,选截止频率为,2)过点B作,直线交C点,对应频率为 取,得C、D点频率:,初步确定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满足设计要求。,5、作校正后Bode图,5.9.1 串联迟后校正,(1) 迟后网络特性,b称为迟后网络的分度系数,迟后网络特点:相角滞后,幅值衰减 1/bT处10dec后相角最大损失为,最大迟后角,发生在最大迟后角频率,处,且 :,可见:迟后网络对低频有用信号不产生衰减,而对高频信号有削弱作用,,b值

4、越小,这种作用越强。利用其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以降低系统的截止频率,提高系统的相角裕度。,一般取,迟后网络产生的相角迟后量按下式确定:,(2) 串联迟后校正 实质 利用迟后网络幅值衰减特性挖掘系统自身的相角储备,迟后校正步骤 (设给定指标 ), 作图设计, 绘制曲线,例5-16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如下指标:(1) 速度误差系数,;(2) 开环系统截止频率,;(3) 相角裕度,;(4) 幅值裕度,解 1)由条件(1)可得,2)做出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设未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为,未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未校正系统的相位裕度,,则应有,不满足,

5、-20,-40,-60,绘校正前频率特性,5,10,0,1,2.7,3)采用迟后校正,满足条件,设截止频率,偏高,合适,根据,C点频率:,D点频率:,校正装置传递函数为:,4) 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校正后系统指标如下:,求出相角交界频率,设计指标全部满足。,,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6.8,5.9.3 串联迟后-超前校正,(1) 迟后-超前网络特性,(1)迟后-超前网络特性,超前部分,迟后部分,迟后-超前网络特点: 幅值衰减,相角超前,(2) 迟后-超前校正 实质 综合利用迟后网络幅值衰减、超前网络相角超前 的特性,改造开环频率特性,提高系统性能,迟后-超前校正步骤 (设给定标 ), 确

6、定, 作图设计,试设计校正装置,,使校正后系统满足如下指标:(1) 当,时,稳态误差,;(2) 开环系统截止频率,;(3) 相角裕度,解1) 由稳态误差要求得:,,取 K=126,2) 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Bode图,确定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20,-40,-60,60,0,10,例5-17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不稳定,选择截止频率,,超前部分应提供的最大超前角为,3)校正装置:,20,在,线,并通过,两条垂直线交于点C和点D,,则,C点频率:,D点频率:,处作垂线,得A和镜像点B,以B点为中心作,63,37,10.8,2,0.343,DC延长线与0dB 线交点处的频率,E点

7、频率:,F点频率:,校正装置传递函数,4) 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设计要求全部满足。,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相位裕度为,例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设计一滞后-超前校正装置。,要求:,Kv 10,解:, 50,1)确定开环增益K,K = Kv = 10,2) 画出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L()/dB,1,2,(),0.15,0.015,7,0.7,c(),0(), (),Lc(),L (),L0(),-20dB/dec,-60dB/dec,-40dB/dec,c,c,系统的传递函数,c2.7,=-33o,3) 确定c, = 1.5, () = 180,1.5,选择,c = 1.5,4)

8、 确定滞后部分 传递函数,取,则,选择, = 10,T1 = 66.7,则,确定超前部分 传递函数, = 1.5,L() = 13dB,1/T2=0.7,a/T2=7,6) 校正后系统的 开环传递函数,PID控制是指对系统的偏差信号e(t)进行比例、积分、微分运算后,通过线性组合形成控制量u(t)的一种控制规律。,PID控制律的数学表达式:,PID控制器,比例控制项,比例系数,积分控制项,积分时间常数,微分控制项,微分时间常数,上式也可写成:,积分系数,微分系数,具有PID控制系统结构,PID控制器,对象,5.9.3 串联PID校正,P控制器,KP1:对系统性能有着相反的影响。,KI=KD=0

9、,Gc(s)=Kp,0(),(),c,c,L0(),L()/dB,L(),Lc(),G0(s)曲线如图,KP1,c(),G(s)=G0(s)Gc(s),幅频曲线上移 相频曲线不变, (),c,2. PD控制器,传递函数为:,KI = 0,0,L()/dB,+20dB/dec,20lgKP,(),运算放大器构成 的PD控制器,3. PI控制器,传递函数为:,运算放大器构成的PI控制器,KD= 0,20lgK,-20dB/dec,L()/dB,0,(),例 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要求阶跃信 号输入之下无静差,满足性能指标:, 60,c 10,T1=0.33,T2=0.036,K0=3.2,解:,

10、系统为0型系统,性能不满足要求,引入PI校正。,取PI控制器参数:,系统固有部分:,c =9.5,=180o - tg-1cT1,- tg-1cT2=88o,1=T1 =0.33,Kp=1.3,20lgKp=2.3dB,c,c,Lc(),L0(),L (),-20dB/dec,-40dB/dec,27.8,3,L()/dB,c(), (),0(),(),c =13,=65o,例 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要求采用 PI校正,使系统阶跃信号输入下无静 差,并有足够的稳态裕量。,T1=0.049,T2=0.026,Ts=0.00167,K0=55.58,解:,系统固有部分为:,系统伯德图,c(),0

11、(), (),L()/dB,(),20.4,598,38.5,Lc(),L (),L0(),c,c,由图可算出:,c=208.9,=-3.2,令:,1=T1,c =30,选择,从图上可知,20lgKp=-31.5dB,Kp=0.00266,=49.2o,由以上两个例子可见,PI控制器可改善系统的稳态精度,而对动态性能的影响却与其参数的选择有关。 当不仅需要改善系统的稳态精度,同时希望系统的动特性也有较大的提高时,就可考虑同时具有PI和PD作用的PID控制器。,4. PID控制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PID控制器,其中:,1= R1C1,2= R2C2,= R1C2,TI =1+2 = R1C1+R

12、2C2,PID控制器的伯德图,L()/dB,(),0,PD 控制器,PI 控制器,PID 控制器,例5-18 某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控制器,使系统的稳态速度误差,,超调量,,调节时间,试设计PID,解1 由稳态速度误差要求知,校正后的系统必须是型,且开环增益为,2、作开环对数幅频特性,0,-20,-40,-60,3、将时域指标化为频域指标(见附图)有:,取,并作A、B 点,A,B,微分(超前)部分应提供的超前角为:,D点频率:,C点频率:由稳态误差要求有,PID控制器传递函数为,4、PID控制器,C,D,PID,校验后传递函数,5、指标校验,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

13、,将设计好的频域指标转换成时域指标,(见附图)有:,系统指标完全满足。,-20,-40,-20,0,69.8,0.19,例5-18 附图,回P44,回P46,频率法串联校正小结,(1) 频率法串联校正适用的范围 单位反馈的最小相角系统,单位反馈系统,最小相角系统,非单位反馈系统:,非最小相角系统:,需将L(w)曲线和j(w)曲线同时绘出, 在考虑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校正,(2)串联校正方法的比较, 超前校正,校正网络特点, 迟后校正, 迟后超前,校正方法,应用场合,效果,幅值增加 相角超前,幅值衰减 相角迟后,幅值衰减 相角超前,迟后超前 均不奏效,控制系统的设计举例,一、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二

14、、电流环简化及调节器参数的设计,三、速度环简化及调节器参数的设计,本节以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为例,阐述系统分析的全过程。,一 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有两个反馈回路,故称为双闭环。一个是以电流作为被调量的电流环,另一个是以速度作为被控量的速度环。电流环为内环,速度环为外环。,系统的构成:,控制部分,电机机组,负载,系统的工作 过程:,PI电流调节器,双闭环调速系统原理图:,PI速度调节器,ASR,ACR,晶闸管整流器,直流电动机,电流检测装置,测速发电机,电流反馈滤波,速度反馈滤波,系统的方框图:,动态结构图:,系统固有参数:,Ta、Ce 、Tm 、Ra 、Ks、Ts,选定的参数:,反馈系数、,滤波时间常数,Tfn 、Tfi 、Toi、Ton,设计的参数:,调节器参数,Ki 、i 、Kn、n,双闭环系统是多环控制系统,设计多环系统的步骤是先内环后外环。即先设计电流环,再设计速度环。,代入参数后系统的动态结构图,二 电流环简化及调节器参数的设计,1电流环的简化,转速对给定信号的响应比电流对给定信号的响应慢得多,在计算电流的动态响应时,可以把转速看作恒值量,将反电势近似地视为不变,所以在分析电流环动态响应时将反电势忽略不计。先将电流环动态结构图化简,然后再设计。,(a)电流环,电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